黄福发
(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荣县643100)
“脑主神明”之我见
黄福发
(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荣县643100)
中医学术界关于 “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及 “心脑共主神明”的争论由来已久,脑主神明、主思维,“脑为元神之府”和“灵机记性在脑”的认识,这些观点是正确的,正确认识脑的生理功能,对防治脑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脑
中医对 “脑”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些系统认识,有 “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之争,正确认识脑的生理功能,对用中医药防治脑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灵枢·海论》[1]篇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头之大骨为二尺六寸”“颅至顶一尺二寸”。《灵枢·经水》篇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可见,当时已经认识到脑的位置在颅内,上至头盖骨,下至风府,并有大致的尺度,经现代测算很符合解剖实际。
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是众所皆知的,然而在中医理论上不仅没有应有地位,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至也,精神之所舍也”。所以,“脏象”学说里称,“心主神明”,或称 “心藏神”。《素问·五脏别论》篇称 “脑”为 “奇恒之腑”的器官,连 “脏”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更谈不上它应有的地位。“心主神明”之说,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和社会科学人文意识的影响,以君主帝王为中心,由心取代了脑的重要生理功能。
《素问·本病论》[2]篇说:“神失宗位,即神游于上丹田,在……泥丸宫”。明代张景岳注: “人之脑为髓海,是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亦曰泥丸宫,总众神者也。”可见,当时已经认识到脑与神志关系密切,脑总管人的各种精神和思维活动。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 《本草纲目·辛夷》篇说:“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足,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此 “脑为元神之府”的著名论断,是我国关于脑与神关系的鲜明论点,也是符合自然科学的。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著 《医林改错》[3],对脑髓学说论述颇详,著有 “脑髓说”专篇,“灵机记性在脑”的论述,阐明脑与听觉、视觉、嗅觉,记忆等意识一系列神志活动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了十分精辟而又系统的论证。
清代,中西汇通大家张锡纯首倡 “心脑共主神明”说,吸收西医学 “脑主思维”的观点,又保持了中医学固有理论,表面上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实际上是为了调和 “脑主思维”与 “心主神明”的尖锐矛盾而做出的折衷说法,其本身不仅难以自圆其说,对临床亦没有实际意义[4]。
我曾所见,一位中年妇女,背黄谷去打米,只顾埋头去刨米糠,被打米机的皮带链上锣帽打伤后脑部,见局部头发血浸,伤口虽小,但见脑髓,当即昏倒在地,而脉博、呼吸尤存,立即送往上级医院抢救,不幸在途中死亡。《素问·刺禁论》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可见,脑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中医理论和临床所见 “心主神明”和 “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我们不可认同;“脑主神明”的观点,符合自然科学,使人信服,我们也很赞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脑的认识也更加深入细致。脑位于颅内,形态和功能都比较复杂[5]。由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和大脑六部份组成。将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人脑的平均重量为1400克左右,个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脑干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其网状结构比较复杂;但脑神经共有12对,它们的顺序和名称是:①嗅神经;②视神经;③动眼神经;④滑车神经;⑤三叉神经;⑥展神经;⑦面神经;⑧前庭蜗神经;⑨舌咽神经;⑩迷走神经;⑾副神经;⑿舌下神经。歌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十迷一副二舌下。”仅现有这些认识是不够的,人的大脑,如何担负全身信息处理,并对全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调控,仍然知之甚少。据周耀庭教授查阅有关神经生理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5位获奖人,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有关神经传导化学因子和电生理研究。神经传导只是神经系统一个简单的生理功能,还是中枢神经系统 “王国”的外围。诸如思维、情绪、记忆等复杂功能的细节过程,仍然是个谜。随着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脑病不断增加,因此,医学科学对人脑的研究任务还是十分艰巨[6]。
[1]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
[2]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2.
[3]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医林改错》注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76:72.
[4]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2.
[5]邱树华.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6.
[6]李明.学好中医有方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2.003
:1672-2779(2013)-22-0005-01
杨 杰
20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