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高令 钟 波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潍坊262500)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
孙高令 钟 波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潍坊262500)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4天。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常规组为80%,治疗组为90%,疗效两组比较P<0.05。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疗法。
立体定向;穿刺抽吸;醒脑静注射液;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满意,目前多数医生仍倾向外科治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是一种操作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因其创伤小,无须全麻,特别适合老年、危重患者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是由麝香、冰片等中药科学方法提炼而成的中药制剂,在清除自由基,降低脑脊液中内源性致热源,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降低中风面积,缩短昏迷时间及退热方面有显著作用。通过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收住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0例,均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本研究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人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②入院辅助检查示心、肝、肾、肺等器官无明显异常。③血肿量在30~80ml之间。
1.2 研究方法 手术步骤:首先,在局麻下安装定位框架,安装完毕后送病人去CT室,在CT定位下计算出X、Y、Z轴的坐标数值(X、Y、Z轴分别代表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然后带病人去手术室。术区消毒铺巾后,根据计算的X、Y、Z轴的坐标数值,安装定位系统,局麻成功后,切长约2厘米的切口,用电钻钻透颅骨,切开硬脑膜后,根据CT定位的长度插入穿刺针,拔出内芯,有暗红色血及凝血块流出,缓慢抽吸血肿,当无陈旧性血液抽出或者1/2至2/3的血肿量抽出后,遵循“等量置换”的原则反复多次冲洗血肿腔。每天尿激酶血肿腔冲洗1~2次,持续3至5天,根据引流情况及复查CT结果决定何时拔管。术后常规脱水,神经营养,控制血压等处理。
将符合标准并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手术的60名
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获得患者或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4天。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5天、第29天观察症状,进行神经功能确实程度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结果均引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和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以P<0.05作为差别有显著意义的检验标准。
2.1 疗效评价 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病人预后。
2.2 疗效 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0%,常规组有效率80%。经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组。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我们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死亡率,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出血后颅内压的迅速增高,超过颅脑的代偿能力,发生脑疝而导致死亡是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再者就是血肿的占位效应,以及血肿释放的凝血酶、血红蛋白、白细胞等共同作用导致脑水肿[2-3],脑水肿的体积可超过血肿数倍,可导致颅内压的升高发生脑疝而死亡。所以迅速清除血肿,减低颅内压,使受压的脑组织恢复正常,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继发病理变化。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可在急性期起到部分降低颅压作用,同时可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冲洗液可以稀释或拮抗细胞毒性物质。在亚急性期,可以减轻神经毒性作用。因此,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其损伤小、操作简便、无需全麻,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醒脑静注射液是以我国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为底方经现代工艺提炼而成的中药注射液,由天然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组成,具有安神定志,开窍醒神,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研究表明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细胞凋亡,降低脑脊液中内源性致热源,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退热及缩短昏迷时间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4]。
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失为一种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粟秀初.现代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99.
[2]Mayer SA,Lignelli A,Fink ME,et al.Perilesional blood flow and edema format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PECT study[J].Stroke,1998,29:1791-1798.
[3]Fayad PB,Awad IA.Surgery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J].Neurology,1998,(51):69-73.
[4]贺萍.醒脑静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J].江西中医药,2008,(9):32-3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32
1672-2779(2013)-15-0044-02
苏 玲
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