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风治痰※

2013-08-15 00:44张君博吴建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药大学通络

张君博 吴建林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医七年专业,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济南250355)

略论中风治痰※

张君博1吴建林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医七年专业,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济南250355)

痰既是中风发病之始因,亦是中风发生、发展关键之病机,故祛痰是治疗中风病之重要治法。本文浅谈中风病痰浊致病之机制及中风病祛痰之法。

中风;痰浊;病机;治法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风的发病率亦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脑中风患者以年均增长9%的速度在发展,脑中风已然成为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众多学者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实了痰浊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内经》成书时期,就有痰浊能引起中风病的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消瘅、仆击、偏枯……则膏粱之疾也。”指出仆击、偏枯等中风症状是由于膏粱厚味、痰浊内生之结果,可以认为是痰浊能够引起中风的最早记载。后世医家多有论述,至清代陈士铎有言:“中风未有不成于痰者。”可见,中风之病与痰浊密切相关。

1 痰邪是中风发病始因及其病机之关键

膏粱厚味的不良饮食,劳逸失宜的生活起居,长期精神紧张的生活状态,或痰湿体质等综合因素,是痰浊引发的中风病的重要原因。中风病的病理基础是逐渐积累而成的,是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异常而导致痰浊、瘀血阻塞脉络的结果。其中,脾虚不化是生痰之源,也是引起中风发病的重要因素。因长期过食肥甘厚腻,好逸少劳,伤于脾胃,脾胃虚弱而凝湿成痰,痰随气血而动,内达脏腑,外通经脉,阻碍气血之行,久之阻塞脉络,遂发中风之病。《丹溪心法·中风》云:“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曰:“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另外,痰邪引发中风常兼风邪为患,多因情志失调使得肝失疏泄,致气滞痰郁,郁久化热,夹痰化风。故在临床上,中风病因虽多,但以肝风痰浊型较多见,患者往往素体肝肾不足,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1]。

2 祛痰之法

祛痰之法,能针对中风之病因病机,有标本同治之功,在治疗中风诸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由痰所致中风有关的证候类型概括为五个,分别为风痰入络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风痰瘀阻证。从长期的临床实践来看,中风病治痰之法,又根据病机不同而各有所侧重,简介如下。

2.1 祛风化痰通络法 中风时若症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可用此法治疗。此类患者多因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而致病。方药选用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天麻、全蝎熄风通络;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养血祛风。

2.2 通腑泄热涤痰法 中风之时,风火相煽,痰浊由内而生,风痰上袭,腑气不通,常见于中风急性期的痰热腑实证。清代张锡纯认为“治此证者,当以通其大便为要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此类证型常见症状有便秘、口苦口干、痰多而黏、肢体强急、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或弦涩为特点,可选用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气血下行。通腑泄热涤痰法,亦适用于昏迷不醒、不可进食的急性期中风患者,常采用灌肠、鼻饲等方法治疗。

2.3 豁痰开窍法 神窍闭阻是病情较为为重的中风急症表现。其大可分为痰火瘀闭以及痰浊瘀闭两类。其主要病因为痰火壅盛,气血上逆或痰浊偏盛,上壅清窍而导致中风中脏腑,其症状主要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二便闭。治疗上选用凉开、温开之法豁痰开窍。

2.3.1 凉开法 此法适用于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的阳闭证,方药可选用羚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平肝熄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清热化痰;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2.3.2 温开法 此法适用于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沉滑缓的阴闭证,方药可选用半夏、茯苓、橘红、竹茹化痰;郁金、菖蒲、胆星豁痰开窍;天麻、钩藤、僵蚕熄风化痰。

2.4 活血祛痰化瘀法 中风病不论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都可出现痰瘀之证。痰瘀二邪均为有形之邪,并可互相影响,共同贯穿于中风病之始终。古有云:“治痰则活血,血活则痰化;治瘀要化痰,痰化则瘀自消”之说法,故活血祛瘀化痰之法备受重视。常用药有天麻、胆星、天竺兰、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2.5 平肝豁痰熄风法 中风之后久病而不愈者,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其症状可见头晕耳鸣、腰酸,突发性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者可见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疗上当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本。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2]故方药可选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引火归元。牛膝、当归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3 结语

中风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以病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病因多变而繁杂,情志不调、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亢等常见。而本文所论从痰论治中风之法,虽可单独依法疗之,但亦需配合临床症状,辨阴阳、辨虚实以准确的治疗不同类属之中风病。另外,若患者处于中风病之恢复阶段,亦可配合针灸治疗,直接作用于经络,其效更佳。

[1]徐木林.痰与心脑血管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20-22.

[2]陈世宏.中风从痰辨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82.

[3]唐红.安脑丸治疗缺血性中风肝风痰浊型3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0):45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05

1672-2779(2013)-15-00010-02

杨 杰

2013-06-21)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课题[No:zyy012];山东省教育厅资助课题[No:J12LK1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中风病中医药大学通络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