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瘫58例

2013-08-15 00:4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牵正鼻唇全蝎

李 猛

(河南省唐河县卫生学校,唐河473400)

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瘫58例

李 猛

(河南省唐河县卫生学校,唐河473400)

牵正散加味;面瘫;中医药疗法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中风”之中经络,西医称面部神经炎、贝尔氏麻痹等,它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肩闭眼,鼓腮、努嘴都无法完成,影响生活。笔者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病人,共有58例,男31例,女22例;左侧面瘫者35例,右侧面瘫者23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2个月。

1.2 临床表现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不能闭眼、鼓腮、吹口哨,进食时食物残渣留于病侧,口水自病侧淌下,病侧泪液外溢等。

1.3 方法选用中草药口服,重者、病程较长者可加针灸治疗。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活血化痰。方选用牵正散加味,基本方药有:全蝎10g,蜈蚣2条,白附子8g,白僵蚕10g,黄芪30~50g,防风10g,荆芥10g,鸡血藤30g,秦艽15g,赤芍15g,川芎15g。加减:有湿热者加龙胆草20~30g,黄芩10g,忍冬藤20~30g;有虚寒之象明显者加附子用量至10~15g,酌加肉桂、炮姜;瘀阻之象明显者加炒穿山甲10g,丹参30g,当归15g;有肝阳亢奋之象者加钩藤15g,天麻10g;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者加砂仁10g,白豆蔻10g,神曲、麦芽各12g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治愈:前额皱纹恢复,眼裂两侧等同大小,鼻唇、口角两侧对称,能吹口哨,进食正常;好转:前额皱纹变浅,眼裂稍有不等,鼻唇、口角略有差异,能鼓腮,但漏气;无效:经治疗症状同前,无改善。

2.2 疗效治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疗程最短15天,最长60天。

2.3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49岁,2010年3月6日就诊。受凉后感觉右耳后跳疼,向耳周围放射,每分钟发作数次,疼痛难忍,口服氨芬待因,当晚疼痛消失。两日后右耳后、下颌部、颈部出现红色小米粒大小簇状疱疹伴烧样痛感,3月11日发现嘴向左歪,即来院就诊,就诊时面部小水泡部分结痂,右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鼓腮吹气时右嘴角漏气不能闭合,右乳突部按压痛呈阳性,伴面部疼痛,性情急躁,目赤肿痛,口干苦,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面瘫。证属肝火上炎,湿毒内侵,风痰阻络。方用牵正散加味治疗,药物为:

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10g,醋柴胡10g,龙胆草10g,炒栀子10g,黄芩10g,生地黄30g,泽泻15g,金银花30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7日后复诊,面部疱疹结痂逐步消失,疼痛明显好转,继续服用7日后复诊,耳部疼痛消失,疱疹痊愈,面瘫好转,鼓气时嘴能闭合,人中略偏,上方去全蝎、蜈蚣、泽泻继续服用,加针灸治疗,共治12天,痊愈。

例2:王某男,36岁。2009年6月29日初诊。左侧面部麻木,口眼歪斜1天。因工作时被冷风直吹面部4小时,突感面部麻木,继而面部肿胀,瘙痒,在附近诊所静滴清开灵未见改善,晚上出现口眼歪斜现象,述左侧面部麻木,诊见口眼歪斜,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左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右歪斜,鼓气不能,伸舌不歪,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诊断:面瘫。治疗用中药牵正散加味:全蝎10g,蜈蚣1条,白附子8g,白僵蚕10g,黄芪50g,防风10g,荆芥10g,鸡血藤30g,秦艽15g,赤芍15g,川芎15g,党参20g。5剂,一日1剂,水煎服。二诊:口眼歪斜好转,额纹变浅,左眼已能闭合,舌脉同前,上方加减继服12剂痊愈。

3 讨论

案例1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部神经引发带状疱疹,同时造成面神经水肿,所发面瘫实为耳周带状疱疹继发症,其临床特征以患侧耳痛及头痛作为初发症状,继而出现耳周带状疱疹,出疱疹后1~10天可继发患侧面神经瘫痪。治疗以清肝泻火解毒、祛风通络为大法,龙胆草、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黄芩、栀子清肝泻火解毒利湿以其治本,白附子、全蝎、白僵蚕祛风化痰通络,标本兼治,共奏清肝泻火、解毒利湿、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之功。

例2属于营卫不固,复加冷风直吹,风中面部经络而致口眼歪斜。治疗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络,予玉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味治之,药后营卫得固,风邪得除。遇此类病人,切忌用清热解毒,苦寒败胃之剂,否则正气已伤,外邪深入病难治。

中医传统观念认为,风痰阻络,气血痹阻是面瘫的基本病机,早期治疗以祛风化痰为主,代表方是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功用为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方中白附子性味辛温,功能祛风化痰,并擅长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但有毒,用量需注意,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共为臣药。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辛热燥烈具纯阳之性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运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顾卫阳以驱寒;全蝎具有镇痛、抗癌、抗癫痫,促纤溶、抑制血栓形成;僵蚕具有抗凝抗血栓、促纤溶抑菌等作用;川芎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保护机制及血液状态的调节,能改善微循环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风有抗病毒作用和改善微循环及兴奋面部神经与兴奋汗腺作用。在此方上加防风、荆芥,以加强祛风之力,加川芎,因其上行头目,活血行气,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辅全蝎、僵蚕熄风通络去内风,使风邪既可平,又可解。面瘫多于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出现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多在冬春交替、疲劳过度、开空调、坐车,晚上睡眠直接吹风,所以加黄芪鼓邪外出,有利病变恢复。

远志的传说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曾预料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借喻中药名棗远志,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诗的大意是说,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健身好汉的抱负,不平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入药,别名“小草”,为什么又叫小草呢?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谢安,开始隐居东山不出,后来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马官。当时有人给桓公送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远志,桓宣武就问谢安,这种(指远志)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样药又叫两个名字呢?在场的郝隆立即回答说:“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以诙谐反喻的语言讥笑谢安。诗人借喻“远志棗小草”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实际,符合时宜。远志性温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药,《本经》中列为上品。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26

1672-2779(2013)-19-0041-02

吴义红

2013-08-18)

猜你喜欢
牵正鼻唇全蝎
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对全蝎的检测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
侧向进针注射填充改善鼻唇沟过深的技术探讨
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