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 邹霞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使得本已单调的课堂教学更加枯燥。随着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迅猛发展,新型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将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
学案导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依托学案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下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独立探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一般教学流程为: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与相关教辅资料并编写导学案。上课时,学生根据导学案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疑难则由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自主学习,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远程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计算机网络与光盘为载体的网页、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等”。[1]进入21世纪,我国远程教育得到飞速发展,“2000年5月,教育部远程教育建设委员会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规范》明确提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网络课程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2]
教育资源建设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核心主要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主要包括例题素材库、案例素材库、课件素材库、多媒体素材库,这些素材库是远程教育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远程学习者建构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宝库;二是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这是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内部所有知识结构的组织形式;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远程教育系统支持平台,这是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课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以及远程学习者的支持服务体系。这四个层次中,素材教育资源和网络课程是建设的核心,第三和第四层次属于工具性层次的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资源数据激增,素材资源和网络课程的形式千变万化,形成方式也各具特点,对应的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也相应地出现各种形式。
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教师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质资源、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意义建构。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将远程教育资源融入到学案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获得远程资源,将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编制导学案,然后将导学案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导学案进行独立学习,教师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整理、剖析,在课堂上进行释疑,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和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因此,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现代远程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远程教育途径获取教育资源,将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与导学案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绩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素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学案导学模式不仅是远程教育理论的延伸,更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
教师在对获取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起点水平等特征的科学分析,完成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案的编写“要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练的机会为原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施展。”[3]其编写原则如下。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确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在道德、智力、身心、审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习得知识、获得发展。
(2)层次性原则。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导学案的编写要尽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得学生在通过努力完成导学案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开放性原则。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以开放的思维进行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学案的序列化体现的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都要有所侧重,训练到位;在迁移题目的设计上,力求放开,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答案上不求统一,贵在言之有据,重在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4]
(1)教师选取远程教育资源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优质信息资源,将其与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编写导学案。组织学生展开“学习热身”运动,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安排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技能、学习策略主动学习,独立完成导学案给予的内容。
(3)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学生把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表述出来。然后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详细的解答,并指导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解决。
(4)教师及时地作出总结,精心设计练习,对学生习得的知识进行巩固。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1)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飞速提升和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与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人的活动。”[5]因此,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所奉行的宗旨就应该是教育的根本的目,远程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积极推动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和全面发展不断向前。
(2)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模式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意义上还给了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设计的导学案图文并茂地形式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先按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提示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学,然后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诱导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探索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学习。“现代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思想有力支持着创造力的培养,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录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支持。”[6]
(3)有助于教师教学,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利用优质远程教育资源来编写导学案,将丰富的信息资源融入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获取资源时,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熟练操作。在众多的教育资源中分类出适合当前教学内容的优质资源,然后将获取的相关资源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同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查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的创造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其独特的创造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能否受到教育都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教师应该转变原有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讲为导,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获得技能。
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教师的智能结构、信息素养时刻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严于律己,科学育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积极培养信息素养、多媒体技能、网络素养,真正进入教师的角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的信息,深化了远程教育理念,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控制权交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此,对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有其重要意义。
[1]俞建华,林作青.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1-12.
[2]吴南中.走向理解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内涵与方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5.
[3]王曙华.合理运用导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2,(6):29-30.
[4]张曙光,陈起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96-101.
[5][6]霍洪田,秦萍.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导教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7,(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