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国
(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内科,敦化 133700)
中医辨证施治胃痛31例
李信国
(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内科,敦化 133700)
目的 探讨研究中医治疗胃病的辨证施治,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将62例患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31例,对观察组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患者服用吗丁啉片,每天3次,每次10mg,
连续服用两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1%,两者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胃痛临床上有着显著的疗效,优于单纯进行西医治疗。
胃痛;辨证施治;中医药疗法
人体的脾胃是互为表里的器官,两者均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病变患者多表现为收纳、统摄、运化功能受到阻碍[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2例胃病患者的中西医治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62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 (47.28±4.2)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统计,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14例,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1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12例,胆结石患者11例,慢性腹泻患者9例。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1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数据进行比较 (P>0.05)差异性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对脾胃虚寒患者进行温中健脾法治疗,药方为良附丸加黄芪建中汤;对肝胃郁热型患者,进行和胃止痛、疏肝泄热治疗,药方为化肝煎和清胃散;对饮食停滞型患者给予消食导滞治疗,药方为保和丸;对寒邪克胃型患者给予行气止痛、温中克寒治疗,药方为理中丸或者良附丸;对肝气犯胃型患者给予和胃止痛、疏肝泄热治疗,药方为化肝煎或清胃丸;瘀血停滞型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疗,药方为丹参饮合失笑散[2]。对照组患者服用吗丁啉片,每日三次,每次10mg,连续服用两周。
1.3 观察指标 治愈:患者胃痛症状完全消失,饮食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患者胃痛症状消失,尽管胃痛还是偶尔有发作,但是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有所恶化。总治愈率= (治愈患者数+好转患者数)/总病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31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31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1%。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不健康,那么患者摄入的食物就不能很好地消化,可能导致患者腹胀、腹痛、体内水分淤积、排便不畅等,还可能导致水肿、体肥、痰饮等症状;脾主升清,如果脾不健康,可导致头晕目眩、浑身乏力、不善言语、因为长期腹泻导致脱肛;脾主统血,如果统血功能障碍,人体就会出现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状;脾主肌肉四肢,如果脾不健康,患者就可能有肌肉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胃主要是受纳腐熟,胃气失和会导致胃脘出现疼痛,食欲下降,当胃主和降时,则会胃气上逆,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胃痛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情志不遂等,从而导致肠道和脾胃发生病变。胃痛疾病的临床表现有较强的特异性,在治疗时应当首先从主症开始治疗,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病理学检查、胃肠的内窥镜检查等进行确切诊断。在对患者病情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分析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原因,以确保对患者的对症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首先应当注重胃气保护,给予患者和胃之品治疗,然后对脾胃升降进行调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纠正[3]。最后,调节机体,确保阴阳平衡,并攻实补虚,同时还应当指导患者注意调整饮食,并进行适当的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以促进其机体功能的改善。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通过治疗,有效率达90.32%,对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效果远远差于观察组,难以对患者起到帮助作用。由此可见,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治疗胃痛疾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被大量推广使用。
[1]陈蔚文,陈玉龙.慢性胃炎脾虚证与湿热证患者差异基因表达谱比较[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2]吕文亮,陈琳,高清华,周燕萍,刘林,周慧敏.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回顾及今后研究思路探讨[C].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
[3]唐旭东,卞立群,王萍.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新进展[C].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11
1672-2779(2013)-05-0020-02
(本文校对:苏 玲
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