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 00:44李华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切片

李华汉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江门529000)

多元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李华汉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江门529000)

病理学实验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来验证和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近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实验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教学,应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等,务求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实验;多元教学法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形态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变化的主要途径。在中等职业医学院校的教育中,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而教学任务重。如何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质量,是每一位病理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已感厌倦,因此要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模式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性进行优化设计,恰当地选择和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1]。

1 讲授法

中职生的病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等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新知识的掌握依赖于从不同角度对以往知识的灵活运用、重新组织和反复推敲。但由于医学科目的特点,知识遗忘率很高,如果连组织器官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都不知晓,是很难辨认疾病状态下的改变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回顾、复习与本堂实验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实践证明,对前期相关知识的回顾、复习能够将学生从茫然状态中 “解救”出来,促进学生对疾病本质的理解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作为病理学教师,笔者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目的,基本上能把实验教学中的每个重要环节都纳入病理学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更深理解和巩固,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2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组织学基础。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切片,笔者通常会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复习正常的组织结构;同时还会在多媒体的正常组织切片示意图的侧边放上一张该组织的病理切片示意图。例如,本节实验课学生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切片,那笔者会先放上一张正常的动脉组织切片,复习完了,再在它的侧边放上一张动脉粥样硬化的切片。这样,方便同学们的学习。通过两张组织切片的对比观察会更容易发现病变,更容易理解病理变化的特点,印象更为深刻,也可减轻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病理学实验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病理学教师还可以不断的利用现在发达和先进的网络优势,在网上下载更多的病理学大体标本和镜下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实验辅助教学,这样能较好解决中职院校病理标本缺乏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困扰;让学生看到更多在书本上看不到的标本和组织切片,以丰富实验课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一般是以一种简单、形象、生动的方式来传导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多媒体实验辅助教学显得更清晰易懂,还可以将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组织细胞不停的进行对比学习,重复性好,利用率高,可减少经费开支,还可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多媒体实验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集文字和图像等诸多信息于一体,不仅可以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总之,通过病理学教师的用心努力及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也逐渐提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病理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法

病理学实验教学要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学生对探索疾病有浓厚的兴趣,想知道患病原因、机理、临床症状等。如何引导他们把兴趣与热情投入到病理学实验课中来,是值得病理学教师们研究的问题。在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病例分析,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2];在病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最后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就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问题的研讨过程中,同学们会相互学习和互补,课堂讨论中老师的提问、学生的质疑,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得同学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思考状态。因此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法可充分培养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倾听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病理学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也帮助他们强化理论和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课学习和临床工作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若要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就要教得其道,灵活地将讲授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法等多元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章节及难易情况,使用不同的授课方法,才能充分体现 “教得其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和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这是笔者在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当然,这也是笔者从事病理学教学的一些粗浅体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还需要继续探索。目前,中等职业卫生教育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将不懈努力,为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袁锦玉.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56-57.

[2]陈爱娟,曾汉英,王爽,等.浅谈如何搞好病理实验课教学[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148-149.

王惟一与针灸铜人

王惟一,约生活于公元987~1067年间,里贯无可考。曾任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并在太医局教授医学。

王惟一精于针灸,《宋史·艺文志》载有王氏 《明堂经》3卷,惜未传世。天圣四年 (公元1026年),宋政府再次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诏竭心考订针灸著作。仁宗以为“古经训庆至精,学者执封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于是王惟一负责设计,政府组织工匠,于天圣五年 (公元1927年)以精铜铸成人体模型两具,王氏新撰针灸著作,遂名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由政府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作为官书问世的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宋代以前的针灸学成就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对宋代及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更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两具铜人作为最早的人体模型和针灸直观教具,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王惟一为此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4.060

:1672-2779(2013)-04-0086-02

王志华

2013-01-08)

猜你喜欢
病理学实验课切片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有趣的实验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