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陈毅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

2013-08-15 00:46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苏北陈毅新四军

游 荃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华北和华中两个敌后战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其中陈毅在华中战场创造性的统战工作更是全党统战工作的楷模。他在开辟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开创华中抗日斗争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曾充分肯定陈毅的统战工作,1940年党中央在批转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称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的报告转给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这段批语是对陈毅在当时正确运用统一战线思想的高度赞扬。学习陈毅的统战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陈毅统战思想的基本经验做梳理概括。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陈毅统战工作的出发点

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民族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国共双方经过数次谈判,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讲话。至此,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正式形成。

但是,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在山中游击的陈毅、项英与中共中央久断音讯,他们对中央采取和制定的重要举措和策略毫不知晓。1937年7月下旬,陈毅和项英等从香港出版的《新知识》杂志上看到毛泽东于1937年5月8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摘要,从中了解到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这种巨变的形势下,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统一全党认识,陈毅和项英召开干部会议,认真研究当前形势,并以项英个人名义撰成《中国新的革命阶段与党的路线》一文,指出:中国革命已发展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阶段,提出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阐明了国共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即保持我党的独立性,有批评自由,争取抗日的领导权。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与陈毅、项英取得了联系,陈毅在彻底理解和领会了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精神和真谛后,在日后的统战工作中,把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

陈毅初到茅山地区时,接见家住宝堰区的民主人士、原国民党句容县二区区长樊玉琳。陈毅诚恳地说:新四军挺进江南,必须有个立足之地,因此,这就要仰仗地方各方人士的鼎力相助。樊先生在地方上颇有声望,希望能带头支持新四军并用曾在茅山修道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的事例激发樊的爱国热肠。樊明白陈毅在启发自己参加新四军共同抗日,答应在新四军去宝堰的时候帮助带路。

陈毅在苏南领导新四军抗日时,曾遭遇土匪武装许维新部。当时,有人主张歼灭该部土匪,既可为民除害,也好用他们的武器装备自己。陈毅得知许维新曾杀死过两个下乡为非作歹的日军,表现出在敌人凌辱面前还未完全泯灭的天良。陈毅坚决不同意武装灭匪,在说服了大家后陈毅亲自给许写信,晓之以民族大义,希望他能够认清形势和新四军携手抗日。后来,许率部弃暗投明加入了新四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许本人在日后的对敌作战中牺牲。陈毅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统战政策作为其统战工作的出发点,不仅尽可能多地扩大了统战对象,分化和瓦解了一些不利于抗战的力量,而且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二、注重内部统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1937年11月,毛泽东电告博古:“决定新四军隶属八路军,编2师4旅8团,拟项副军长,陈毅政治主任……由叶挺向南京提出。”同年12月,改编完成。游击队完成改编后,党内以王明为首的长江局大肆鼓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在新组成的东南局机关内就出现“国共一家”、“合作到底”的说法。陈毅反对这种说法,并告诫大家:“我们不能麻痹,搞不好,‘合作’就会变成‘活捉’。”并指出:“合作抗日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壮大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力量就无所谓合作。”陈毅在和国民党的多次谈判中,始终坚持红军游击队要保持独立建制,坚持中共中央的领导且活动不受限制的原则。要求释放政治犯,要求国民党从游击区撤退等,表明他坚定的立场。中央在抗战初期派陈毅为全权代表和国民党江西地方当局谈判联合抗日事宜。他始终坚持两条原则,即:红军游击队可以集中起来和国民党联合抗日,但要听命于中共中央和要保持自已行动的独立性。这种坚持原则和坚持国共合作的做法,充分表明了陈毅对中央“五点要求,四项保证”的深刻理解。

陈毅特别重视群众内部自身的团结统一,这是搞好统一战线的基础。他把团结改造民众武装当作发展部队的大事来抓,当时苏南民众武装很多有枪有地盘。陈毅针对实际情况,正确地执行团结、争取、扶助发展和逐步改造的方针,同民众武装广泛联系,帮助调解纠纷,化敌为友,共同抗日。接着派干部去加强政治领导,教会他们打游击。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长管文蔚,在大革命时与党失去联系。陈毅主动见他,赞扬该部配合新丰战斗的行动,阐明新四军的抗日主张,研究了该部的改造和发展问题。管文蔚表示接受新四军的改编,并希望派军政干部去加强领导。随后,该部改为丹阳游击纵队,任命管文蔚为司令员,同时批准他恢复共产党的党籍。这些恩威并用的统战策略对团结内部、整肃纪律、统一步调曾起到过很好的作用。

三、始终遵循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

1940年10月28日,陈毅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苏北统战工作的经验后,总结了统战经验,其中之一是“始终遵照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全面合作抗战之始,有些同志认为凡国民党、国民党军或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生皆系顽固派。这些同志之所以产生这种“左倾”观点,是因为他们把国民党、国民党军或黄埔生看成了铁板一块,没有认识到他们之中的个体差异,没有看到他们之中有些人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之心。在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条件下,抓住他们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利用他们之间的派系矛盾,是可以成功做好抗日统战工作的。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其中贯彻“发展华中”的战略,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开展苏中、苏北的抗日工作,而开展苏中、苏北抗日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做好苏中、苏北的统战工作。从掌握的情况分析,陈毅认为在苏北的各种武装力量有四种:居首位的是日伪,他们占据主要的交通干线和主要城镇;居次位的是分兵盘踞在兴化、东台、盐城等地的韩德勤,此人拥兵五万,以其同乡顾祝同为后台,肆意反共,专事摩擦;驻守泰州的“二李”有兵二万,以及驻守曲塘的陈泰运部有兵四千余人,他们位居第三;居第四位的新四军,人少地小。虽然,韩、“二李”、陈均属国民党系统,但“二李”与陈却长期受到韩的压迫和排挤,其中“二李”被压迫尤甚。“二李”原为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处正副处长,由于韩的排挤,保安处长的位子被韩的亲信取而代之。好在“二李”仰仗桂系的扶助,才混上了鲁苏皖游击队正副指挥的位子。因此,“二李”与韩同床异梦,互存戒心,双方明争暗斗,冲突时有发生。鉴情于此,陈毅遵照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确立了“灭敌、联李、反韩”的策略方针。事实证明,陈毅三进泰州对二李晓之以民族大义,经过一系列具体细致的统战工作,争取了“二李”,孤立了韩顽。

四、尊重和团结爱国民主人士

陈毅不仅注意做好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还十分注意做好无职无权但在当地有声望有影响的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这些人有民族感、爱国心,但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都与顽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

陈毅深知争取这些人同情以至参加到我们的斗争中来,对取得革命的胜利十分重要,因此他每到一地都要结交文人学士。正如他自己所说:“余从军以来,每莅一地,辄乐与当地贤士大夫游。”江苏是文人荟萃之地,早在江南时他就了解到海安的韩紫石、黄桥的朱履先在苏北有极高的声望。韩紫石,1857年出生,曾任军阀时期江苏省长,知识渊博,主政清廉,有民族气节,在政界、军界都有他的拜门学生。他德高望重,在苏北有极高的声誉。朱履先是日本留学生,曾任新军管带,武昌起义时他在南京举兵响应,辛亥革命胜利后,任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他任阅兵总指挥,九一八事变后,返回故里。他们二人与韩德勤的部属都有联系,苏北中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都注视着他们的政治动向。因此,争取他们同情、赞助新四军团结抗日是十分必要的,但又是十分不易的,因为他们是苏北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韩紫石就拥有沿海垦区数千亩土地,对土地革命存有戒心,关于共产党早就恶言盈耳。陈毅不仅向他们介绍抗战形势,宣传党的抗日统战政策,说明新四军在苏北的处境,揭露韩德勤不抗日、打内战的真相,还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韩紫石精通经史,著有《吴王张士诚载记》,陈毅利用诗词、书信与之交往,联系历史事件,激发其民族意识,指出:“宋明不亡于外寇,而亡于内部私战之争。”这句话深深打动了韩紫石的心,复信谓:“痛心之言,闻之泪下。”自此,韩紫石亲自出面、写信或登门,联络爱国绅士、开明人士,领衔向韩德勤提出停止苏北内战,团结抗日主张,主持召开“停止苏北内战,一致团结抗日协商会议”。我军的诚意,韩德勤的破坏,使这些中间势力更加看清了韩顽不抗战、真反共的面目。韩紫石大骂韩德勤“贼子无信,天必殛之”,劝陈毅速做准备,大战不可避免。后来,日军占领海安,派兵威逼其任伪江苏省长,他严词拒绝,至死不屈。

五、以实力为基础,谈打结合

新四军刚到苏北,人数少,兵力单薄,按陈毅的说法,处于老四 (老大是日军,老二是韩德勤,老三是二李)的地位。但真心抗日,受人民拥戴的正是这个老四。正是这支队伍依靠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策略,敢于向日军进攻,敢于向一切进攻新四军的力量予以还击,并取得胜利。陈毅正是凭着这个实力,在坚持团结抗日的大方向下,采取灵活的谈打结合策略,很好地实现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方针。

对韩德勤这个国民党顽固派,陈毅十分清楚,他不抗战,也决不会容忍新四军在苏北抗战的,他不把一切抗日武装消灭掉是不会罢休的。因此,同韩顽进行决战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这样,陈毅也是采取革命的两手,一方面从军事上做好准备 (成立苏北指挥部,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东进黄桥,让出二李防区,占据有利地区;退出姜埝,集中兵力等);另一方面本着合作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合作的态度,不断写信、派人向韩德勤说明我军只求救国有份、抗战有地,希望韩主席能划定地区不打内战,让新四军挺进纵队分区抗战。后来,与韩顽、二李一起签订了三方各守原防,努力抗战,一切纠纷静候上峰处理。

在争取中间势力问题上,陈毅采取谈打结合策略,特别是打的一手,更是十分慎重。因为中间势力处于动摇状态,我们运用正确的策略、手段完全可以团结他们一道抗战,在反顽斗争中争取他们严守中立。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弄得不好,他们则会倒向顽固派,不利于苏北抗战局面的打开,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因此,陈毅对中间派采取与对顽固派不同的办法来处理,反复向他们说明我们团结抗日的诚意、对形势的看法和态度,揭露顽固派不抗日、专反共、压制排挤异己力量的真相。中间势力有时也会因某种原因,在顽固派的挑拨下动摇到顽固派一边,甚至向我方进攻。对此,陈毅则尽量避免冲突,实在避免不了的,坚决予以回击,而且必须取胜。黄桥决战中,二李、陈泰运的中立,是陈毅同志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是一个战略性的伟大胜利。

[1]刘树发.陈毅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蒋洪斌.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3]王辅一.新四军事件人物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苏北陈毅新四军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爱你有罪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