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地建设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2013-08-15 00:46推动乐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乐山市产业基地乐山

《推动乐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课题组

现代农业是在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推进现代农业,即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具体讲,现代农业包括大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品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现代农业涵盖了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化农业、工厂化农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基地则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和重要突破口。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将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作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促进了乐山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围绕优势粮经作物生产,扩大规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初步建成了马铃薯、茶叶、柑橘、油菜、蔬菜 (食用菌)、蚕桑、特色水果、中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效益农产品核心生产区和产业带。抓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一都四基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仍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乐山农业工作的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

一、乐山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思路

(一)乐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独特优势

1.具有突出的自然优势。乐山地处东亚内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光资源总体上“两季有余,三熟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第一自然条件。全市地貌概括为“七山二丘一平坝”,有330多万亩耕地优势,特别是有130多万亩的稻田优势,这为种植业提供了很好的第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三江纵横,水系发达,不仅有很多的水利工程,而且有很多的山坪塘石河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第三自然条件。

2.具有突出的生态优势。乐山70%是山,山多山高,青山绿水,这尤其适宜生产有机生态绿色的农产品。因此我们一定要唱好绿色歌,打好生态牌,演好有机戏。让世人都知道乐山是好去处、好地方,乐山的农产品是放心的、健康的,乐山的食品是生态的、有机安全的。

3.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一是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科技队伍。乐山市有1164名市、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其中推广研究员2名,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438人。二是有技术雄厚的乐山市农科院。多年来,农科院选育出国家和四川省审定的粮油新品种26个,创新培育粮油新材料4个,如:水稻新品种冈优188在全省推广,茶叶新品种川沐28号、马边绿1号拟在全市全省推广。三是背靠科研院所,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有长期而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单位在人员、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都给予了乐山很大的支持。

4.具有突出的品牌优势。乐山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0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0家,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竹叶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竹叶青和仙芝竹尖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乐山最大的品牌是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有了这两张名片,乐山的农产品就会走向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乐山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一都四基地”的发展目标

1.乐山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目前乐山农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效益的重要时期,处在五个转变的关键阶段:(1)主要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农民收入由家庭经营型向务工经商型为主转变;(3)科技支撑由传统型向高新适用技术型转变;(4)基础设施由主要靠天吃饭型向提高物质装备水平转变;(5)组织形式由分散经营型向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转变。

发展乐山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首要任务是建设“一都四基地”,把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作为基本目标,把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根本动力,把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主线,力求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总体要求是,务必把握和贯穿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大目标,实现三大突破,推进四项工作,完善五大机制。围绕一个主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两个目标:农业增产增收和提质增效。实现三大突破:特色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要有新突破,农民专合组织规范发展要有新突破。推进四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五大机制:投入机制、市场机制、经营机制、服务机制和培训机制。粮食生产坚持一稳 (水稻)二调 (小麦、红苕)四扩增 (油菜、马铃薯、玉米、大豆),经济作物生产坚持一茶二菜三药四果五其它。

2.“一都四基地”的发展目标。乐山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思路和目标,即:把乐山建设成中国绿茶之都、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基地、全国现代生态畜牧经济产业基地、成渝商品蔬菜供应基地、全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乐山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强市。目标是: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亿斤,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0%,适度规模经营达到20%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以上。

二、乐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已初现雏形

(一)农产品区域优势日趋明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乐山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制定了《乐山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来指导特色农业产业带、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逐步完善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农机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五大体系”,初步建成马铃薯、茶叶、柑橘、油菜、蔬菜 (食用菌)、蚕桑、特色水果、中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效益农产品核心生产区和产业带。特别是茶叶成为乐山农业的亮点,茶叶是市场最稳定、比较效益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经济作物,成为乐山农业的第一产业。截止2011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92万亩,总产量5.2万吨,综合产值45亿元,茶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1/4,茶业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一。蔬菜产业形成了城郊蔬菜产业带和外销蔬菜产业带及山地有机蔬菜产业带;中药材生产已逐步向沙湾、金口河区等优势产业区域集中;马边和峨边两县的马铃薯、市中区的蔬菜、金口河区的天麻、五通桥区的生姜、犍为的茉莉花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呈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产业化经营加快,经营规模稳步扩大

全市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经济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随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产业化和规模化相伴而生。目前,全市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0家,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家,已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已发展各类农民专合组织902个,其中,农业部“全国专合组织试点示范单位”5个,中国科协“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全国供销总社“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四川省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先后打造了仙芝竹尖、健康菌业、永丰纸业、哈哥兔业、水乡食品、牛华芽菜、金丰蔬菜等农产品名牌120余个,2009年销售收入近51亿元,专合组织成员年均增收20%以上。2010年,全市各区市县全面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万人帮扶行动’”,积极开展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规范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连接发展,拉长了农业产业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新技术、新品种得到较大推广,农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乐山市相继育成了以“乐恢188”为代表的水稻骨干恢复系、优质油菜“三系”,育成了冈优188、金优188、菲优188、II优69、香优61等杂交水稻新组合,乐油3号、乐油4号、乐油5号、乐油6号等杂交油菜组合。良种推广方面,实现了产量和品质兼顾、注重安全的目标转换,形成了适应乐山农业生态条件的作物品种布局。水稻机械化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农业灌溉、水果早结丰产稳产、化学调控、商品化处理,蔬菜与花卉设施栽培,作物无公害栽培及果蔬保鲜加工等增产提质增效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四)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

在稳定提高农产品产量、扩大有效供给的同时,乐山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价值。“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稳步推进农业标准、技术推广、检测检验、质量认证、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等六大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已初成体系,从而打造了一批具有乐山特色的“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2010年末,全市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总数达284个,其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7个,获绿色食品认证56个,有机食品认证数量31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20万亩。由于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市内生产的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明显提高。

(五)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加工水平日渐提高

2009年,乐山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1.36亿元、增长24.95%,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0.62%,实现利税5.4亿元、增长11.76%。全市农产品加工率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具有乐山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产业链。目前,全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年可加工农产品约25万吨。加工能力较强的有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四川蓝雁集团、四川省哈哥兔业有限公司、四川天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锡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峨眉山市健康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五通桥区大福芽菜厂、峨眉山金丰农产品种植营销公司等。

三、乐山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乐山市正着力建成中国绿茶之都、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基地、全国现代生态畜牧经济产业基地、成渝商品蔬菜供应基地、全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态势良好,但仍面临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农产品种类丰富,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品较少

乐山市是全省优质果茶菜中药材等的适宜生长区域和重要的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以总量较多为主要特点的农产品优势。但是,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效益型农产品不多,地位不突出;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较低,整体质量不高,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不适应。

(二)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但专业化程度较低

乐山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在布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区域化特征不十分突出,未能形成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在优化布局上表现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农产品的地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龙头企业成长较快,但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近年来,乐山市农业龙头企业成长比较快,规模从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但总体来看,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的社会化服务存在供给不足、全盘意识不够、定位水平较低等问题。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兴企战略未能得到有效实施,人才缺乏、层次不高、储备不足、支撑不够;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农业龙头企业总体数量不少,但上规模的企业数量有限,特别是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同时,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些问题都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企业提供农业服务的能力。

(四)加工率有所提高,但精深加工水平较低

随着乐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市场对特色农产品加工需求不断增加,也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乐山市特色效益型农产品开发链条短,多数为初加工、半成品,精深加工品少,市场品牌开发不够。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加销连接不紧密,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以中药材为例,乐山市有中药材基地20余万亩,乌杆天麻、黄连、药用生姜等道地药材种植广泛,但由于高科技技术的缺乏,全市目前仅有2家药材深加工企业,且规模都不大。很多中药材仅是以烘干、切片、小包装等初加工为主。蔬菜也一样,目前乐山市的蔬菜仍以鲜销为主,蔬菜加工率偏低,产品形式单一,市场份额小。乐山市农产品加工业必须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综合加工利用能力,逐步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化,提升综合竞争力,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乐山经济的“支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发展能力不够

基地水利、道路、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滞后,耕地质量下降,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特别是“两边一区”山区幅员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山区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破损,甚至有些地方连简单的水利设施也没有。排水、灌溉和砌坎保土等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某种程度上讲,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

(六)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兴农力度不够

市、县 (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的建设逐年得到加强,但乡 (镇)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缺兵少员,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多数乡 (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身兼数职,有的专业技术不高,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产中、产前、产后服务指导;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还较低,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能力差,缺乏市场、品牌、风险意识,影响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七)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强

乐山市缺乏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以及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由于农村物流网络不完善、经济人组织松散、乡村居住分散、运输成本增高、农民信息不灵等因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滞销,一些农民损失惨重。另外,冷链物流设施严重缺失,低温保鲜建设滞后。乐山市一些专业合作社由于资金不足,普遍缺少低温保鲜库和冷藏库等冷链设施,尚未形成生产、储备、运输、销售冷链物流链条,产品运输大多处于常温状态,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和产品损耗,严重影响农产品销售质量和价格优势。

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指导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1.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围绕“一都四基地”的建设,积极引导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全市规划建设规模农业产业基地:

茶叶产业基地。按区域布局和生态优势,重点建设岷江东部丘陵茶区和岷江西部山地茶区,东部丘陵茶区重点打造生态茶园产业带,西部山地茶区重点打造有机绿茶产业带。突出优势核心县,逐步将峨眉山市、犍为县、夹江县、马边县、沐川县建设成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强县。

生态畜牧经济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生猪、肉牛、肉兔、禽等主导畜产品生产和优化区域布局,生猪、肉兔主要集中在井研、犍为、沐川等县,禽类主要分布在市中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等,草食牲畜主要集中在峨边、马边两个民族自治县,努力把乐山市建成外向型畜牧产业基地。

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基地。在林业用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占补平衡,森林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结构更加合理,林分质量有较大提高,工业原料林比重稳步上升,建成与资源状况相适应的林业产业体系。竹纤维林基地重点布局在犍为、沐川、沙湾、井研等区县,木材纤维林基地主要在市中区、沙湾区、夹江县等。

成渝商品蔬菜供应基地。以市场短缺品种和优质蔬菜为主,在市中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等地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积极发展净菜、冷藏、配送、脱水蔬菜等蔬菜制品,努力实现农 (户)超 (市)对接。重点建设以城区为中心的35万亩城郊蔬菜产业基地;以市中区、峨眉山市、五通桥区、犍为县、夹江县等为中心,依托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设50万亩加工蔬菜、出口、外销成渝经济圈的蔬菜产业基地;以五通桥区、犍为县为中心的10万亩生姜、麻柳姜等特色蔬菜产业基地;以峨眉山市、夹江县等为中心,依托峨眉山市健康菌业有限公司建设5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抓好市中区、夹江县、峨眉山市蔬菜产业化发展,将市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强县,将乐山市打造为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商品蔬菜供应基地。

全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根据乐山生态优势,重点实施中药材良种化工程,建设高效特色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以黄连、牛膝、干姜、泽泻、天麻等为重点的规范化、规模化特色药材基地7个,面积达到30万亩,基本实现良种化、药材产业化经营大幅提高,加工增值率由现在的12%提高到35%的目标。到2015年全市重点中药材面积发展到30万亩、总产量达到23万吨、综合产值达20亿元。

2.着力培育特色产品。立足现有特色产业,推动生态化种植、清洁化养殖、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到2015年争创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10个,培育4—5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培育2—3个特色农产品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到2015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绿色以上标准,培育绿色、有机食品达到20个,原产地域标记产品10个以上。

3.突出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茶叶、蔬菜、畜牧、林木、中药材五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4.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各区县政府要抓紧编制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及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衔接,以此指导区域内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具体项目基地的建设规划,确保项目用地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项目基地要做到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

(二)实施园区带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示范载体

乐山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把握两条原则,一是不能搞小而全,必须突出主导产业,突出优势产品。二是不能左右摇摆。不能凭领导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凭领导的意志变化而变化。只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乐山的农业产业基地一定会叫响海内外。

1.分类打造重点园区。打造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种植业园区以蔬菜园、果品园、茶园、花卉园、农业休闲观光园为重点,林业园区以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养殖、林下种养殖、速生丰产林培育、森林休闲旅游园区、林木种苗园区为重点,畜牧业园区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庭院养殖和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重点。

2.提高园区设施装备水平。加强以路、水、电为重点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日光温室、标准化养殖、工厂化育苗为重点的设施装备建设。设施栽培园区要广泛应用钢架大棚、节水灌溉、新型园艺机械、病虫害物理防控设施等先进设备,形成以日光温室为重点、以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为补充的设施栽培生产体系。畜牧养殖园区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完善饲养场(区)防疫消毒和隔离设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无害化。

3.完善园区运行机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明确项目业主和建设主体,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养专业大户等投资建设农业园区,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完善园区经营机制,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订单生产,推进农超对接和连锁经营。

(三)实施龙头拉动,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产业化水平

1.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拓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工程。重点发展以下项目:林浆纸、林板等林竹加工;现代猪业经济产业链项目,绿色肉猪健康养殖,生态肉禽、蛋养殖,出口肉兔养殖,肉牛养殖等畜禽产品加工;茶叶为原料的系列保健食品、添加剂等深加工;蔬菜低温脱水、速冻、保鲜等加工;中药材的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2.多措并举,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群体。坚持一“引”、二“联”、三“扶”的措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外地资本投资农业。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发展三个以上较大规模、较高科技含量、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加工,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十二五”期间,实现“5432”(即在5年内,培育4家产值过20亿元、30家过亿元、2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的发展目标,集中突破核心企业、龙头项目、加工园区建设等问题。

3.狠抓扶持优惠政策落实,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做强,扶持一批产品有特色、成长有潜力的企业做大。一是认真落实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已有扶持和优惠政策。二是针对当前制约和影响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措施,特别要在资金融通、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绿色通道等方面为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加强涉农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努力营造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改革推动,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经营主体

1.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资金合作、土地合作、仓储流通合作等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疏通和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来。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订单保护”、“风险基金”等利益分享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到2015年,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803个、达1500个,带动农户面提高6个百分点、达73%。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农产品行业协会,提升组织化水平。

2.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完善服务体系,设立土地流转奖励资金,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集中。落实农业生产配套用地政策,满足规模经营主体的配套用地需求。

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全市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构建起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物联网在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应用,到2015年,力争每个区县建成1—2个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信息网络比较畅通、产品质量有保障的产地农产品批发中心。重点对乐山市水果批发市场、乐山市城东蔬菜批发市场、金杯农产品超市、峨眉山市西南茶叶批发市场、沙湾区范店中药材市场、五通冠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犍为玉津、清溪农贸市场进行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站建设,建设高效、标准、优良并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五)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

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围绕良种培育、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控、农用机械装备、冷链储运、采后处理与加工等环节,加大农业科研攻关力度,突破重点难点技术。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生物育种、动物疫病防治等重大科技专项。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技、林技推广中心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扩大机耕、机播、机收农机作业服务,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对主要农产品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出详细的、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农民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

4.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四大基地技术集成、设施装备先进、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使其成为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实训基地。通过长短期培训与一技一训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田间示范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落实保障措施,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现代农业“一都四基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等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现代农业“一都四基地”建设的项目指南,做好立项审核、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和督查考核等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2.突出示范带动。建立工程项目库,按照“好中选优、重点扶持”的原则,依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科技水平、市场前景等条件,筛选100个示范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和推进。市级重点扶持的示范项目实行动态化管理,每个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3.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在“十一五”完成乐山农产品 (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整体搬迁的基础上,完善乐山农产品 (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硬件和技术装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示范基地和批发市场 (超市)速测点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成50%以上,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立二维码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强化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全程监管。

4.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各类资金投入基地建设。按照“整合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要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市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量资金要向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倾斜。金融机构要围绕基地建设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执行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拓展服务领域。要积极引导工商业资本投入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纳入对区县的目标绩效考核,由市委农工办牵头,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猜你喜欢
乐山市产业基地乐山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