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丹
(聊城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也是新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者和实践者。 1949 年6 月30 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战略,郑重宣布新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外交战略,“一边倒”的提出及实施,奠定了20 世纪50 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始, 外交工作的核心是彻底清除旧中国时代遗留下来的“丧权辱国”的外交遗产,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抵御和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于新中国的政治孤立、 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恢复和重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一个民族国家、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争取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重返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1949 年上半年, 毛泽东先后提出了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重要方针。 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毛泽东把它称为“另起炉灶”。 毛泽东又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 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 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 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 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1]毛泽东把它比喻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两条方针,使新中国在外交上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不受过去屈辱外交的束缚, 为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和影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2]1949 年10 月1 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对于新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就是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提出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断绝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在1949 年1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帝国主义在中国没有合法地位, 不必忙于要帝国主义承认。 ……将来要通商,可考虑,但亦不忙, 忙的是同苏联及民主国家通商建立外交关系。 ”[3]1949 年2 月1 日到3 日,毛泽东会见斯大林派遣的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指出,“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这里“真正的朋友”就是指的苏联。 1949 年6 月30 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第一次公开表述“一边倒”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在批驳各种错误思想时,以战略论战的口气说:“一边倒, 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4]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进一步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 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5]
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 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妨碍了“我们和外国做生意以至妨碍我们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6]同时,毛泽东认为,新中国宣布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之内,能“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阴谋复辟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7],“有利于迫使各国(指资本主义)无条件承认中国,废除旧约,重订新约,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8]因此我们“一边倒” 的目的就是扫除一切妨碍新中国与其他所有国家建立平等关系的国内外敌人。
实施“一边倒”外交战略是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局势,从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出发,深刻总结近代中外关系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国际形势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的两大强国,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同时,在亚非广大地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运动蓬勃兴起。为夺取世界的控制权,美国对苏联实行了遏制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发动对苏联的冷战;同时又在反苏宣传的掩盖下,向民族解放运动、和平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起进攻。 在以美苏两大强国相互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下,中国持什么样的立场,毛泽东作了充分考虑, 他认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9]同时,美国和苏联在中国都有巨大利益, 都要尽可能把中国这个地域、人口大国加入到各自的队伍中来,它们都不可能允许新中国采取平衡的政策, 新中国要保持中立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必须在两大阵营中作出抉择,也就是选择“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前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迅速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获得国际承认;如何防止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保障国家的安全;如何取得外国对战后经济恢复的必要援助等。 面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日趋两极化的形式, 毛泽东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国际援助,指出:“‘我们需要英美政府的援助。’在现时,这也是幼稚的想法。……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 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9]“一边倒”方针,正是毛泽东在两极对抗中在立场上的选择,也就是取苏舍美。
新中国与苏联相同的意识形态使两国自然成为了“兄弟”国家,成为中国倒向苏联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前,中苏两党关系就很密切,尽管也有矛盾,但两党之间的向心力远远大于离心力。苏联政府成立以来, 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成为中国革命的可靠朋友。尽管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苏联对国共两党实行“弹性政策”。但客观地说, 苏联从未放弃对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同情和支持,更没有采取过敌视的态度。毛泽东也一直对苏联采取尊重和友好的态度, 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中共在军事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立场上主动靠近苏联的表现, 使苏联的对华政策日益明朗化,最终选择了“联共弃蒋”政策,并表示待新中国一成立,立即给予承认。苏联态度的明朗化促进了中国倒向苏联的“一边倒”。
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28 年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而奋战成功后马上投靠这些一百多年来一直侵略中国的西方殖民者, 是违背历史和民族情感的。 1949 年8 月,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 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 》、《违心历史观的破产》五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幻想。选择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近现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深刻总结近代中外关系得出的必然选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边倒”外交战略实事上开始和确立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出访苏联,主要是同斯大林就中苏两国间重大的政治、 经济问题进行商谈,重点是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 1950 年2 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的签字仪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 4 月11 日,中苏新约及有关协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正式批准生效, 中国从此正式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在批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时,毛泽东强调指出:“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 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10]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边倒”外交战略确立下来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1950 年10 月,中国在与苏联密切磋商之后,毅然展开了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这表明了中国除了在条约上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外, 在重大的外交行动上也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也直接证明了毛泽东选择放弃美国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正确性。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使一部分曾经对美帝国主义抱有恐惧和幻想的人民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
在外交上,“一边倒” 为新中国赢得了主动地位和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建立和巩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关系, 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孤立、遏制的图谋,并且带动一批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经济上,为新中国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进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这个时期苏联帮助新中国建设了156 个重要项目,帮助中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
在国家安全上, 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 外交战略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具有结盟性质, 使得中国在朝鲜与美国正面的对抗时,美国也不敢贸然入侵中国本土。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看,“一边倒” 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实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为世界和平发展注进新鲜血液。
“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所做的选择,在现在看来也许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在当时,确实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外交选择, 毛泽东的构想及其实践无疑是成功的。
当然,毛泽东也看到了“一边倒”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1]这一缺点使我国在处理对内对外事务时,受到苏联的影响很大,在涉及到外蒙古,苏联在东北、 新疆等地的特权等问题上突出表现了出来。 正是因为毛泽东逐渐看到了中国独立自主受到了限制以及中苏之间的不平等, 加之中苏在意识形态出现分歧等多种因素影响,毛泽东在50 年代末逐渐放弃了“一边倒”战略,实行“反帝、反修和世界革命的战略”。
[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4-1435.
[2]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5.
[3] 毛泽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1949 年1 月6 日.转自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2-1473.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纲第11 条[N].人民日报,1949-9-30.
[6]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3.
[7] 1949 年9 月21 日毛泽东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EB/OL].人民网,2003-8-1.
[8] 毛泽东关于周恩来去苏联参加谈判问题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一九五○年一月二日、三日)[EB/OL].新华网,2004-12-15.
[9]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3.
[10] 批准中苏条约及协定[N].人民日报,1950-4-13.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