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强奎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 党和各级政府“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P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正式确立, 是对原有四位一体总布局的进一步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创新。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的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其出发点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现状, 五位一体总布局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 并反映了中国不但要走经济富国之路、政治兴邦之路、文化强国之路、社会和谐之路,还要走美丽中国之路。尤其是在全球气候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布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发展所需。这种战略性规划表明了中国的发展不再以资源浪费、 环境恶化为代价, 而是积极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既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祖国美好未来蓝图的勾画, 也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的正确抉择。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深化了中共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使之更为合理与科学,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从而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五位一体总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阐释, 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建设,力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传统的片面追求发展规模、 忽视发展质量而一味铺摊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同时也突破了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文化和生态的片面发展,是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矛盾解决路径的经验总结。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以此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 因此,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中共中央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根据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在未来10 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深化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2020 年比2010 年翻一番,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对外开放力度和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 在政治建设方面,民主制度和形式更加完善与丰富, 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司法更加公正,人民充分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普遍认可与实施, 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与国际化得到增强。 在社会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服务基本设施均等化、教育现代化、收入分配公平化、社会保障全民化,使得整个社会和谐、安康、稳定而有序,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力促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方面,资源得到节约化利用,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保护和修复, 构建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优美人居环境。 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目标是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它既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避免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畸形发展现象,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总是在立足民情、 立足国情和世情的曲折往返中不断得到开拓与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与完善具有曲折性、渐进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P14)这充分说明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人多资源少、科技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直成为阻碍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因素。 而西方国家反华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人权领域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与干预,常常说三道四,歪曲中国国际形象,企图搞垮与瓦解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摸索,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也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加深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认识,使之越来越科学合理,越来越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力挽狂澜,勇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行求真务实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气魄进行改革开放,坚持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人民生活物质匮乏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困境,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势在必行,且必须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即“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但西方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随之入侵,中国官本位思想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少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权谋私、 贪污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这严重影响到党在人民中的地位与形象。 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是他(邓小平)一贯强调的基本方针。”[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积极探索, 也是改革开放道路的实践经验总结。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体制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目的就在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扫清障碍。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 强调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总布局;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中共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理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并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过程中, 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中包含了不少社会发展的因素, 尤其是各种民生问题突显。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三位一体的总布局有了新的认识, 也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完全确立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做了理论铺垫。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把三位一体总布局上升为四位一体的总布局, 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明确和科学。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恶化, 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存权, 也成了一个国际性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及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布局中, 形成了由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组成的五位一体总布局。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认识和理论创新, 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次创举。
20 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但这是一种低水平、 不全面和发展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为此,中共中央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要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民族综合素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 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全国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纲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5]由此可见, 所谓的全面小康社会, 也就是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人民满意的程度。 而这恰恰是党的十八大上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建设基本目标, 就是要建设幸福中国和美丽中国,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历史与正视现实, 得出了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P14)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提高国民素养,实现人人幸福安康,构建美丽中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建设道路指引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这也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关乎党能否领导人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能够实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与目标正确与否,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方位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五位一体总布局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最终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也是人民向往幸福美满生活的期望,正所谓人民所需,党之责任。
总之,五位一体总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揽现代化建设全局, 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更加明确与可行。 它既是对过去发展的科学总结和进一步完善,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总设计。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化和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坚定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出版社,2012.
[2]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3] 江泽民选集 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0.
[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