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成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对外开放有许多新思想,新举措,认真学习《决定》精神对提升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并提,开拓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树立起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明显感到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春风扑面而来。
1.学习三中全会精神,让我们进一步认清对外开放在推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质上也是一个扩大对外开放,走向全球的发展过程。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成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与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伴相生,对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体制性牵引作用。当前,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他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013年春李克强调研苏沪时强调,要靠开放促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点,就是改革与开放相伴随。他说,现在看这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要以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形成开放新格局。笔者认为《决定》清楚地展示了这一开放的新格局,打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就是我们贯彻《决定》精神的主要着力点。
2.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着力点
一是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更为开放的“新特区”网络。《决定》指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过往的改革中,邓小平同志“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这个圈里崛起了深圳等现代化城市,产生了推动全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建设自由贸易园(港)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推动全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立体”开放新格局。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的丝绸之路构筑的是立体的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包括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信息高速公路、航空、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同时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沿边地区向周边国家和区域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立体全方位开放,拉紧中国与中亚各国及东盟各国的相互利益纽带,使开放不仅是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成为其他各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和平更为持久,合作更为密切,发展更为现实,共赢更为可能。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对我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三是放宽投资准入,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放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成立经济特区,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购买国外先进的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这个阶段服务业是不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阶段是中国打开国门,加入世贸组织,根据入世的要求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但是相对有所限制。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放开了服务业的准入限制。
四是明确了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决定》指出,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对外投资主体的明晰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一致,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政府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方法的相应改革。
1.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扩大开放对提升安徽经济的重要意义
安徽是一个内陆省份,历史上经历了长时期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封闭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这导致人们的认识相对保守。源自安徽的大包干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但从某种角度说,大包干在安徽发源是有着历史渊源的。由于认识上的保守性,安徽在后期改革开放几个重大时点上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以至产生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一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以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企业有了用工自主权。这个时期大包干活力基本释放完毕,安徽城市改革滞后,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这之后吸纳农民工的地区经济发展一路超越安徽,当年安徽人均GDP在全国排名第十三,在全国中等偏上的辉煌从此不再。二是股份制改革,80年代中期沿海地区股份制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安徽还悄无声息,直至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安徽才产生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马钢。三是92年之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沿海地区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安徽再一次走在了后面。最近八九年,在国家宏观层面“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的大政方针下,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从美国次债危机以来,安徽以区域及功能区优势得到了国家的较大支持,在全省领导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超过全国平均速度,领先中部。但是历史欠帐太多,以至到2012年底安徽的人均年GDP只是全国的7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3%,农民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9.3%。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速开放型安徽建设是安徽人思想解放、眼界拓宽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安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2.利用加入“泛长三角”的政策优势,积极催生安徽自贸区
三中全会明确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笔者认为自2008年元月胡锦涛同志视察安徽时提出“泛长三角”概念以来,安徽在中央宏观政策支持下,一步步在融入长三角中迈出坚实步伐,安徽已成为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李克强同志是在2013年初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召集江浙沪及安徽四省负责人研究经济运行问题时提出在上海打造自贸试验区的设想的。因此我们应仔细分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尽早策划积极设计安徽的自由贸易园(港)区,与江浙沪相互呼应,形成对外开放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当前成为自由贸易园(港)区最为有利的地区当属芜湖。一是该市与上海地域相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二是芜湖是一个综合发展的城市,制造业基础较好,易于形成与开放相配套产业链;三是芜湖古为水陆交通码头、通商口岸,开放意识较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以下两条新精神:一是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二是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为了把芜湖打造成安徽对外开放的新特区,也是为了贯彻三中全会的要求,安徽一方面可帮助芜湖申报成为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权的设立,试点进一步开放的经济路径;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芜湖县改市,以与现有的芜湖市相融相交。在芜湖自贸区建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安徽再徐谋更多的自由贸易园(港)区,形成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交融发展的开放网络。
3.充分利用安徽的自然禀赋优势,加大 “立体”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作为内陆省份,传统的认识当中认为没有对外开放的优势。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开放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安徽,我们发现安徽开放的优势所在。
一是区位优势,安徽居全国经济实力分布的中心区间。从全国地图上可以看出安徽东有长三角,面积虽然不大,但经济实力足以与安徽以西的广大区间相媲美,如果在中国东西之间划一条横轴,安徽就居于这一横轴的中心位置;南北来看,安徽北有环渤海湾经济圈,南有珠三角经济圈,从经济实力的分布来看安徽也处于竖轴的中心位置。从现代物流的角度审势,她是东西南北物流所经的重要结点地区。中国加入WTO之后,允许外国物流进入中国,西方物流巨头们即指出安徽是长三角物流基地,并将物流的触角伸向安徽。这一区位优势对安徽发展外向型经济极为有利。
二是与区位优势相关运输的优势。《决定》指出,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李克强总理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港进入长江中上游沿江发展,带动腹地。安徽不仅有八百里长江穿境而过,而且纵贯皖、苏、沪,穿越长三角的芜申运河开通在即。进一步,引江入巢;再打通巢湖与淮河之间的水道;广大淮北地水系密布,皆通于淮河,安徽全境水系贯通,成为安徽走向上海、走向世界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水运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金融机构,航空、信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紧与上海等之间的相互利益纽带,变区位优势为加快安徽向外开放的物质基础优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既是沿海经济也是内地经济的最大引擎,对国际国内市场反应灵敏。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同长三角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搭上走出去的航空母舰。
4.充分利用安徽优势产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联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逐步从农业大省走向制造业大省,根据安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制造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要占到53%,以制造业为主显然是安徽产业的特色。目前安徽在全国排名居前的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水泥、钢材等均呈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三极分工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主要市场,资源富集国家提供资源,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全球制造中心。危机后平衡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债务泥潭,总需求低迷,贸易保护抬头,中国出口受挫,国内产能过剩进一步凸现。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我们存在差距,资源与我们形成互补。中亚及东盟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安徽在这些领域均有一定优势,积极与这些国家合作,一方面可以化解我们目前存在的产以过剩,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安徽的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徽应如《决定》所指出的,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放开服务业的投资准入是安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实力的又一重要路径。一方面,安徽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比重较低,通过放开促使服务业上台阶;另一方面,放开准入、加大交流的同时,安徽的服务业可加速走向外部世界。
5.加大培训及技术创新,促使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体
企业是走出去的主体,加大培训与技术创新则是企业走出去两个层面的问题。
加大培训是让企业提升走出去的自信。认识到走出去不是大型、先进、高科技企业的专利,各类各型企业在中国充分对外开放的今天均有走出去的可能性。当今世界许多著名的企业,均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的。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例,他们是在全球范围经营的著名企业,但从个体的店来看,他们的技术并不复杂,规模也不很大,类似这样的店我们现在有很多。从生产经营的品种来看我们比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炸鸡腿、炸薯条好吃而营养丰富的东西多多,但是我们没有学会走出去的方法。所以,国外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多,中国的名牌企业不过是“百年老店”。学会走出去的方法,建立走出去的信心,我们会发现安徽有许多可以走向全世界的产品和企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走出去的技术支撑。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安徽应坚持科教兴皖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安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李克强同志所说,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我们要在开放中,在适应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提高安徽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安徽对外开放的跨越。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2]杨佳.李克强调研苏沪进一步明晰新一届政府工作重点 [N].人民日报2013年4月1日.
[3]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N].安徽日报2011年3月7日.
[4]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2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安徽日报2013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