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

2013-08-15 00:45穆亮红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民族核心

穆亮红 梁 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课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可见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系统总结了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当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这一理论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分为现实和虚拟两重社会,在建设和谐网络文化中,同样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引领。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概况

网络文化是人类发展到信息技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的浩瀚信息量以传播速度迅捷、形式生动的特点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与知识。互联网发展和普及,使现代人步入一个新时代——网络时代。依托网络是网络文化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7月21日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工业化对于国家强大至关重要,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依托网络是网络文化存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然而,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流互通,须与实体文化即具体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相联系而不能作为一个空架子存在。从技术层面看,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特征,从精神层面认为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自由性,从主体特征看具有个性、大众性、平民性和集群性。[2]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等网络资源为关节点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需与实体文化相联系而不能作为一个空架子存在,因此它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一是高度的交互性。交互性顾名思义就是发送、传播和接受共享各种信息。网络的传播速度迅捷,而且传播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不受印刷品等因素的制约,不论在世界的任何位置,只要连接Internet,可以在网上尽情地浏览、下载和冲浪,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人交流、对碰,可以在瞬间传达到网络世界的任何角落。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空限制,从而使人与人交往的时空距离变短,使得地球村成为可能。二是高度的虚拟性。主要是指网络文化借助网络这个载体,在cyber空间里相互传递。网络产生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实体空间里,网络产生后,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在实体空间里增加了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寄托心中的梦想,在实体空间里形成的习惯被虚拟空间所打破,人们在这两种空间里随心转换,现实世界的有限性与人们内心的无限性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得以宣泄。三是高度的开放性。网络文化是没有屏障的开放型文化,首先是它越来越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成本越来越低,使人人平等参与成为可能。其次,在网络空间里可以集群、自由、平等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平民随意交流,各种观点和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三,不同民族文化的网民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突破了民族之间的文化界限。通过网络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赋予人们更大的国际性和包容性,实现“资源共享”。

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关系

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思潮的对立,人们各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复杂多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严重冲击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道德的冲击力度和范围就更加大了。因此,只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文化的关系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有更深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首先,网络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新的载体和媒介因素。网络文化高度开放性的特点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提供了契机和阵地。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民规模的急剧上升和普及应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提出了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占领这个阵地,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个新的媒介因素,积极培育网络主体的媒介素养。相对于传统的媒介因素,网络文化更加多元化,主流与非主流、先进与落后交织在一起。培育网络主体的甄别、筛选能力,自觉发布正面积极信息尤为必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网民自觉的道德信念、道德规范和评价尺度就十分必要。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和内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网络具有开放性,也就为各种思潮的汇集提供了平台,人们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容易陷入文化选择的茫然,这种选择的茫然归根结底就是思想上的缺失。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成为必要和可能。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人们观察和分析事物提供方法论指导,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尤其要使网民在网络文化中逐渐达到理性和自觉。同时,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特别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3]就是包括网络虚拟世界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共同理想信念,使人们认识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共同理想发挥出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是建设网络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是全球性和地域性的统一体。而且当今世界仍然是以各个民族国家形式出现的,使得网络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网络传播形式和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网络文化就更需要大力倡导民族文化精神,发挥网络文化的先进性、便捷性、时代性,尤其要在网络里大力倡导时代精神。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解决的是人的行为规范问题。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使得网络文化具有隐匿性、不可控性和利益驱动性。构建和谐先进的网络文化需要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和接受者有较高的网络道德素养,这种网络道德素养需要以“八荣八耻”作为行为准则,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要求网络主体遵守法律法规,发布者要发布合法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信息的接受者要做到明辨是非,不轻信,不盲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络力量。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

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

首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快网络文化传播手段和设施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网络空间领域最大的用户之一,而且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当前加快网络文化传播手段和设施的建设,重点是把重要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宣传平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快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集成电路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方面迈出大步伐。特别要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方面做功课。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建设突飞猛进,但与不断增长的信息文化需求相比,仍然显得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网络布局,加快光缆干线网建设,积极发展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提供坚实可靠的载体。

其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必须增强民族文化安全意识。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势向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网络文化的渗透,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达到实现文化霸权的目的。我们知道,文化是区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显著特征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正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有了各个不同的民族,进而有了各个不同的国家。一旦某个国家丧失了自己本民族思想文化的独立性,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就有走向消亡的危险。因此,保护本民族、本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就必须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就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武装网络主体的头脑,敢于并善于与危害国家文化安全的网络腐朽文化作斗争。

第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为现实的自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网络主体的自觉价值追求,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避免方法和方式的简单化和教条化;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舆论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同时积极探索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艺术性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如漫画、音乐、文学、歌舞的形式,使人们在美中受到教育、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心灵中受到震撼;另外,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生产者的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落后反动腐朽思想的产生。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31.

[2]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2010,(4):62.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民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们的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