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3-08-15 00:45王永凤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纯洁性党员干部党员

王永凤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兴衰成败。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道,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和根本任务,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贯要求,也是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严峻挑战的现实需要。从理论上阐述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不困难,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鉴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而我们必须从历史文化、现实经济、网络背景和长效机制等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以此全面提高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坚持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最终形成的。其内容丰富多彩、杂而多端,既有精华亦有糟粕,这是我们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基本依据。张岱年曾指出:“文化传统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它是一种精神财富,是继续前进的基础;一方面它是一种沉重的包袱,是前进的障碍。这就要进行分析。必须注意的情况是:传统文化中积极的贡献常常是难以理解、不易掌握,而易于丧失、忘却;传统文化中消极的阻碍进步的东西却不易克服、不易摆脱。优秀传统不易保持;而沉重的包袱却难以甩掉。如果不区分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其结果是精华被否定了,而糟粕却依然如旧,或且变本加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党的建设具有双重影响,其精华部分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滋养,其糟粕部分则是党内不纯洁思想与行为不断滋生的深厚土壤。弘扬精华,剔除糟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建中的文化阻力,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艰巨任务。

首先,必须做好认真细致的“剥离”工作。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既有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亦有农民阶级的文化,许多思想具有两重性。其精华和糟粕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处于水乳交融的状态。而且,就时代属性而言,所谓精华与糟粕并非一成不变,剥离工作并不轻松易行。但是,我们认为不管在何种社会形态,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总是构成中华民族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糟粕部分则必然成为各个历史时期的阻滞力,妨碍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能仅仅看它在过去社会是否起过积极作用,而应以其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的实际影响,特别是对现实社会及其未来是否有所裨益为评判标准。对此,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甄别。凡是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有利的,就应加以继承和弘扬;凡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启发的,就拿来作为有益借鉴;凡是有害无益的,则坚决予以拒绝和抛弃。

其次,必须同传统文化的糟粕做坚决斗争。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官本位的等级思想、唯书唯上的教条习气、谶纬迷信的唯心观念等等,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已经根深蒂固,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持续地发挥着消极的腐蚀作用。一些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做了陈腐思想意识的俘虏,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对马列主义和现代科技没有兴趣,却对《麻衣神相》和《推背图》情有独钟;他们不关心民生疾苦,却津津乐道于烧香拜佛、建寺庙修“金身”;他们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准,视当官发财为其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把能否拥有官位及官位的高低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惟一尺度;更有甚者出卖党性人格,滥用手中权力,走上了违法乱纪、背叛人民的不归路。所有这些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客观进程,必须坚决反对。

再次,必须学习传统有益的教育内容和灌输方式。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绵延几千年而不绝,自有其精华之所在。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党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渊源;“贵俭、克勤克俭”的优良美德,是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的重要来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格言,是党加强纯洁性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锐利武器;传统文化中的“尚贤”、“有能则举之”的思想,是党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重要来源。从传统中汲取文化营养,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教导方法和灌输方式也值得我们今日借鉴。其一,封建统治者很注意采用文艺形式强化思想教育,创造出包拯、海瑞等许多高大丰满、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我们也应恰当运用诗歌、小说、戏曲、故事等多种形式,改变党的建设单调呆板的现象。其二,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伦道德,特别注意修身方法。如“淡泊寡欲”、“以义制利”、“修己以敬”、“慎独”,等等。掌握这些修身原则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党员干部清正自律,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其三,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历史的启迪作用,认为“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因而出现了像《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著名史书,也出现了一批开明君主和廉洁官员。今天我们也应着力加强对党员的党史、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教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做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合理收入差距,营造良好经济氛围

必须承认,趋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共产党人。党员干部既有党员人格,又有个人人格。党员人格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秉持公仆观念,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这是党员人格的核心内容。而个人人格则体现为“经济人”,即作为个体,无论党员干部处于何种身份和地位,都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现实利益诉求。个人人格是与生俱来的,而党员人格则要通过后天的教育锻炼和严格的党性修养来最终实现。政党的纯洁性建设既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又与党员主体的收入状况密切相关。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政党建设大有裨益,而不合理、不合法且过大的收入差距则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一点,已经被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执政党建设实践所证明。我们不能以党员人格否定个人人格,否定主体间的收入差距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

当前,党员干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从政府财政获得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制度内收入”;二是利用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资金等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而获得的“制度外正常收入”;三是利用职务之便获得的“制度外非正常收入”,即所谓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对于前两种合法的收入差距,党员干部大多能够接受。而对于第三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多数党员干部大都无法接受。尤其是因多重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日渐拉大的客观事实,导致许多党员干部心理失衡,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理想信念动摇,在客观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他们质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对党的信仰教育、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等,采取了排斥甚至鄙视的态度;一些党员干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对学习采取了功利化、实用化的错误态度,他们对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青睐有加,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退避三舍、消极应对;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为提高单位奖金和福利待遇,千方百计地搞创收,导致政府预算外资金急剧膨胀,各种收费项目显著增多;一些低收入部门,因严重的心理失衡和攀比心理作祟,不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而且潜滋暗长了“工作推着做,事情拖着办”的新官僚主义。凡此种种,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也提醒我们合理收入差距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为此,党和政府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宏观调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如提高国家财政调节能力,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管理,完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各种税制,严惩偷税漏税、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非法行为,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为困难党员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措施,使地区、行业、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逐渐消除因收入差距拉大而产生的心理失衡。二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督,铲除腐败。研究表明,大多数党员对制度内因工资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对制度外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反映最强烈、引发党员严重不满的是各种制度外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如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因此,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如完善党员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切实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礼品登记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开设廉政账户,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组织得力人员进行明查暗访,等等。通过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这一反腐利器的重要作用,逐步消除因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现象,才能为稳步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三、净化网络环境,推动网络党建

近代舆论学的奠基人沃尔特·李普曼认为,在大众媒介铺天盖地的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的行动越来越不依赖自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而是对现代传播媒介传达的无处不在的“虚拟环境”的反应。甚至,他更进一步说,媒介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声筒及最好的洗脑系统。!!!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的传播媒介,在给党建工作提供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新平台的同时,也给党的纯洁性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在全球化时代,互联网自产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性手段,成为西方实现西化、分化中国政治图谋的强大助推器。利用经济技术和语言优势,西方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意识形态渗透,轻松实现“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他们公开散播各种反共言论,歪曲和诋毁党的形象,恶意进行政治煽动,诱使党员干部放弃高尚的精神追求。一些政治觉悟不高的党员干部,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逐渐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进而动摇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这是极其危险的。其次,网络信息化给党的纯洁性建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典型的平行式传播模式,网络传播无主次之别、上下之分,它不专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而是大家的公共交流平台。党建工作需要中心和权威,而网络的发散性则从根本上排斥权威,网络的反中心性大大弱化了个人对组织的依赖。网络信息传播和接受的双重自由,意味着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以往靠组织的权威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执政党对信息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其意识形态彻底说服全体党员并为其切实践行,难度愈来愈大。再次,传统的教育方式及管理手段亟待变革。在网络兴起之前,我们实施党员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报刊、广播、电视和单位的宣传栏,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集中授课、集体学习、鼓励自学、面对面的辅导以及对单独的思想教育等,并大量使用“你决定我执行”的组织服从为主的管理手段。这种单向式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愈来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毕竟,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党员干部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创造者。网络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的特点,呼唤着双向互动、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自身热情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全面提升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效果。

在此情况下,能否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规避其消极影响,是信息网络化时代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的战略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强化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切实提高对不良信息的捕获、分析和处置能力,使互联网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二是大力推进“网络党建”工程,尽快建立起数量多、规模大、信息丰富、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网站传播系统和电子党务管理系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头脑。要切实改变一些党建网站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的现象,坚决取缔以马克思主义之名,行非马克思主义之实的党建异化现象。三是造就大批网络党建人才,网络宣传要在“新、精、深”上下功夫。所谓“新”,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剖析,要呈现出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思维;所谓“精”,就是对问题的分析精辟独到,不停留于一般性的政治宣传和理论阐释;所谓“深”,就是对热点难点问题见解深刻,不浮在表面,更不是“假、大、空”的泛泛说教。四是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网络监督。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形式,既具有传统舆论监督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其监督渠道通畅、力度强大、内涵丰富、方便快捷,都是传统监督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它拓展了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使执政党的决策及政策实施过程充分暴露,有利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对腐败行为的揭露惩治。通过对掌握公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监督,通过巨大曝光效益产生的强大舆论压力,使互联网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阵地。

四、完善制度机制,构筑根本保障

纯洁性建设,就党员个体来说是党性和世界观问题,但对党组织和全党而言,则是一个制度和机制问题。因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与党员个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有关,更与社会具体的制度机制密不可分。然而,从党建实践来看,党还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维护自身纯洁性的制度机制。有些制度规定过于抽象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执行起来有难度;有些制度条文只有定性而没有定量要求,执行过程中弹性较大;有些制度过于粗糙,缺乏必要的程序性规定,执行中常出现扯皮和相互推诿现象;制度上重制定轻实施、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比较突出,抓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够坚决。因而,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刚性,是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治本之策。

首先,强化制度意识,树立“制度至上”观念。树立正确的制度意识,是制度建设的前提。要通过加大宣传和严肃执法,提升制度规范的权威性,使党员干部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使他们对制度怀有敬畏感。要使他们认识到,制度既是约束自身行为的“紧箍咒”,也是保护自己的“护身符”,从而自觉地按制度规定运用手中权力。不断克服“领导批示>文件>制度”的思维习惯,在各领域杜绝一切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发生,确保各项工作公平公正、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纯洁。

其次,必须坚持和完善好以下具体制度: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使学习从“搞活动”到“抓常态”。如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对党员学习的内容、方式、目标等进行详细规定,使学习有方向、有组织、有标准;建立健全学习激励制度,把学习情况作为对党员干部奖惩、评优、晋升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的执行机制,强化对学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察督办和责任追究。二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如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健全“一把手”接待日制度和来信来访规定,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是坚持和完善民主制度。如完善民主讨论制度,推动民主讨论制度化、规范化,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互动的制度环境;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健全候选人提名方式,使党内选举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又反对和防止分工不合作、班子软弱涣散;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严格程序、重在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双重组织生活;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如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任前公示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干部的退休、试用、辞职、罢免、劝退等相关制度,保证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要追究责任;完善干部推荐、考察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造成用人失误的要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健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形成符合行业职业特点的、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使党的纯洁性建设举措落到实处。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再次,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执行刚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很多制度没有达到预期成效,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监督考核或者缺乏监督考核的经常性所致。为此,强化监督考核,保证监督考核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坚决改变抓而不实、查而不纠的现象,对党的纯洁性建设至关重要。广大领导干部要树立“抓而不实等于没抓,查而不纠等于没查”的意识,牢固树立刚性化的制度执行理念;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分管范围内纯洁性建设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要把制度执行情况量化到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中,做到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要整合监督资源,实现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保证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其行为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严格约束之下。党的执法执纪部门要采取定期联合检查、重点单位随机抽查、有违规苗头专项督察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在培育制度执行力上下真功夫、出实招,切实履行好职能,推动党的纯洁性建设迈上新台阶。

[1]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585.

[3]齐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132.

猜你喜欢
纯洁性党员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