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义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鹤壁458030)
如何在传统农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亟待破解的战略课题。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依托从事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的河南中鹤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扩建产业园区,推动土地流转,建设中鹤新城,探索出了一个符合传统农区发展实际的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中鹤模式”,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中鹤模式”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前提,坚持以工补农,通过粮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中鹤集团引领新型工业化进而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分三条演进路径协同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壮大工业规模;引导农民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小城镇建设。
第一,向上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鹤集团立足当地粮食资源优势,实施全产业链式发展,全面提高粮食产业加工度和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展。目前,中鹤集团总资产33亿元,2011年年产值24亿元,利税1亿元,拥有农业开发、集约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粮食收储与粮油贸易、畜牧养殖、物流配送、能源环保、零售业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年加工玉米45万吨、小麦30万吨、挂面10万吨、大豆5万吨的生产能力和70万吨的仓储能力,是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河南省重点龙头企业。为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鹤壁市依托中鹤集团规划了5.8平方公里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中鹤集团18家全资子公司全部布局园区,初步形成了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到2015年,园区年加工120万吨小麦、60万吨玉米、20万吨大豆,入驻企业25家,员工2万人,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全国性粮食周转物流港和粮食精深加工生产基地。
第二,向下延伸建立清洁粮源基地,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中鹤集团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抓流转、建基地、拓领域,努力把产业链条延伸到田间,把农业大田建成工业的“第一车间”,在企业周边规划建设清洁粮源基地。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5月,中鹤集团出资并组织2300家农户成立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组织实施、规模连片示范”的思路,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组织+社员+农户”的经营模式,合理有效地将一家一户拥有的耕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基本实现了从种到收的机械化和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六统一”作业。中鹤集团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取承包、代种、统一服务等方法,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初步形成土地由公司经营、农户由合作社管理、产品由公司销售的发展格局,2011年首批完成流转耕地3万亩,计划到2015年通过土地流转建成12万亩高产清洁安全的粮源生产基地。同时,通过基地建设,完善配套田间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夏秋两季,首创全国5万亩以上连片小麦、玉米平均亩产高产纪录,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14.2公斤和751.5公斤。
第三,横向衔接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鹤新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自身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有效解决企业用地难题,满足周边农民土地流转、进厂务工、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王庄镇和中鹤集团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将全镇村庄进行整合,在粮食精深加工园区南部规划建设了面积13平方公里的新型农村社区──中鹤新城,将企业扩张与社区建设捆绑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和王庄镇融为一体,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将分散的农村进行整合,通过土地置换,拓展企业建设用地空间。中鹤新城总投资30亿元,计划在10年内分三批建成可容纳6万至8万人集中居住的大型社区,努力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目前,中鹤新城一期已经完成投资6.8亿元,开工建设住宅楼164栋,2012年5月已经启动首批村民搬迁。中鹤新城全部建成后,将集居住、医疗、教育、商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于一体,涵盖居住、综合服务、产业发展、种植示范、畜牧养殖等13个功能区,城内居民将拥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中鹤模式”实施“工业引领、产业支撑、工农一体、产城互动”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引领农区工业化,土地流转作为清洁安全粮源基地,村庄整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又反过来促进新型工业化,在有效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出、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农村发展难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节约了土地资源。整合村庄资源,建设中鹤新城,实现了村民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改变了过去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乱占乱建的混乱局面,为农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土地利用空间,有效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耕地的矛盾。以中鹤集团所在地的小齐村为例,原来村庄占地420亩,整合到社区后只占地50亩,节约土地370亩。中鹤新城一期占地3000亩,建好后可容纳10个村的村民,既可以实现土地成方连片,又可以腾出土地5000多亩。王庄镇辖4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仅村庄占地就有2.6万亩,如果农民都搬到社区,除去社区用地,能节约土地1.2万亩。按照中鹤新城规划,到2025年全镇45个村全部搬迁后,通过对旧村庄、村路复耕,田埂、沟渠二次平整等方法,耕地面积将从目前的9万亩增加到12万亩,净增耕地3万亩。
第二,促进了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到中鹤集团统一经营后,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已实现土地流转的3万亩高产示范区创造了小麦亩产605公斤、玉米亩产740公斤的高产纪录,分别比2010年增产2.2%和13.5%,比周边农民自己耕作至少增产20%以上。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营的1.52万亩流转耕地,与农户分散经营相比增加效益220万元。
第三,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型为涉农类或涉工类产业工人,实现了收入的成倍增加。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中鹤集团,中鹤集团按每年每亩600公斤小麦的折价价格给予补偿,比农民自己耕种收益高出300元到400元。流转土地的农民再到中鹤集团打工,最低年工资收入也在1.8万元以上。稳定的土地收益加上工资性收入,有效保障了农民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四,改善了农村民生。中鹤新城水、电、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屋顶太阳能电池板24小时供应热水,中水循环系统实现生活污水再利用,地源热泵让室内四季如春,学校、医院、超市、文体设施、交通道路等服务功能完善,居民住宅房屋按人均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与农民宅基地和现有住房置换。并村进城全部完成之后,农民将实现由农村村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换,过上梦寐以求的美好城市生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就近购物、就学、就医、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从社区到各个工厂之间有班车代步,农村民生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五,破解了就业难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民就业。有效解决并村进城农民的就业安置难题,是“中鹤模式”的一大亮点。目前,中鹤集团已吸纳员工3500多人,并且90%以上都是周边村庄的农民。同时,还有大量的劳动力从事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到2015年,仅中鹤集团约需劳动力1.3万人,相当于王庄镇全镇青壮年劳动力总量。按照中鹤新城规划,到2025年,12万亩高产清洁安全粮源生产基地可以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粮食精深加工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可以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再加上围绕中鹤集团做下游产品的,差不多有4万多个就业岗位。对不想从事农业和到工业园区就业的其他村民,中鹤集团将通过新城配套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对其进行就业创业培训,确保村民搬进社区后有活干、有钱赚。
在“中鹤模式”中,工业和农业成了一个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格局初步形成。工农一体、产城联动、捆绑发展、互动共生,“三化”之间环环相扣,同步推进,为以粮食生产和加工为主的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好切入点。目前,在河南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成功范例中,有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有的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究竟选择何种模式,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依托中鹤集团实施工业引领、产城联动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催生新型城镇化,进而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中鹤模式”的鲜明特色。传统农区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工业化有了一定基础但城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传统农区,一个最有效的发展路径就是选择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推进农区工业化进而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龙头企业引领工业发展进而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中鹤模式”,对作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的河南省来说更具示范意义。
第二,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加快产业集聚,强化产业支撑。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传统农区也迎来了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力培育涉农工业,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是实现工农业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加工业既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以粮食精深加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目前推动农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动机。“中鹤模式”依托农区粮食资源培育优势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通过产城融合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了新型工业化在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资本支持,对全省以粮食精深加工为主的同类农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低,但是农业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不会改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浚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之说。鉴于传统农区在保证粮食安全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中鹤模式”把“现代农业、工业集群、人居社区”作为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构成元素,坚持稳粮强农,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先行先试,为河南省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四,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在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切实保证农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不受侵害。“中鹤模式”通过合理价位的土地流转把承包耕地的使用权转化为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并与农民宅基地和现有住房置换把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兑换为中鹤新城可让渡的永久性居住物业,通过就业安置保证了农民拥有长期固定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民成为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在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值得认真关注和思考。
第五,推进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鼓励和支持农民向城镇集聚,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农民真正离土融城,完成身份转变,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镇化的成果。“中鹤模式”积极引导全镇农民向中鹤新城社区集中,加快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让城市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到全镇农民这一社会群体,推动农民在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为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农区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
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鹤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只是刚刚起步,要使这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一个不断提升和深化的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一要注重“中鹤模式”的可持续性。鹤壁市依托中鹤集团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探索好这条路子不单是一家企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鹤模式”发端于中鹤集团的发展壮大,而仅凭中鹤集团一家企业,能否支撑起“中鹤模式”的持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要使“中鹤模式”具有持久生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一方面,中鹤集团要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积极运作上市,在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中实现更好更快更长久的发展,为“中鹤模式”提供最根本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要依托粮食精深加工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建立市场多元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加快谋求由“一花独放”向“百花争妍”的转变,全面壮大“中鹤模式”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
二要注重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责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中鹤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完全正确的,但决不能重走企业办社会的老路,该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承担的责任不能由企业无限承担。在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哪些需要企业去做,哪些需要政府去做,哪些需要社会去做,都要认真研究、合理界定。中鹤集团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企业化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中鹤新城社区及其商业配套设施,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由政府出资提供。中鹤新城建成以后,在社区管理机构如何产生运作、居民身份如何界定、公共服务产品如何提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对接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三要注重加快由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阶段性转变。“中鹤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鹤集团引领农区工业化进而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在现阶段,传统农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为引擎启动工业化进程是当前农区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但是,一旦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就必须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通过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工业化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通过城镇扩张和产业集聚引起人口集中,为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新型城镇化具有核心带动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主引擎。“中鹤模式”要为全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探索好路子,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加快从新型工业化带动向新型城镇化引领的转变。
[1]王文书.王庄镇力促“三化”协调科学发展[N].鹤壁日报,2012-05-24.
[2]张忠诚.力争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典范[N].鹤壁日报,2012-07-11.
[3]杨霄.粮企中鹤“造城”解码[N].大河报,2012-03-29.
[4]王利英.这样的社区俺喜欢!──浚县中鹤社区建设模式初探[N].鹤壁日报,2012-05-29.
[5]席波,汪丽娜.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产城一体──浚县王庄镇小城镇建设走笔[N].鹤壁日报,2011-12-14.
[6]王利英.韩启德率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莅鹤考察[N].鹤壁日报,2012-06-15.
[7]尹新婷,张心致.“中鹤模式”演绎“三化”协调发展范本[N].鹤壁日报,2012-08-03.
[8]孙迪亮.列宁的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思想[J].理论探索,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