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江1,王桂芳2
(1.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学生参与缺乏广泛性、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实践结果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验,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界定和新模式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有所裨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狭义的实践教学和广义的实践教学这两种观点。狭义的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区别于课堂教学,是利用社会实践等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现场参与等形式〔1〕。广义的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公益活动、原著阅读、志愿服务、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2〕。狭义的实践教学把社会实践作为唯一形式,而广义的实践教学则把大学生开展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都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些认识的偏颇主要是其未能正确区分和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属于其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它们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因为从实践的角度讲,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走出校园,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内、校园中展开。高校教师对于课堂内是否可以开展实践教学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地,这个场地既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也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区别在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上,如案例教学是通过枚举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课堂教学,举例是为了说理,直接服务于理论讲授,其属性仍然是理论教学。“只有那些在课堂内相对独立于理论讲授形式之外呈现的实践活动方式才属于实践教学”〔3〕,如开展历史人物、历史情景的模拟活动,组织学生放映自拍的“道德实践”、“法治实践”的微电影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虽然都是大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以增进学生与社会的交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但前者是“实践教学”,后者是“社会实践”,有无“教学”成为二者之间的“分水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实际,以更好地感悟、消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来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拓展和延伸,是深化、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宽泛〔3〕。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这样的界定相对于狭义的实践教学而言,是指没有把空间局限于学校外面的社会,而是强调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这样的体验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相对于广义的实践教学而言,是指没有把校园的第二课堂、“三下乡”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样的界定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拓宽了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利用直观鲜活的社会图像、现实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参与其中,间接获得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参观、调研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以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无论是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还是社会实践教学,均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决定的〔4〕。
基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努力构建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考虑到教室提供的设备等基本要素来设计课堂实践教学方案,并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讲理论的,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实践性等特点,而单纯的理论教学使课堂气氛显得较为生硬死板、缺乏吸引力。因此,高校教师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教学领域,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唱爱国歌曲、读经典等活动,形式要活泼多样,爱国歌曲可以选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等十部委推荐的爱国歌曲大家唱100首,经典可以选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而且还包含着一些具体生动的实际问题。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园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设计校园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走出本院,在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研、演出等活动,如就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调研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理论指导,以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为调查内容,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研。调查报告要由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问题、解决措施等组成,最后再把调研报告做成幻灯片在班上汇报。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他们开展社团活动、施展和提升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场所。通过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可使学生走出班级院系,了解其他学生关心的问题。这样做既能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也能使他们把国家命运、学校发展与自己的成长需求联系起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个人权益和个人命运的密切关系,消除网络上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并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在社会上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到现实社会中去接受锻炼、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多,集中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宜采取学生分散进行的方式,如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时,要以教学内容为理论指导,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社会调查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点在预先布置的社会调查选题范围中选择合适的调研题目,组成社会实践调查组,在教师指导下分散调查,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将其作为学生学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分。
教师要组织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这个环境里,通过访问调查、参观学习等,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第一手资料,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体验〔6〕,从而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民生、认识国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
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实施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拓展教学空间,努力实现课内课外无缝对接,不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而且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性格能力等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喜欢纵论古今,畅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他们往往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在活动中,这些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有些学生思维缜密、善于思考,比较关注细节问题,他们成为校园调研和社会调研活动的领头人。在活动中,他们带领自己的小组成员设计问卷、调查统计、撰写调研报告,不仅提高了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有些学生擅长编剧,爱好唱歌朗诵,他们往往成为唱爱国歌曲、读经典活动的主力军,如有些大学生组织小组成员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诗词,朗诵《共产党宣言》节选等经典,表演“新文化运动”等话剧。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全身心投入,观众们情绪高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中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教学过程的推动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是坐观其成〔7〕。教师在活动前的筹划布置、活动中的激励指导、活动后的引导评价对于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向学生讲清楚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流程。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并给予其鼓励和指导。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价值判断、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性格特点等问题,要迅速纠偏、正确引导。
当然,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而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时不能密切结合,出现了为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应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这样既能使实践教学较好地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又能使学生把理论教授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总之,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突破了那种认为只有“走出去”才是实践教学,而忽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误区,拓宽了实践教学的空间,是一种能覆盖全体学生,可以持续开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新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极强的探索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尝试和研究。
〔1〕张森年.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
〔2〕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
〔3〕黄蓉生,白显良.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4〕胡 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浅谈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经验〔J〕.理论界,2009(8).
〔5〕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6〕谭俊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1(14).
〔7〕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立论基础、现实困境、路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