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骏 何承忠 叶 红 杨志勇 王 飞 沙 敏 阚丹妤 汪春玲 严 磊 丁晓曦
1 昆明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昆明 650223
2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昆明 650224
3 昆明市林业局 昆明 650223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活标本、活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1-2]。昆明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自1989年以来先后以城区、村庄四旁、寺庙等区域为重点进行了3 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2008年以后,昆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县(市)区林业、城建部门开展了全面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对策措施。
按照云南省绿委办统一安排,昆明市于1989—1994年、2001年、2006年先后3 次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结果为:1)1996年第1 次普查公布认定古树名木119 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9 株,占总数的16%;二级古树37 株,占总数的31.1%;三级古树60 株,占总数的50.4%;名木3 株,占总数的2.5%[3-4]。2)2001年第2 次普查认定古树名木206 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27 株,占总数的13%;二级古树51 株,占总数的25%;三级古树124 株,占总数的61%;名木2 株,占总数的1%。1996年和2001年的2 次普查工作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3)2006年开始第3 次普查,至2008年结束。全市共普查认定2 815 株,其中,园林绿化部门普查认定城市规划区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1 050 株,林业部门普查认定农村和山林等处的古树名木共1 765 株。
2008年以来,昆明市14 个县(市)区开展了第4 次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调查,调查范围扩大到广大山区及林区,新确认了一大批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据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昆明市共调查记录古树名木23 753 株。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标准[5],有国家一级古树352株,占总数的1.5%;二级古树1094 株,占总数的4.6%;三级古树22301 株,占总数的93.9%;名木4 株;古树后备资源3 043 株。
昆明市现存的古树名木分属44 科、83 属,共137种。其中分布广泛且数量较多、极具代表性的主要树种有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清香木(P. weinmannifolia)、滇朴(Celtis tetrandra)、昆明朴(C. kunmingens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 armandii)、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柏木(Platycladus orientalis)、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 variubilis)、皮哨子(Sapindus delavayi)等。其他分布广、数量一般的树种有核桃(Juglans sigillata)、梅(Prunus mume)、川梨(P. pashia)、云南栘衣(Docynia delavayi)、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圆柏(Sabina chinensis)、香椿(Toona sinensis)、银杏(Ginkgo biboba)、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毛叶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var. moll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头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capitata)云南樟(C. glanduliferum)、滇楸(Catalpa fargesii)等。名木树种有油橄榄(Olea eutopaea)、云南油杉、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等。
1)生长区域分布情况。从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情况看,建城区、风景区、寺院有古树名木5 028株,乡村和山林有古树名木18 725 株。其中,寺院398 株,单位及庭院5 725 株,公园及风景区4 919株,其他位置18 149 株。在县域分布方面,石林县、盘龙区、禄劝县、宜良县、骄子山及倘甸产业园区、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县古树分布最多,共有古树22 793 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96%。
2)散生古树及古树群分布情况。处于散生状态的古树有13 240 株,占总数的55.7%,其树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本次调查共有古树群76 个、古树10 513 株,占总数的44.3%。古树群主要树种构成为云南油杉、板栗、干香柏、滇朴、云南松、黄连木、清香木、麻栎、青冈等。其中,最大古树群为位于金殿名胜区的云南油杉古树群,分布云南油杉4 890 株;其他古树群古树数量从数十株至近2 000株不等。
3)古树树种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统计,全市古树名木中不少树种为云南省或昆明市主要分布种,如云南松、山玉兰、滇润楠、云南油杉、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皮哨子、云南木樨榄(Olea yunnanensis)、滇皂角(Gleditsia delavayi)、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云南樟、云南鹅耳历(Carpinus monbeigiana)、昆明朴等[6-9]。同时,引进树种在昆明生长健壮。例如,被誉为“中国第一桉”的1 株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原产澳大利亚,1896年引入中国,植于昆明海埂滇池湖畔,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傲然挺立,1990年被“国际桉树研讨会”确认为中国最大的桉树,命名为“中国第一桉”,并被列入《云南省重点保护古树名录》。
4)古树名木丰富了昆明旅游文化内涵。据调查,不少古寺保存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各种古树,如黑龙潭的唐梅、宋柏、元杉,金殿的明茶、紫薇,曹溪寺元代古梅等。黑龙潭因“唐梅”“宋柏” “元杉” “明茶”而丰富了“千年古祠”的深远历史内涵;西山太华寺一株相传为明惠帝朱允所植的银杏,反映了朱允逃亡云南为僧的踪迹;安宁温泉曹溪寺因有元代古梅而使宋代古刹顿显风采;嵩明县黄龙山两株晋朝柏树记载了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阳宗龙泉寺唐贞元年的黄连木距今1 200 多年,枝繁叶茂,丰富了阳宗海景区周边的历史文化内涵[1,3-4]。这些古树已成为研究本地区气候、森林植被和植物区系变迁的活化石[10-11]。
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在昆明市海口林场亲植的油橄榄、穆斯林到麦加朝圣时带回并种植于云南省卫校内的海枣、禄劝县皎西乡红军长征纪念树云南油杉等名木见证了历史,同时又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色彩。
昆明市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相继制定了《昆明市城镇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办法》、《昆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措施》等法规及保护技术措施。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得极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不强;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宣传不到位,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经费不落实,管养工作难以到位;技术力量不足,缺乏科技支撑等。
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基础制定专门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并编制《昆明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全市古树名木的管理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奖罚有据。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盗挖、非法移栽、收购倒卖、乱砍、乱移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在开展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的同时,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全面、规范地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准确掌握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建立古树名木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政策、实施科学保护和动态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编写古树名木科普读物,使广大市民更加了解古树名木在生态保护、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方面的价值。强化市民珍爱古树名木的意识,自觉地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建议市级和各县(市)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和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项基金。落实人员编制,为古树名木日常保护、设施建设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制定具体措施,大力提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的养护。
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是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工作的业务和技术指导部门,园林绿化部门负责管理城市规划区的古树名木,林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及山林中的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所在单位或个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所属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市、县(市)区要建立完善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城镇古树名木保护与农村、山林古树名木保护衔接工作。
开展古树名木树龄鉴定、防雷、病虫害防治、养护管理、濒危古树综合复壮、病腐木树体防腐等实用技术研究[14-15],编制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技术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养护责任人定期提供必要的管护知识培训和指导。
[1]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古树名木[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对策[N]. 中国绿色时报,2005-09-22(A3).
[3]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学会. 云南名木古树[M]. 云南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5.
[4]郭士钦.云南古树名木调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1996,21(3):30-33.
[5]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S].2001.
[6]昆明市林业局,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昆明植被[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7]和积鉴.昆明种子植物要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1.
[8]吴征镒.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上、下册)[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9]薛纪如,姜汉侨.云南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10]朱晓丹,赵丽霞,张炜. 保护云南古树名木的意义及管理措施[J].中国林业,2011(2):60.
[11]何学元.论云南名木古树的保护价值[J].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1):73-75.
[12]张庆峰.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26-28.
[13]郭宜强.古树名木衰败原因及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13(1):62-64.
[14]宋立洲.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危害及预防和保护措施[J].北京园林,2009(4):59-63.
[15]熊斌,熊秀牡.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