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福春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及社会资本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全面铺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着综合医院、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的三面夹击,许多基层中医医院徘徊不前,生存发展举步维艰,而且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具体表现在诊疗设备落后、中医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中医学术继承创新缓慢、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有资料显示,基层中医院负债运行的现象十分普遍,浙江省130多所中医院中,负债经营的达到75%~80%,台州市9所中医院中有8所亏损。在欠发达地区中医医院的房屋狭小,设备简陋,连续三年收不抵支,亏损额逐年上升,经济运行步履维艰[1]。
在综合技术、社会形象、设备规模与竞争力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基层中医医院,如何突破发展困境,是每个基层中医医院管理者长期以来苦苦探索的课题之一。
温岭市中医院是一所创建于1953年的县市级综合性中医医院。由于底子薄、服务能力弱、特色优势不明显,2000年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在底部徘徊,年业务千余万元,只能维持生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开拓创新,倡导“100-1=0” 的人本服务危机理念,一切始于患者之需求,止于患者之满足的人本服务,推行“上挂下联、城乡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战略,占领战略制高点,打造单项冠军战术,发挥中医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医院的形象不断丰满,实现了“五年三级跳跃”的发展奇迹。2004年底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2005年,业务收入、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例数、人均创收等6项硬指标进入全省中医十强行列。2006年温岭市中医院合并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市中医院的基础上筹建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以全省18所参评中医院综合评分获得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2012年,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及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评审。同年6月,浙江省卫生厅批准,设立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集团),下辖温岭市中医院、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岭市中医院南屏分院、台州市弘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温岭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强劲态势,2011年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集团)名下共实现业务总收入4亿元,门诊人次93万,出院人次3.6万,其中温岭市中医院业务总收入2.5亿元,门诊62万人次,出院1.8万人次。
2011年和2012年,医院荣获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提名、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在医疗竞争中谁赢得了患者,就赢得了市场和医院的发展。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比,在技术、设备、人才上均处于劣势,可比的就是靠服务突围制胜。患者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通过“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赢得患者信赖、群众接受,就能赢得发展先机,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大效益的系统工程[2]。
围绕服务做文章,医院推出了60多项人性化服务举措。在形式上追求新颖多样,在内容上体现内涵丰富,在细节中延伸价值理念。如在门诊楼层及病区设立导医、陪诊服务;倡导并实施“感动服务”和“真诚服务”;开展“八个多一点”活动: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热情、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诚心、多一点服务;设立导医台,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信息,答疑解惑,并免费提供热水、雨伞、轮椅;在门诊大厅设立手机加油站,方便患者就医;在儿科门诊设立儿童游乐场所,门诊室内墙壁张挂彩色气球、卡通图片,儿科医生穿鲜艳的衣服,让孩子消除对医院的恐惧感;为空腹做胃镜和生化检验的患者提供免费豆浆,院间开设类似火车上的流动服务车,输液厅设置便民药品储存柜,为中医连诊、夜门诊、中午候诊患者及手术室等候家属解决快餐,为老区群众、特困户、孤残等弱势群体推出“九免十减半”就诊特别优惠;推出“患者出院,护士送到电梯口,免费出车送到家门口”的举措等。在注重细节服务和温馨服务的同时,医院突出外延服务,对出院康复病人推行三访制度(信访、电访、家访),及时服务患者,进一步拉近了医患关系。尤其是自2003年推出“出院病人免费送回家”服务举措以来,8年内7辆护送车行程90万公里,送出院病人回家7万余人次,此举受到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报道,促进了医院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性化服务,着力于主动服务、降本服务、靠前服务、伴随服务、需求服务、帮扶服务、跟进服务和专业服务,以优质服务树形象,帮助医院走出了困境,赢得了市场,促进了发展。经台州市政协组团调研和独立问卷显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高达97.6%以上。医院人性化服务举措和经验予以推介并在全省中医院院长会议上典型介绍,省内外30多家医院先后慕名来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
基层中医医院应主动寻求上级医院的支持,依托上级大医院的品牌、信息、技术、管理等优势,提升整体素质,打造专科品牌。2003年以来,我院出台了“上挂下联、一体推进”战略。“上挂”就是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医院先后分别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每个双休日上级医院都有专家来院坐诊施术,既让百姓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技术服务,也给医院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不菲的“假日经济收益”。
“下联”就是启动“城乡医院结对子”工程,凭借中医药资源优势,与全市500余家乡镇、社区卫生院“牵手合作”,本着“学习互动、进修无偿、培训免费、资源共享、网络共建、实践三赢”的宗旨,建立起了覆盖温岭城乡方便快捷的免费会诊、双向转诊通道及检测通道合作网络。刻制50枚便民章分发到26个卫生院的50位基层名医师,方便他们共享医院的设备检查资源。“下联”战略初步实现了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管理诸多方面的资源共享,使基层直接转诊病人数量大幅度提升,保证了充足的病源,也发展和壮大了自己,从而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促进了医院发展[3]。
医院要发展,技术要进步,人才是关键。但随着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的兴起,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将引发优秀人才流动和抢夺人才。为加快医院发展步伐,2002年,医院实施了“引凤筑巢、借鸡生蛋”战略,采取积极措施,在全国高薪引进外聘专家,对确有真才实学的学科带头人,院领导专程上门请到医院。一年的时间里,通过“擂台选人,试聘定人,阶段评人,末位走人”等举措,选拔了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20多位外地专家落户温岭,成为医院各科室的学科带头人,使各科室临床业务在短时间内提高了一大截。除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带领以外,医院还充分发挥老专家、名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医师读经典、重临床、学名师,8名中医师被遴选为院内名中医的学术继承人。院内定期通过学术、业绩、表现三方面比武遴选优秀中青年骨干,设立首席医师、医疗组长、主任助理等岗位,梯度培养中青年骨干。
医院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改善人才居住和工作条件,为人才提供发展舞台。建设专家楼改善居住环境,在爱人调动、子女就学方面进行必要照顾,成立名医工作室和科研工作站,表现突出者,重奖、重用、重荐,通过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经过近10年的实践,内科、妇科、儿科、骨科、泌尿外科、肾病科、胸外科、肛肠科、针灸推拿科等从弱到强,逐步形成品牌。
有特色不等于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生命力。当前大多数基层中医医院的中医专科具有博而不精、广而不深的特点,难以担当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重任[4]。
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是突出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充分发扬中医优势的重要途径。2000年来,我院始终坚持“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显特色”,实施“立足服务、突出特色、培养人才、发展专科、树立品牌”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三名战略”(名医、名科、名院),做强做大特色学科。一是本着“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理念,依据有带头作用、辐射广、能形成优势群体的原则,加快对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省级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胸外科、中医脾胃病科)、台州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妇科、消化内科、肛肠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打造。开辟独立病区,并专门从相关中医院校招收毕业生充实临床;投入资金,引进最好的进口推拿床、全自动按摩仪、熏蒸床等设备;课题研究缺少,就拿出专门经费大力支持。如今,针推科开放床位56张,规模列全省前茅。二是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成立治未病中心,积极开展中医滋补膏方、冬病夏治、亚健康人群体检、中医美肤美体等传统特色疗法,稳步推进特色品牌的培育。三是成立了脑病科、康复科,出台倾斜政策,制定专科建设计划,为培植新的特色专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借鉴国内特色医院品牌化、差异化的发展成功经验 ,本着“错位发展、集中优势”的思路,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品牌化、差异化营销战略,在突出专科特色的基础上,避开区域间同行业中的强势诊疗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项目进行错位发展,以小克大,以弱克强,力求打造多学科单项冠军,占领制高点,将专科品牌做大做强。如将中医脑病科、中医肾内科定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专科来建设,并开设了脑病科独立病区。2003年,积极整合医院现有用房,扩建了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机由原来的4台增至51台,月血透达2200余人次,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依托温岭市肾友会,医院每年为血透病人减免(让利)的费用就高达200万元,对血透病人一律实行全程免费接送,提供免费午、晚餐,并全面下调了透析费和其他辅助治疗费。我院还积极为尿毒症患者义务联系爱心企业募得善款,此款专门用于无钱继续医治的患者延续治疗。建立了“政府为主导、以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为前提,以肾友会等形式吸纳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尿毒症救助“温岭模式”保障措施,已让数百名的尿毒症患者得到实惠。
传统中医药文化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同。尽快亮出中医文化招牌,是基层中医医院造就特色品牌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之举[5]。近年来,我们从医院环境、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着手,让医院真正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成为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桥梁。建设中医 “一馆一街一廊一窗一厅一堂一碑一墙一园一柜一室一亭”及五大中医药文化区块(台州市首个中医名医馆、中药标本陈列馆、中医养生堂、中医文化长廊、中医诊疗一条街),形成草药园圃式院落环境和中医药知识博物馆式院内环境(中医石碑、中草药大型壁雕、李时珍石像、中医百科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集体。还在名医馆开设每月一期的“名中医大讲堂”,普及大众中医药知识;院内汇编《中医协定处方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中医经典诵读》、《医道》等读本,营造浓厚的杏林文化氛围。
医院还制订了一系列中医扶持的激励政策案,举办首届“名中医师带徒”拜师仪式,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挖掘本院秘方效方,整理本院中医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出版发行《中医适宜技术和协定处方》,并非常重视和鼓励研究中药在慢性病、肿瘤和手术病人术后康复及产后康复的应用,强化肝病、中风病等优势专科的中药治疗,鼓励中医特色科室制定出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连续6年举办冬病夏治文化节,连续7年举办冬令滋补膏方节,每年都吸引数万名市民来院体验。
[1]郑燕娜,冯红德.浙江欠发达地区中医医院的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758-759.
[2]陈福春.浅谈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2003,7(12):35-37.
[3]陈福春.中小医院开展营销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629-632.
[4]王世彪.对基层中医院摆脱困境的对策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3:73.
[5]唐玉根.基层中医院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思路与方法[J].医学综述,2009,15(18):2841-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