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2013-08-15 00:51吴玉敏李育华
中国水利 2013年3期
关键词:江宁区水利现代化

吴玉敏,何 华,李育华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局,211112,南京)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重要的教育科研、知识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南京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先导区,为充分发挥江宁区区位优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解决江宁水利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江宁区紧紧抓住省水利厅将其列为江苏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区)的难得机遇,紧紧围绕中央水利工作精神指示真抓实干,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强化七大亮点工程建设和落实五项措施,建成完善的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六大体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把江宁打造成因水而美、因水而灵、因水而富、因水而秀的幸福宜居滨江新城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

一、江宁区水利现代化现状需求分析

江宁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西南部,北面与南京市区紧相依偎,全区现辖10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 572.96 km2,其中低山丘陵岗地1 047 km2。2010年全区总人口114.5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620.2亿元。区内拥有秦淮河、沿江和水阳江三大水系,主要河道32条,在册中小型水库72座,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8亿m3,过境水量较大。

1.抵御洪涝、干旱灾害对水利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宁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岗地,受到长江来水或客水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尽管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江宁区通过实施流域、区域、城市防洪圈防洪排涝工程,河道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骨干河道防洪标准全面达到20年一遇标准,秦淮河干流基本达到50年一遇标准,圩区排涝标准实现可抵御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的标准,但进一步提升防洪除涝、抗旱减灾能力,建设更加安全的抵御洪涝、干旱灾害基础设施,依然是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迫切需要。

2.提升农业现代化对水利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江宁区通过农村河道疏浚、圩区小型泵站更新改造、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及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建设重点,初步建成了一个基础比较扎实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实现了“温饱型”农田水利的阶段目标。但从整体来看,为尽快消除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频发的困扰,系统、高效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依然是制约全区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按照全市“1115”农业布局,打造优质粮油、高效蔬菜、休闲观光、经济林果和高效养殖“五大基地”,实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迫切需要通过水利现代化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供水效率和效益,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3.加快工业化建设对水利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宁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区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是南京市重要的教育科研、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培育以智能电网、无线通信、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通过水利现代化建设加快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管网水系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保障民生对水利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利作为江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先行。为把江宁打造成幸福宜居的滨江新城,迫切需要通过水利现代化建设加大洪涝灾害防治力度,减少灾害损失,通过中小河流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江宁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①具有科学的顶层设计。自2011年4月江宁区被省水利厅确定为“首批县域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江宁区委、区政府紧跟形势,于当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拉开了科学治水、科学兴水的序幕。10月编制完成了《南京市江宁区水利现代化规划》,12月通过省市水利专家评审。2012年5月出台了《南京江宁区水利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14年,初步扭转水利明显滞后的局面,建成水利六大综合保障体系,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②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2005年以来,全区水利工作在防洪排涝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提升。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取得了较大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这些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③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宁区拥有秦淮河、沿江和水阳江三大水系,河流总长度279.26 km,河网密度17.75 km/km2,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区耕地面积87.9万亩 (5.86万 hm2),水土资源相对丰沛,总体匹配较好。生态环境总体优良,城乡水体质量和水环境得到改善,森林和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46%,这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④具有社会基础和迫切需求。“十一五”期间,江宁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为水利建设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江宁水利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积极性高涨,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⑤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全区水利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通过借鉴先进技术和理论,可节省赶超其他先进地区的时间,水利现代化建设后发优势明显。

三、加快推进七大亮点工程建设,实现水利现代化规划目标

1.加快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以长江、骨干河流堤防工程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流域、区域及城市防洪圈堤防标准。到2014年长江干堤全面达到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设防标准,秦淮河干流堤防达到50年一遇,通江河道达到20年一遇~50年一遇,水阳江片支流水系达到10年一遇~20年一遇,“一区三城”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100年一遇,圩区农田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全面提升江宁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

2.加快提升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以市农业“1115”工程为契机,结合重点县、重点片区等项目,大力开展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农田灌排标准,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改善农村水环境。到2014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7以上,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1万亩(5.4万hm2),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75万亩 (5万 hm2),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77 万亩(2.05 万 hm2),灌溉保证率丘陵山区≥80%,圩区≥85%。

3.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

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重点水土保持建设示范项目,进行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种植水保林、经济林,建设生态农业基地等措施,推动全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确保2014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8%。

4.加快推进农村城市河道治理

结合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农村河道、河塘综合整治,建立轮浚机制。联合住建、环保等部门加快秦淮河—外港河—中心河—秦淮新河、牛首山河水循环工程等水系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城市河道有效治理。

5.继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2年1月江宁区被省政府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通过创建节水型企业、灌区、社区和学校,继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确保2014年万元GDP用水量小于89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小于22 m3,实现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共同发展。

6.加快推进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严把“‘三条红线’实施方案”落实,强化对水资源涵养区、重要湿地、名胜风景区建设与保护;加强城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拓宽雨污收集范围,提升污水处理厂净化、吸附深度处理水能力;加强水功能区水质检测,在截污的基础上逐步封闭高污染企业污水排污口;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最终控制生活、工业污染物不入河湖,全面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至2014年,全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2%,主要供水河道、水库水状况有明显好转。城市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

7.加快提升水利管理服务能力

继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涉水项目的服务与监督,形成权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运行高效的工程管理格局,继续推进管养分离、周岗模式和委托管理三种工程管理新模式,实现水利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队伍、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落实五项措施,为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保障

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有始无终、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立足于当前,只有狠抓措施落实,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推进。

1.切实强化领导保证

借助水利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平台,进一步强化领导保证,充分利用政府主导,突出水利牵头,部门配合,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共同兴水治水的强大合力,扎实有效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2.确保水利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上级补助和社会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整合农林、国土、住建等部门涉水资源,充分利用水利融资平台,多方式、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行业。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把握现有水利人才资源,科学制定近远期人才规划。加大对防汛抢险队、抗旱队、基层水利站的专业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改造,全面提高基层水利队伍的综合实力;通过加强与河海大学等水利高校的联合培养,确保2014年水利队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达到70人以上,每年增加高级工程师2~3名,引进硕、博水利专业人才3~4人,切实充实江宁水利人才队伍。

4.信息化装备提档升级

2012年江宁区投入500万元建成了防汛防旱指挥中心,完善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非税系统、权力阳光平台、水利网站等信息化平台,到2014年将建立起一整套覆盖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河湖堤防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行政执法等全方位涉水内容的现代信息化系统工程,为水量水质监测、防洪防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5.强化督查考核

由水利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细化指标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责任,同时将水利现代化列入各部门年终政府评价考核范围,联合区监察部门加大对各部门的督察力度,及时检查、及时通报,落实专项奖惩措施,保质保量推动水利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

“十二五”期间,江宁区将紧扣“以人为本、服务经济、保护生态、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步,与生态环境改善同轨,与产业转型发展同向,到2014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六大体系,初步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率先在全省、全市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1]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南京市江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2011.

猜你喜欢
江宁区水利现代化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让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落地生根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科技教育掠影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