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郁证”与阳虚的关系

2013-08-15 00:48:11傅沈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阳虚证郁证阳虚

傅沈康,李 丹,任 路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中医学认为,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有关郁证之病机,虽证型繁多且涉及五脏六腑,但历代医家多以“肝气郁结”来解释病机,忽略了阴盛阳虚脏腑功能低下造成气机郁滞,而气机郁滞又进一步加重脏腑功能低下这一恶性循环式的基本病机。纵观国人现代疾病谱的特点,阴盛阳虚、脏腑功能低下已成为当前多数疾病所呈现的重要病理病机和发展趋势。

从中医病机角度看,郁证是气机郁滞不得发越之证的总称,故与人体气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体的气机活动又离不开人体一身之气的功能,可见“气”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气”的重要性是在于“气”作为一种特定的生命物质,在中医理论中被特指为能使人体脏腑经络发挥机能的动力。在阴阳之中,充满着“生命力”和“运动性”,故归属于阳,为阳气。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中,阳气作为动力能推动脏腑气化、输布津液、宣畅血脉和消化水谷,所以气机冲和调达,升降出入有序,则脏腑功能协调。若情志过极,忧思郁怒,致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郁滞,进而脏腑功能失常,气郁由是而成。反之若原本体弱多病,阴盛阳虚,脏腑功能低下,尤其是心、肝、脾、肾功能虚衰也可反过来造成气机郁滞。

有关郁证,早在《内经》时代即有“五郁”之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明·马莳在注释《内经》时云:“木郁者,肝病也……火郁者,心病也……土郁者,脾病也……金郁者,肺病也……水郁者,肾病也”,把郁证和脏腑功能失调联系起来。朱丹溪在“五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即气郁、血郁、湿郁、火郁、痰郁、食郁,以气郁为主,强调气机通畅的重要性。朱丹溪在其《丹溪心法·六郁》中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1]。然历代对郁证的认识往往详于实而略于虚,多宗朱丹溪六郁之说,以“肝气郁结”来解释病机,治疗上以疏泄消散为大法,忽略“今人体质,纯阳者少”,“秦汉体格,去故已远,今人禀赋更薄,斫上更甚,虚多实少,彰彰然也”[2]这一事实造成许多阳虚证患者愈消愈郁、越郁越虚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常见以七情郁结为诱发外因,阴盛阳虚、脏腑功能亏虚为致病内因,以阳虚为本,七情郁结为标,二者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气机郁滞。李黎等在“抑郁症‘烦躁’与阳虚病机的相关性探析”一文中认为,阳气亏虚是抑郁情绪伴随常见症状(焦虑情绪、失眠或多梦、精神运动性激越、精力减退或疲劳感、性欲减退、食欲减退、嗜卧)的共同病理基础[3]。

近来,中医界越来越重视护阳对气机郁滞的治疗作用,尤以肾阳为先。山西李可用四逆汤逐日增加附子量治疗100多例重症气郁忧郁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北京中医药大学岳广欣等用逍遥散加温补肾阳药构成“温阳解郁复方”,其抗忧郁作用强于单用逍遥散或配伍宁神、活血、化痰药物组[5]。赵杰等用“温阳解郁汤”治疗忧郁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6]。实验研究发现,巴戟天、人参、淫羊藿、黑胡椒、鹿茸等益气助阳药物都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3]。研究还发现,在97首抑郁情绪伴烦躁的古代方剂中,分别使用人参、甘草、茯苓、肉桂、白术、干姜、附子、黄芪、山药等9味益气助阳药,这些药物的使用频次和种类明显高于白芍、麦冬、生地黄、黄芩、牛黄、石膏等养阴药和清热药[7]。

其实,当我们溯本求源去寻找中医之根时可以发现,我们的先人向来重视阳气和气机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张景岳在其《类经附翼·大宝论》中说:“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近代著名“护阳学派”一代宗师郑钦安对此见解更为独到,认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呼,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又认为“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8]。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强调阳气和精神、情绪、行为的关系,认为人体如果没有足够阳气则不能振奋精神,可表现为情绪低迷,精力减退,嗜睡无度,懒散恶动,自觉无助、无能、无望,甚至厌世自杀等证候。若阳气不足而不能温煦运达气血和蒸腾津精濡养脏腑、经络、筋骨、皮毛等,则表现为纳食减少,反应迟钝,嗜卧懒动,性功能低下等证候。

随着对阳虚郁证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肾阳虚证动物模型以及其他阳虚动物模型的建立,使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科学实验方法有机融为一体,为研究阳虚郁证的病理病机奠定了实验基础。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20世纪60年代初,邝安堃教授首创用氢化考的松制作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其模型在病理方面与肾阳虚证实质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一致,其症状表现也能较好地符合肾阳虚证的辨证诊断,开创了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第一次将科学实验方法引入传统中医药学研究领域,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新的突破口[9]。在阳虚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许多实验证明了阴盛阳虚、脏腑功能虚衰是气郁证的基本病机。实验证明,益气助阳补肾中药有促进组织、细胞代谢之功能[10]。1995年沈自尹院士通过实验发现,推论肾阳虚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11],这与目前西方医学所公认的下丘脑是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紊乱的主要部位是吻合的。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在辨证首辨阴阳的基础上立足护阳,阳气盛则改善抑制、低下、淡漠等症。肾阳得护,肾精上充脑髓,脑神得濡则神识正常,迟钝、健忘等症得消。肾气旺还可蒸腾肾水以制心火,心火不炽则自不扰神,失眠、烦躁之症自解;此外,肾阳充盛还可助肝之疏泄,使情志疏调则不易因情志不遂而复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天地人”大环境的变化,“阴盛阳虚”已成为当前多数疾病所呈现的重要病理病机及对现代人健康的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护阳理论,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维护人民健康,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在强调护阳的基础上,中医辨治郁证应当首重阳气,通过振奋阳气来治疗郁证,阳气盛而气机畅,气机畅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

[1]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2]祝味菊,陈苏生.伤寒质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6-124.

[3]李黎,包祖晓,陈宝君,等.抑郁症“烦躁”与阳虚病机的相关性探析[J].中医杂志,2011,52(14):1253-1255.

[4]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11-212.

[5]岳广欣,黄启福,陈家旭.温阳解郁不同配伍组方抗抑郁效果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6):326-328.

[6]赵杰,彭涛,马艳苗.温阳解郁汤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7):15-16.

[7]包祖晓,田青,陈宝君.抑郁情绪伴随的常见症状中医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0,38(5):7-9.

[8]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郑钦安学说思想探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27.

[9]陈英华,孙琪,欧阳轶强,等.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综述[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6):370-372.

[10]邝安堃,陈家伦,丁雯,等.益气助阳补肾中药对甲减造型动物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86,1(1):22-24.

[11]沈自尹.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50-52.

猜你喜欢
阳虚证郁证阳虚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6期)2022-10-24 01:37:22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08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胡国恒从肾论治青少年郁证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22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仲景方在郁证中的运用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