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举措及其促农增收成效

2013-08-15 00:48陆春霞吴婧婧梁贵秋周晓玲董桂清黄正勇
中国蚕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蚕沙蚕丝被桑枝

陆春霞 吴婧婧 梁贵秋 周晓玲 李 全 陆 飞 董桂清 黄正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7)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就是将与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开发与利用,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1]。“十一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蚕桑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把蚕桑产业打造成年产值50 亿元的产业集群目标。在政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各地区在种桑养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蚕桑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不断拓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截止2012年底,广西全区桑园面积达到17.47 万hm2,蚕茧产量超过30 万t,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1,初步形成了“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的新格局,蚕桑产业已发展成为广西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水平,广西以桑枝、蚕沙、蚕蛹、桑椹、废丝等开发为重点,开展桑枝栽培食用菌、蚕沙无害化处理、蚕丝被加工、桑叶茶加工、桑果酒配制等产业化生产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产值超过150 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广西蚕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优势。现将2012年广西各地区在积极推进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中推广的新举措以及所取得的一些成效阐述如下,供同仁商榷。

1 开发桑枝栽培食用菌 形成特色产业

桑枝,在桑园年产干物质中的比重约为64%[1],且桑枝含纤维素25.3%、半纤维素19.1%、木质素24.3%、粗蛋白质4.56%,碳氮比66.2%,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原料[2],如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仅变废为宝,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而在传统蚕桑产业中,桑枝大多用作燃料,或丢弃于田间地头,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污染环境。

广西桑园面积17.47 万hm2,按每667 m2桑园产桑枝1 000~1 500 kg 计算,每年可产桑枝262 万~393 万t。为促进蚕农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广西各地区在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方面均做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宜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资源的方式,先后建成了宜源、天成、六坡、洛西、合寨和黄龙等6 家规模以上食用菌企业;在庆远、洛东、洛西、屏南等10个乡(镇)建成30个大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动农民共同参与食用菌的开发生产,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商业运作模式,刺激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带动了全市1 万多名菇农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推动了桑枝食用菌产业的扩大发展。宜州市2012年生产桑枝食用菌4.808 万t,产值约2.1 亿元,桑枝利用率达31%,是全区第1个利用桑枝为基质全年生产栽培食用菌的示范基地县(市),在技术、规模、产量、产值等方面均走在全区的前列。另外,环江县在思恩、大安、明伦等多个乡(镇)建立了桑枝栽培云耳示范基地,全年生产食用菌1.75 万t,总产值达1.05 亿元;金秀县利用大瑶山区特有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生产桑枝食用菌,年生产3 500 t,产值达1 750 万元;象州县寺村镇横桥村和百丈乡大满村的村委会共同建立了占地面积12 hm2的桑枝食用菌栽培黑木耳生产基地,年产鲜木耳561 t,总产值达660 万元;柳城县建成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菌664 t,产值达415 万元;平南县在2012年食用菌产量超过3 200 t,年产值超过1 200万元。

2 开发蚕丝被加工 促进经济增长

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于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用蚕丝加工成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且已开发出双宫茧、下烂茧、缫丝蛹衬等多种原料制作丝绵的工艺技术及设备[3]。

近年来,随着广西桑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蚕茧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广西成为蚕茧原料大省(区),蚕丝被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已初具规模。2012年全区蚕丝产量达2.88 万t,同比增长44.51%,占全国总产量的22.84%[4]。据2012年全区蚕业工作会议总结,利用下茧生产蚕丝被已成为茧丝绸产业开发的一个新兴项目,2012年河池市有生产蚕丝被企业21 家,年生产蚕丝被达16 万床,产值达9 000万元;宜州市年生产蚕丝被10 万床,产值达1 亿元;象州县有生产蚕丝被企业4 家,年生产蚕丝被2.2 万床,产值达2 200 万元,其中象州县蝉宇蚕丝被公司生产的“蝉宇”牌蚕丝被,质量上乘,产品远销区内外和港澳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开展蚕沙利用与开发 降成本促增收

蚕沙是桑蚕采食桑叶后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明目、活血定痛、镇静安神等功能[5]。然而,蚕沙主要被用作农田肥料或直接被丢弃,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近年来,蚕沙资源在工业、农业、医药及食品工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如用蚕沙提取叶酸和果胶[6]、提取黄酮[7]、提取叶绿素[8]等。同时,蚕沙中糖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将其作为有机肥料可提供营养齐全的基质,当蚕沙经过腐熟发酵作用后,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在农作物增产上有明显效果;而且作为新型的沼气能源,可达到无公害化、多元化利用的目的。

有鉴于此,广西各地区也广泛开展了蚕沙的利用与开发。目前,广西在蚕沙的处理上主要以蚕沙堆沤无害化处理和生产沼气为主,一方面提高了蚕农的防病意识,减少了病菌污染;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2012年罗城县建立了38个蚕沙无害化处理示范点,主要把蚕沙集中堆沤发酵后用作水稻、果树、玉米等农作物的肥料,起到了改良土壤环境的目的,目前示范点蚕沙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了77%。宜州市已建成蚕沙收集中转站55个,年蚕沙处理能力达到2.67 万t;同时引进的广西舜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处理蚕沙量达30 万t,有效地解决了蚕沙污染环境的问题。贵港市黄练镇居仕村组织自门屯集中建设蚕沙池,通过集中堆放、集中堆沤,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还桑(田)。忻城县利用蚕沙作为填充料发展沼气池2.5 万个,在蚕沙沼气的利用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通过“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有效遏制了石漠化。

4 开发生态食品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谓的生态食品,就是利用水、气、土符合洁净要求的生态环境,生产安全、健康并有独特生态区域特色的食品[9]。适合蚕区农村开发与生产的蚕桑生态食品包括桑果产品(桑果汁、桑果醋等)、桑叶产品(桑叶茶、桑叶粉、桑叶菜等)、桑枝产品(桑枝饮片、桑枝粉等)、家蚕产品(蚕蛾、蚕蛹、蚕粉等)共4 大系列[10-11]。蚕、桑生物体是珍贵的药食两用素材,桑叶含有黄酮、多糖、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三降”)、抗衰老、增强免疫等作用;桑椹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黄酮类化合物等功能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等功效;桑枝含有桑酮、桑素、桑色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抗黑色素生成等功效;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蛹油富含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糖等功效[1]。

广西近几年来虽然加大了对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力度,但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广西柳州久阳生物中心研制出的“柳锦牌桑果露酒”是广西首例微醇鲜果饮品。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在供应全区蚕种的同时,积极探索蚕桑副产物的开发,开展桑椹的深加工技术研究,目前,试制的桑果酒、桑果醋、桑叶茶3 种产品已通过QS 认证;广西横县桑蚕蘑菇行业协会利用活蚕和活蚕蛹成功培育出可替代冬虫夏草的蚕蛹虫草,目前正筹划实现蚕蛹虫草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使之成为横县蚕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蚕农增收[12]。

5 开发蚕桑生态模式 提升新亮点

蚕桑产业符合生态农业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13],如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蚕桑生产模式,以桑基种桑、桑叶喂蚕、蚕粪喂鱼、鱼粪肥塘泥、塘泥种桑,构成一种良好的生物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为“生态农业”的良好模式[1]。将蚕桑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集成技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发蚕桑立体种植、养植模式,集生产、旅游、教育于一体的蚕桑生态模式,不仅符合现代人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促进了当地蚕业经济的增长,同时有利于蚕桑文化的开展与传播,是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广西鹿寨县重点推广“养蚕—沼气—种植(桑、果、菜)”及“猪—沼—桑”的生态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1.76 万座,占养蚕户的41.3%,有效地改善了蚕区生态和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同时,在钦州、北海等地有部分蚕农引进了具有果型大、无籽、糖度高、口感好等特点的台湾“特大果桑”、“四季长果桑”等优良品种,其中“四季长果桑”的果实不仅长,还一年四季都有桑椹采摘,果农通过举办果桑采摘节,以农业休闲的观光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来采摘[14]。钦州市灵山县官屯村的农民梁绍东发展种植果桑5 333 m2,供游客采摘、订购,大部分桑椹销往制酒企业,市场价格为40 元/kg,年销售收入达80 多万元;2012年4月份,他还举办了“第一届草根农民桑果节”,吸引了2 000 多名群众、游客前来参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五一”小长假,又吸引了超过5 000 名游客前来采摘桑椹[15]。

6 结语

蚕桑资源高效利用不仅提升了蚕桑产业的综合利用水平,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蚕农的增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广西虽然在桑枝、蚕沙、蚕蛹、桑果、废丝等方面进行了生产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总体而言,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化不强,还处于小打小闹的阶段。今后,还有待于政府项目资金的扶持与当地企业和蚕农的积极参与,加快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研究与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广西蚕桑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优势。

[1]廖森泰,肖更生,施英.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新内涵和新思路[J],蚕业科学,2009,35(4):913 -916.

[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 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J].农友之家,2012,(12):47.

[3]储呈平,盛家镛,林红,等. 新型多功能丝绵被的研制与开发[J].丝绸,2003,(12):31 -35.

[4]中华纺织网.2012年广西省蚕丝产量居全国第一[EB/OL].中华纺织网,2013 -01 -28. http://www. texindex. com. cn/Articles/2013 -1 -28/277576.html.

[5]巨君芳,魏克民.蚕沙的古代应用与现代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72 -674.

[6]李富兰,颜杰,郭金全,等.联合提取蚕沙中果胶和叶酸的研究[J].蚕桑通报,2010,41(2):18 -20.

[7]张红俊,常振国,杨建,等.超声辅助提取蚕沙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155 -157.

[8]海洪,金文英,汪坤,等.响应面法优化蚕沙中叶绿素的微波提取工艺[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30(1):128 -132.

[9]王松良.国内外绿色食品研究与开发进展[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1):103 -108.

[10]陈卫东,邹宇晓,吴娱明,等.桑树资源新型功能食品的研制开发[J].广东农业科学,2006,(11):81 -82.

[11]王敦,白耀宇,张传溪. 家蚕蛹应用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4,41(5):418 -421.

[12]梁贵秋,吴婧婧,陆春霞,等.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广西蚕区的应用模式[J].广西蚕业,2012,49(1):63 -66.

[13]王娣,金涌,朱兵.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J]. 生态经济,2009,28(7):85 -88.

[14]陆春霞,李全,陆飞,等.广西桑椹酒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分析[J].广西蚕业,2012,49(2):69 -73.

[15]莫萍.农民自创桑果节 草根品牌也响亮[EB/OL]. 广西农业信息网,2012 -05 -03. http://www.gxny.gov.cn/web/2012 -05/343221.htm.

猜你喜欢
蚕沙蚕丝被桑枝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探究蚕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蚕丝被消费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蚕沙真好吃
蚕沙处理资源利用分析
浅谈蚕丝被的检测技术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洲泉蚕丝被的品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