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宁夏海原县西安镇西安学区园河小学,宁夏 海原 751600)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2.能借助课文提供的内容对父亲的心理进行扩展的创作。3.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教学流程:
同学们,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首先让我们品读一下这首父母之爱的诗吧!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的是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学到的是自信;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得到的是羞愧;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了鉴赏;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了奉献;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的是慷慨;
诚恳与理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到的是真理和真意。
老师:是啊!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童年所受到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教师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老师:父母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会给年幼的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探个究竟吧。
巴迪写的同一首诗为何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1)体会母亲的赞扬,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母亲言行和神态的句子。
2)体会父亲警告和提醒的必要性,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巴迪得到母亲盛赞后的句子。
3)老师小结: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板书:母亲)给予我的是(板书:鼓励),(板书:父亲)给予我的是(板书:批评)。
4)好了,让我们自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15-17)段、走进巴迪的心路历程。(在课文中画出巴迪认识父爱的过程。边交流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A、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B、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C、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来自父母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魂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完全的,它可能会引入歧途。需要有人时常提醒:“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歧途”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D、“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5)整理引读
静止变频电源使用类似通用变频器的逆变电源,经滤波后形成较纯净的正弦波后再输出。我厂重型试验站和18 000 kW试验站均采用这种试验电源,其中18 000 kW试验站由2台20 MW级变频器作为试验电源,其容量和试验能力均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老师: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说我写的第一首诗“糟糕透了”我——(学生接读)
老师:几年后,当我再次拿起那首诗时——(学生接读)
老师:现在我认识到——(学深接读)
老师:我从心底里知道——(学生接读)
6)感受楼巴迪对爱的理性把握
A、老师:是的,也正是因为巴迪正确地认识了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所以-(课件出示句子,生接读)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B、理解“谨慎”。(学生回答)
C、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被两股风刮倒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各抒己见)
D、老师小结:看来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仅仅有爱远远不够,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爱的赞扬、鼓励、警告、提醒、才能走得更稳更好。所以,我们用一颗感的心去回报父母的(爱板书)。
3.2 小练笔:我觉得同学们此刻已被作者的这份父母爱的理解和把握深深的感染,一定对爱也有自己的思考,请把它写下来吧!(课件出示)
A、写一写:母亲像( )它( )
B、父亲像( )它( )
4.1 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爱的教育》
4.2 课外练笔:同学们刚才都谈了生活中对爱的真切感受,回家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知道你们感恩于他们对你们的爱。
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成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父母的爱。老老师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爱化为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回报父母吧!
让我们在这首诗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课件出示诗)
母亲的爱
是慈祥的
是情感的
是一盏不灭的灯
像一张扬起的帆
父亲的爱
是严厉的
是理智的
是一棵智慧的树
像一个把握方向的舵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和
母亲 父亲
鼓励 批评
爱
[1]周家骥,顾海根,卢家楣.情感目标和评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06).
[2]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J].语文建设,2002(07).
[3]张迎春.诗歌教学中的美感渗透[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4]刘涛.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5]杨叔子,余东升.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兼论素质教育[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6]李庆明.“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7]钟启泉.“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