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为政“五美”说开去

2013-08-15 00:44刘建明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政绩观百姓时刻

文|刘建明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孔子所说的“五美”,包括了为政和做人的原则,值得当今领导干部品味深思。

“惠而不费”,意即要给老百姓以实惠,但又不过多花费,这就要求为政者要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际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劳民伤财。在这一点上,孔子的政绩观与当今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是相同的。不可否认,当前在一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为了谋取所谓的政绩和个人的升迁,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喜好于搞形象工程,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意见很大。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百姓的良好口碑,就必须站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高度,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

“劳而不怨”,意即同样使用民力,选择那些百姓乐意承受的劳动让百姓去做,百姓就不会怨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当今的领导干部们俯下身子体察民情,了解社情民意,去做百姓真正想做的事情。“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领导干部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就应时刻把爱惜民力、改善民生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要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听听百姓怎么说,多与百姓换换角色,多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失聪、失明、失察、失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确保决策与民心民意合拍,进而发动群众,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斗志。

“欲而不贪”,意即虽有欲望但不贪婪,孔子把这种美德具体化为“欲仁而得仁”。人人都有欲望,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正当和积极的欲望也是一个人追求幸福、走向成功的强大驱动力。但是,如果一个人追求名利、权力和享乐的欲望太过膨胀,失去节制,就难免萌生贪念而一步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领导干部在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时,一定要节欲自守,淡泊名利,时刻用党员纯洁性要求来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切实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只有这样,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泰而不骄”和“威而不猛”,是就为政者待人接物方面而言的,意思是要雍容大方却不骄傲自大,有威严而不凶猛。领导干部虽身居官位,但本质上却是人民公仆,理应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时刻保持一种平民的心态,同群众打成一片,切不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群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下属傲慢无礼、颐指气使,如果任由这样,其结果只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作为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妨把姿态放低一些,对群众谦和一些,这样不仅不会削弱领导力,反而会有助于提升亲和力,增强领导力,真正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爱民、亲民的良好形象,最终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上述“五美”,领导干部如能牢记之、践行之,那么,其做人就会更加谦虚谨慎,为官就会更有境界。

猜你喜欢
政绩观百姓时刻
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百姓看家“风”
一天的时刻
“法治GDP”变革政绩观
政绩观的历史性与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