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建科学化思想的基本要素和实践要求

2013-08-15 00:48鲁彩荣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执政党科学化政党

鲁彩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云南昆明 650111)

党的十八大着眼于继承和弘扬我们党90多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是党总结实践经验并立足于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破解各种考验和风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以此统领党的自身建设,深刻表明党在探索和遵循政党活动客观规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一、党建科学化思想的基本要素

党建科学化思想,不是否认当前党的建设不科学,也不是要丢掉党建传统经验另搞一套,其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

(一)体现本质属性,探寻和遵循政党活动的客观规律

党建科学化的本质在于探寻和遵循客观规律,借以指导实践。一方面,要遵循党的执政规律,就是执政党在控制和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深刻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无论是党建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中推进各项工作,都要符合执政规律的要求,从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环境、执政资源等方面,使党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符合科学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探寻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把我们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建立在理性和规律的基础之上。深入开展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全面总结、丰富发展和运用好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把这些经验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立足基本前提,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党建科学化的前提是始终坚持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因各国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不同而具有很强的差异性、民族性和国家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既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我们党最大的合法性基础;也是现实的需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既要遵循民主政治基本原理,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又要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总结和珍视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三)坚持核心价值,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建科学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要看到,“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往大大地增加了。”[1]实事求是讲,今天党内脱离群众的危险和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当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职责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四)强化内在动力,始终做到“两个坚持”

党建科学化的关键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两个坚持”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精神、思路、态度和决心,也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内在动力。现代政党执政的经验表明,一个政党要谋求执政地位或长期执政就必须主动地调整自己或进行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从事的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建设,使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和各个方面,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和实际成效。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在理论武装、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围绕根本目的,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建科学化的核心在于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确保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方式取得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靠的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靠的是自始至终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六)抓好重中之重,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建科学化的重点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破解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当前,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重点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扫除党建理念、制度、方法各方面的障碍。又要着眼长远,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二、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实践要求

(一)从政党本质和规律的高度认识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政党观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为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围绕国家政权而建立的政治组织。长期以来,政界和理论界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认识和实践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突出的体现在强调特性而忽视了共性,强调中国特色而忽视了普遍性,强调政治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根本上必须从规律的高度去把握,既然是政党,就要遵循政党运作的客观规律执政和搞好自身建设。

(二)立足于执政党历史方位新变化布局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获得执政地位,追求的是长期执政。客观上使得党在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很长一段时期,所遵循的理念、制度和方式尚未转变过来,致使党在自身建设上曾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邓小平曾经深刻反思,“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是走到了极端。”[3]党的十六大明确认识到党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应该看到,在党的建设理念、制度、方法等不同层面,与提高党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破除这些影响。牢固树立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党建理念,包括服务并推动科学发展的理念、系统全局的理念、党员主体的理念、成本效益的理念、民主和法治的理念、责任和危机的理念。

(三)在理论、制度、方法三个层面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1.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注重思想建党、重视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老祖宗不能丢”、又要学会说新话,既不能照抄照搬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又要注重结合中国实际和党的建设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统一思想,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在不断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党建理论创新。2.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加强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建设,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切实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3.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方法是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方法。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把握党作为政治组织的一般原理,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四)重点处理好四大关系,提高科学化水平

1.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是政治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围绕党正在领导的各项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按照科学化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科学制度。2.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既要全面把握政党和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遵循政党政治的客观规律,即支配一切政党运作的规律,这是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规律;遵循民主政治运行的客观规律,特别是由执政地位而形成的党的建设规律。又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世界上诸多执政党中的一种类型,作为执政党,自然要遵循同类性质政党的建设规律。此外,要在全面总结党的执政和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特别是要从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由领导计划经济到领导市场经济转变的失误、教训和经验中,把握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规律。3.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在自身建设上,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又要认识到,基层党组织是直接面对各种考验、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很多问题需要在基层解决,就要鼓励基层创新,把中央部署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变革和创新,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性。4.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要全面总结党在90多年的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经验,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有所甄别地加以运用和丰富发展,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又要把握党建规律加以创新,把创新作为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注释:

[1]邓小平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N].人民日报,2012-11-16(4).

[3]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执政党科学化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