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民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省和浙江省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发展历史也相差甚远,但是在历史上,却有着密不可分的人员和文化的交流,对两省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历史记载来看,最早的大规模人员和文化交流应该始于宋朝。当时北方辽金两代的兴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吸取了先进的汉文化。特别是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侵略北宋攻陷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后,抓走了宋朝的徽钦二帝和一大批皇族亲眷。而后南宋定都临安后(今杭州市),自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五年,为了救回被俘的徽钦二帝和皇族亲眷,在八年中向金国共派遣使团17个,44人次,平均每年两次以上。在派遣使团中,自然需要才华横溢之人,其中很多人都是江南文才出众和才华横溢的。据史书记载,先后有因在审判岳飞中说了公道话被罢官的二品大员何铸、能言善辩的閤门宣赞舍人曹勋、四次出使金国的名士王伦、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礼部尚书洪皓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的言谈举止,传播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得到了金国统治者的尊敬和赏识,不但受其影响,还想“为我所用”,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实行扣留和收买的做法,许以高官厚禄。据统计,南宋向金国派遣使者的44人次中,先后有10人被扣留,有两人被杀。被杀者之一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名望很高,金人拜他为国师,金初曾经主持金国文坛,官至礼部尚书承秉翰林学士,后被诬谋反,证据是家中的丰富藏书。礼部尚书洪皓,是出使金国使者中的又一杰出人才。宋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以大金通问使职名出使金国,走到金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时,被金国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女真名粘罕)所扣留,并强迫他去山东济南为附属金人的傀儡政权---刘豫的大齐国当高官。洪皓誓死不从,大义凛然的说,我不愿像鼠狗之辈苟且偷生,死而无悔。险些被粘罕所杀,后因金国学者完颜希尹敬重洪皓的学问得以幸免,被安排到完颜希尹的老家东北冷山(今黑龙江省地域),做了金国大学者完颜希尹的家庭教师。洪皓在金国十几年持节不屈,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还几次秘密的向南宋提供军事情报,一直到金熙宗皇统二年,借着金熙宗生儿子中外大赦之机,返回了临安。黑龙江省最早的宋代史料《松漠纪闻》就是洪皓所撰,《松漠纪闻》是他所记金国所见所闻,共两卷:正卷记三十一事;续卷记二十七事。书中对黑龙江地域的山川地理、风土习俗、经济物产、礼仪制度、及军国大事多有涉及,是记述北方民族历史较早的一部史志资料书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回国之时,因恐惧被金人收获,悉付诸火。后来贬居英州时,重新追述成书。
在南宋和金国的多年往来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国第四世统治者完颜亮。他幼年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见江南衣冠文物、朝仪位著而幕止”,对当时流传已久的中华民族先进的文明和风俗十分敬佩和想往。天德三年(1151年),仿照唐代、宋代之制,在全国首创女真族国子监,下令“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入学,不及十五者入小学”。学习内容主要是汉族文化,意在振兴民族,文化强国。完颜亮本人更是读史书,能诗文,拜汉儒张用直为师,精心钻研汉学。他在派人画的临安图上题诗云:“万里车书已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后来,完颜亮对汉文化的崇拜,对江南名山秀水的想往,终于促成了孤注一掷的侵略行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南宋。传说此举是他读了当时著名词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佳句之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此之前,宋朝与金国已于绍兴九年(1139年)和绍兴十一年(1141)年先后签订了“和议”,宋朝皇帝向金国称臣,每年缴纳岁币银绸缎,而且割让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但是到了金主完颜亮统治时期,南侵的野心骤然膨胀,对江浙富饶地域垂涎三尺,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完颜亮一路率军南下,直取临安(今杭州市)。由于负责防御的宋将怕死,致使金兵打到了长江北岸的采石矶,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仅距江南一步之遥。在金兵先头部队已经渡江,登上南岸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南宋文官虞允文,率领宋军拼死御敌,对内采用激励、奖励(赏钱、提官当场兑现),对敌采用水攻、火攻,设埋伏箭射,把登岸金兵全部消灭。金主完颜亮在采石矶失败之后,又移兵瓜州(扬州市),准备进攻京口(镇江市)时,国内发生政变,完颜雍自立为皇帝,完颜亮被部下所杀。
历史发展到清代,很多江南和浙籍文人由于各种原因,来到了黑龙江。黑龙江省古称绝域,自古人烟稀少,边荒沿革,古史多书而不详,地远事异,鲜为人知。所以,很多人在惊奇之余,将亲身经历的生活,亲眼看到的风土人情,山川名胜编写成书,形成了黑龙江早期的史志书籍,其中有一些就是浙江文人撰写的,这里举其一二。《柳边纪略》。作者清人杨宾(1650年-1702年),字可师,号大瓢,又号耕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自小聪慧,因父与抗清有关事发流放宁古塔,从小上奉祖母,下携幼弟,依靠叔父为生。《清史列传》说他八岁能写大字,稍长工诗古文,务为有用之学,不乐仕进。他28岁时曾被江苏巡抚推举为博学鸿儒的学者,但力辞不受而去,说明在他身上具有一种受他父亲影响的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民族气节。《柳边纪略》是杨宾在祖母去世后40岁时,首次去宁古塔省亲的见闻,历时4年。全书共分五卷,卷一记述柳边沿途城堡诸事,卷二为道路、驿站,卷三为宁古塔风俗、物产,卷四为宁古塔民情和文典之事,卷五为诗词。杨宾在书中介绍“柳边者,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掘壕于外,呼为‘柳条边’”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也是塞外“长城”之意。《柳边纪略》记述当年柳条边外的形势、山川、道路、卫所、官制、兵额、城堡、驿站、部落、寺庙、贡赋、物产、民情、风俗等情况,史料价值较大。《清史稿》说:“宾撰《柳边纪略》,述塞外事甚详”。《清史列传》也说:“其书网罗巨细,足以订史书之谬,而补版图之缺。”《黑龙江水道编》,也是清浙江文人编纂,作者齐召南,字研斋,号息园,浙江省天台人。这些史志书籍,不但为黑龙江省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向江南介绍了黑龙江地情,起到了南北两地文化交流的作用。《墨尔根志》(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黑龙江省清代方志,海内外仅存抄本一部,序言盖有收藏者“秀水王相”之印。王相,浙江秀水人,也可能是作者,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民国时期,黑龙江省伴随着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带来人才的聚集,文人修志之风逐渐兴起,其中不乏浙籍文人。金梁(1878—1962),号息侯,又号小肃,晚号瓜圃老人,杭县(今杭州)人,后寄居北京。祖父名观成,号苇杭;父名凤瑞,号桐山;均为杭州驻防旗人。金梁是近代著名史志学者,在居官之余,颇重学问,终生以藏书、著述为业。尤为可贵的则是,独自纂修《黑龙江通志纲要》,对黑龙江的方志事业颇有建树。民国出版的《中东铁路事件》一书,作者王正廷, 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中东铁路的建设,是黑龙江省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全书收集了中东铁路的大事、要事和许多重要文献,近30万字。该书编为七部分,分别是:插图、评论、政府之表示、重要文件、各国之态度、中东路历史与现状、关于中东路之文件、俄历史上侵害我国之阴谋。该书的价值在于史料珍贵,从当时中、日、美、英、法、苏等多角度记述史实,力求全面反映中东铁路的历史和现状。在收集重要文献时,集中东铁路不同时间和阶段,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史料于此书,如“1896年中俄密约”、“中东铁路公司合同章程”、“中东铁路发布的系列布告”、“张学良接收中东路报告”和“中、苏政府文件”等文献,为研究中东铁路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该书1929年由世界周报社出版发行。
自清代建立黑龙江省以来,几百年中,还有很多浙江省从事贸易、实业的人士来黑龙江发展,对黑龙江省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浙江省嘉兴人许景澄,于光绪十六年出任俄国大使,而后参与了中东铁路的修建和管理。1896年9月,许景澄代表中国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1897年1月,许景淳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中东铁路公司总办,1897年8月28日,许景淳亲自参加了在黑龙江省绥芬河三岔口举行的中东铁路开工典礼。由于中东铁路管理机构设在哈尔滨市,许景澄作为中东铁路的决策层主要人物,为哈尔滨市的早期建设和发展,应该说有着重要的贡献。当时,中东铁路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哈尔滨市的建设和发展,没有中东铁路,哈尔滨市何从谈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许景澄去世22年之后,中东铁路公司拨款3万卢布,在哈尔滨市修建了许景澄纪念碑、许公路和许公碑公园。1924年,中东铁路公司为了纪念许景澄,在哈尔滨市又创办了许公纪念实业中学。黑龙江省呼玛县第一任知事孙绳武,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人,1906年和亲属同赴黑龙江。光绪三十一年初,供职于黑龙江行省公署,因为才华出众,1914年(民国二年)任呼玛县知事,在任有所作为,开金矿,办实业,重农垦荒,购买先进农业机械,实业兴边,发展城乡教育,兴办学校,电报电讯、邮政局业务。在职六年,成为呼玛县近代工农业文明的开拓者。
[1]陶世琼.采石大捷.巴蜀史志,2010(2).
[2]刘文生,朱国忱.在爻刺行宫天开殿南宋向金讨还宋徽宗等梓宫之交涉.东北史,2008(3).
[3]李玉君.试论金帝完颜亮对女真族的政策.东北史,2009(4).
[4]《金史》若干卷.
[5]《宋史》若干卷.
[6]《黑水丛书》若干卷.
[7]《清史稿》许景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