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扬
在浙江大学今年的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浙江大学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100万元。
我曾在大学教书十几年,对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深有感触。虽然各个学校无不强调教学很重要,但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科研成果可以成为晋升职称、职位的筹码,可以成为发家致富、扬名立万的资本;而一心扑在教学上,除了能赢得学生的好评外,几乎什么都得不到。于是,科研搞得好的老师神气十足、令人羡慕;书教得好的老师反倒显得“没本事”,被人瞧不起。对教师来说是这样,对于高校来说,科研成果才是学校的硬实力,是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是校领导的重要政绩,而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得如何,反倒无从评价因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这种倾向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那就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大面积滑坡,学生一晃几年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有些研究生甚至连导师的面都难得一见。进而,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找到像样的工作,甚至毕业即失业。
因此,浙江大学“心平奖”传递的第一个积极信号,就是通过重奖来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工作,让教学一线的老师重新赢得尊严,让高校重新拾起“教书育人”的本职。实际上,这不仅是对一线教师的尊重和酬谢,而且体现了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
10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这个奖项的评选不是一件小事情,竞争想必是十分激烈的,说不定还有人想暗箱操作一番。谁应该获奖呢?浙江大学没有由校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而是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让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投票选出他们心目最好的老师,谁得票多谁就获奖。这是大学校园里的一次民主演练,学生投票的结果最为公平公正,也最能让人心服口服。
以民主促公正。在某种意义上,浙大“心平奖”传递的这个积极信号,也许比个别教师受重奖更加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