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眼里的邓小平

2013-08-15 00:43朱又可
领导文萃 2013年23期
关键词:傅高义

□朱又可

“邓小平的贡献在于他成功控制了开放的进程。”2012年1月18日,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在完成了900页的《邓小平》后,花了10年时间写作的《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该奖授予最佳英语外国事务非虚构著作。2000年,70岁的傅高义从哈佛大学退休。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

成为美国最有名望的“中国通”之前,傅高义首先是个“广东通”。傅高义写过两本关于广东的书:《共产主义下的广州》和《先行一步》。

傅高义自费采访以保证独立性,从1987年6月到12月,傅高义在广东实地调查70多个县,1988年夏季,他又调查三周,1988年底脱稿。《先行一步》是外国学者研究、报道中国改革的第一部书。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多克·巴涅特评论:“这本书描绘了邓小平时代所迈出的冒险的一步”。

没有用保密的情报

2000年,傅高义从哈佛大学退休。傅高义认为当时是研究邓小平的最佳时间。因为很多基本的年谱材料已被整理和发表,很多回忆录已经出版,此外,他还有后来的历史学家无法利用的机会:他能跟邓小平的家人、同事以及这些同事的家人交谈。

虽然有关于中国的两本书垫底,但写邓小平并非易事。1920年代邓小平从事地下工作时,就学会了完全依靠记忆力。“文革”期间批判邓小平的人想搜集他犯错的文字记录,结果一无所获。邓小平的大多数谈话或会议发言都不需要讲稿,这是研究邓的学者都会遇到的一个挑战。

傅高义唯一遗憾的是他从来无缘与邓小平本人交谈。他最接近邓小平的一次,是1979年1月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招待会上,来自政界、媒体、学界和商业界的中国专家齐聚一堂,庆贺美中两国正式建交,当时他离邓小平只有几步之遥。

傅高义知道有人认为邓小平 “独断专行”,“但故事的另一面,他让一个贫穷受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国家,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带领中国与世界接轨。所以想要公平地看邓的贡献,就需要公正地看待他的强硬。我很难想出在20世纪还有其他领导人像邓小平一样为如此多的人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

傅高义认为最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复出前他个人思想的著作,是邓榕(毛毛)写的两本书:《我的父亲邓小平》和《邓小平:“文革”岁月》。“她在书中描绘了一个十分正面的人物形象。”傅高义说,子女对父亲通常都会“说好话”,他得在不同讲述人对同一事件的记述中加以比较。

研究邓小平的英文版著作为傅高义提供了很好的起点。1984年至1988年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理查德·伊文斯根据自己和邓小平的会谈以及英国政府文件,写了《邓小平和现代中国的形成》一书,此书主要涉及邓小平在1973年以前的经历。

理查德·鲍姆的《安葬毛泽东》(Burying Mao)利用了1994年之前的中国资料和香港分析家的著作。傅高义则极少使用香港的报道,因为很难核实它们的信息来源。

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傅高义庆幸有两位得力助手,一位是任意——任仲夷的孙子,另一位是窦新元,曾在广东省经委工作多年。他们花了一年以上的时间专门收集大量材料。

傅高义阅读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邓力群、胡绩伟、杨继绳、宗凤鸣等人出版的著作。他也观看过记录邓小平的讲话、会见各种人物、出访各地以及和家人休闲的纪录片。助手甚至还按他的要求翻译了俄语文献。

“很多中国领导人与客人坐在并排摆放的沙发上会谈时都是目光直视,邓小平却喜欢转过身来注视与他交谈的人。”傅高义善于发现各种细节。

傅高义采访过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和邓琳、陈云的子女陈元和陈伟立、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和胡德华。长达两百多人的采访名单还包括江泽民、李锐、钱其琛、任仲夷等中国高层领导;也包括与邓小平有关的世界政坛领袖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吴作栋,澳大利亚前总理罗伯特·霍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前副总统沃尔特·蒙戴尔、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等。

虽然傅高义在1993年到1995年担任过与东亚有关的美国国家情报官员,但他保证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没有利用保密资料。

邓小平像个总司令

“邓小平的作息很有规律。他8点在家吃早餐,9点去办公室。他的妻子卓琳和秘书王瑞林为他准备好阅读材料,包括大约15份报纸、从外国媒体翻译的参考资料、一大堆来自各部委和各省党委书记的报告、新华社搜集的内部报道以及送交他批准的文件草稿。为了解最新动向,邓小平主要依靠书记处整理的情况汇总。文件在上午10点前送到他办公室,他当天就会批复。他不在办公室留下纸屑,这里总是干净整洁。”《邓小平》读来如同小说,当然所根据的材料相当可靠。

“强势、坚定、有条理。”2012年1月18日,傅高义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用了三个词来形容邓小平。

傅高义把邓小平与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以及毛泽东相提并论。与他们相比,邓小平“将完成近200年来中国所要实现的使命,即找到一条中国的富强之路”。

“在1979年1月的华盛顿国宴上,雪莉·麦克雷恩对他说,有一个‘文革’期间被下放的知识分子,很感谢自己在下放农村种西红柿的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邓小平很快失去了耐性,打断她说,‘他在撒谎’,然后向她讲述了‘文革’是多么可怕。”

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结束了毛泽东的时代:“邓小平像个总司令,他细心地监督着自己的作战计划得到正确部署和落实。”傅高义注意到,和毛不同的是,“公共建筑里基本上从不摆放邓小平的塑像”,“人们的家里也几乎见不到他的画像,歌颂他成就的歌曲和戏剧也很少。邓小平从未成为党的主席,学生确实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引用他的一些著名格言,但是他们并不花时间背他的语录”。

“邓小平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1994年春节。此后他的健康状况恶化,再也没有力气参加会议了。他于1997年2月19日午夜后去世,享年92岁,死因是帕金森氏综合征和肺部感染。他要求自己的葬礼简单朴素。毛泽东的遗体经过处理后被摆放在专门建立的毛主席纪念堂供人瞻仰,但没有人为邓小平建纪念堂。2月25日,大约一万名党员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江泽民强忍着泪水念完悼词。追悼会在电视上做了直播,有关邓小平生平的报道在此后数天一直是媒体的主题。按照邓小平的遗愿,他的眼角膜被捐出供眼科研究,内脏被捐出供医学研究,遗体被火化,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共党旗。3月2日,他的骨灰被撒入大海。”

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傅高义说:“就像一个成立了公司并掌管这个公司的人,邓小平开创了一场革命,他考虑到了建立一个机制所需的所有事情。”

猜你喜欢
傅高义
为美国与东亚之间搭建桥梁的哈佛大学学者傅高义逝世,享年90岁
“中国先生”傅高义,与中国结缘的一生
傅高义的重庆情缘
完成傅高义先生遗志
傅高义的巴蜀情缘
The Who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学者傅高义去世
傅高义: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
“他想要影响公众,影响制定政策的人”
傅高义 那个让世界理解中国的“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