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执娜 李爽 王蕾 阿拉木斯(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志愿者活动发端于西方,经过多年的探索业已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人力资本解决的基本途径。而在中国,志愿服务则经历了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各类大型活动志愿者大放光彩的曲折历程,志愿服务摆脱了“做好事不留名”的个人行为,过度到了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的群体行为。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和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中国的志愿者活动走向专业化和体系化。大型赛事对城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进入新世纪,政府和各类组织越来越认识到了城市志愿服务对城市的发展,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具有重要的意义,志愿服务的管理、培训、激励机制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志愿服务的热潮激励了许多青年人和社会有识之士投身社会志愿服务、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促进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号召,明确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希望各地区在自主探索、灵活实验的基础上,逐渐提供具有共性的经验。为了配合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广州于2009年3月通过并实施《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彰显了政府和亚组委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及规范意识,为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成为广州市构建城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一个重大契机。
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下对志愿者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志愿者”一词的英文为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志愿者是“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从事‘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而付出努力’的人或人群”[1]。在定义志愿者概念时,着重强调二个方面:(1)是强调自愿性,即志愿者的服务驱动力并非来自于外力的强迫,而是内心自主的选择;(2)是强调无薪酬,即志愿者在余暇时间里的劳动是不计薪酬的服务,也不求其他形式的物质回报。而国内学者则把志愿服务看作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内容。“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对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1]《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定义是:“自愿无偿地服务于人们群众生产、生活和其它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为。[2]”可见虽然国内对志愿者的定义也强调自愿、无偿,但更强调志愿行为的驱动力是来自良知、社会公德或内心信念。
志愿服务的种类非常丰富,小到邻里互助、扶危济困,大到参与社会灾难救助、大型节事活动服务都是志愿服务。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普遍脱离了英雄式的个人主义色彩而走向群体性、社会性更强的组织化道路,从而产生了志愿服务体系,即驱动和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所需各类要素的有机集合、协调统一的整体。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城市志愿服务成熟化的标志。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构建事物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要素的存在与协调组和发挥有效的功能,使得各种要素的发展合乎社会的需要。因此,构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点是了解整个体系中的要素特征。
牛奔在其硕士研究论文《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中,将志愿服务体系分解成五个要素,即志愿精神、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以及支持要素。其中,志愿精神是整个志愿服务体系的基石,是驱动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是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志愿服务的践行者、组织者;志愿服务是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行为要素,而支持要素则是志愿服务体系的保障。
失去了志愿精神,志愿体系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大型赛事的志愿精神一般都与赛会的精神、理念相得益彰。广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具体就是积极进取拼搏,和谐共存竞技。勇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一起来与和谐相呼应,更精彩则与激情盛会交相辉映。这条口号伴随着志愿者们的微笑活动和《一起来,更精彩》的歌声留在广州亚运会的每个赛场、每个城市景观、和每个客人的心里。
志愿精神的内涵往往与地域文化有关。如西方志愿活动从发展伊始就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以平等、博爱、行善为其主要特征。而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家庭、宗族文化为核心,很难达到博爱的境界。广东地区文化以岭南文化为主体,具有开放交流、兼容并包的特征,广泛吸收中西方文化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广东志愿者精神。著名志愿服务研究者谭建光认为:“广东省以及广州市的特殊社会背景,使广州亚运志愿服务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和活动体系,均有别于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更具有活力、更富创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3]
在中国,大型赛会(节事活动)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各类高等学校学生。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总人数已突破45万,其中在校大学生报名人数约占70%。亚运会志愿者中大学生也占到了64.5%(数据来源于王焕清,谭建光,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P26),深圳大运会同样以大学生为主体。大型赛会的运行目前基本按照奥运会较为成熟的场馆制运行,每个场馆钧设有人力资源部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负责。此外,大型赛事一般都是体育领域内较为有影响力的赛会,如奥运、亚运、世界锦标赛等,容易受到世人关注。因此大型赛事比一般社会活动更有影响力、聚集力,更能吸引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投身其中。
除了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意外,大型赛会一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要求较高,如道路交通、商业售卖、卫生防疫、餐饮住宿等。一般而言赛会除了选拔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赛会志愿者之外,还会组织大量的各类城市志愿者队交通、餐饮等进行指引服务。可以说大型赛会对志愿服务范围的扩展力、服务容量需求都比一般社会活动更大,可在短时间内集中城市大量的社会志愿服务力量。所以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是一个城市志愿服务的综合体现和整体检验。无论北京奥运会还是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人数、影响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
志愿者自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影响着志愿者的服务形象和质量,而严密规范的志愿组织、专业到位的志愿服务能力培训更是志愿服务质量的保证。大型赛会对专业志愿者的招募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如广州亚运会规定,志愿者须符合一下要求:“(1)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兼职或全职的时间保障;具有奉献精神;工作热情,尽职尽责;遵纪守法;(2)具有一定志愿服务经历的申请人或近两年参加过体育文化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者优先。”招募流程包括志愿者申请报名、材料审核、面试、测试、背景审核、岗位分配、发出录用通知等。全部过程可以说是组织严密、把关严格、全面要求、特长突出。正是这种精选的原则选出来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志愿者。
选拔结束后,大型赛会的人力资源部门及场馆运行部门还会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各项事务和能力的服务培训,如技术官员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等。培训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如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培训除了公共道德、礼仪、赛事知识的集中培训外,依托高校教学资源还进行了远程教育培训。进入场馆后负责人也要进行面对面的专项授课培训和实操演练。经过不同轮次和方式的服务培训,专业志愿者在短期内对赛会常识、项目常识、服务常识、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保障了赛事志愿服务的质量。
在赛时和赛后,赛会人力资源部及各场馆相关部门还会对志愿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既有效地激发了志愿者服务赛会的积极性,也使得志愿服务能够有效进行。
大型体育赛事除了赛事主体本身,还会关联到其他社会文化活动,如音乐、艺术、慈善等。因此社会志愿服务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岗位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如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主要分为三大类型,(1)赛事专业志愿者,主要直接为赛事提供服务,如技术官员服务、运动队服务等;(2)城市志愿者,主要为来访者提供城市指引、信息咨询等服务;(3)拉拉队志愿者,主要是为了烘托赛场气氛、营造和谐、热烈的观赛氛围而服务。这三类的志愿者服务领域涉及语言、交通、文化交流、餐饮、新闻、卫生医疗等领域,来自全社会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异质性非常强。
此外,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活动专题有多个,如“大拇指行动”志愿服务,由广州市文明办、团市委、亚组委志愿者部共同主办,发动广大市民继承和发扬“微笑广州”的精神内涵,号召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让、互帮互助。为了表示感谢和鼓励这些文明行为,志愿者们会给人们竖立一个大大的卡通大拇指形象。这一活动深受市民赞扬,即便在亚运会结束后,也还可以看到大拇指在城市的车站等地方继续鼓励人们文明友爱,生动诠释了“和谐亚洲”的办会理念。另一个成功的志愿活动专题是“亚运天使”礼仪服务。竞技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庆典文化,礼仪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公民素质的体现。体育礼仪更是体育比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志愿者开展了“亚运天使”活动不仅是一次选秀活动,更是一次宣传亚运理念、唱响“一起来,更精彩”亚运志愿者口号的具体实践。该活动立足广州,辐射全国,形成全国八大赛区,历时两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礼仪知识大普及,充分体现了体育比赛的影响力。
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体系最具优势的就是支持要素。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得益于强大的政府和社会支持,令西方国家赞叹不已。与北京亚运会志愿服务模式不同,广州亚运会在支持体系上有几个特色。
(1)政府倡导、社会运行。广东省党政部门、广州市党政部门均高度重视亚运志愿者服务工作,但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政府直接干预方式,只是出台相关政策,给出指导性建议支持和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服务广州,服务亚运的氛围。在实施上除了依托各类学校的团青组织以为,更多的是靠社会化运作来完成。其中,各类社团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亚运志愿服务过程中,在广州赫赫有名的赵广军志愿服务团队、启智志愿服务团队等知名志愿服务社团均与亚运会志愿者部联手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领域,获得了新的锻炼。同时,在亚运筹备期间,通过宣传和引导,新成立了“传说广州”志愿服务队、自行车服务总队等。广州还依靠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广泛吸引来自澳门、香港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加入亚运志愿服务的大家庭,充分体现了“一起来,更精彩”的理念。
(2)市民化运作。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多志愿服务信息,满足不同人群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实现了“参与、共享亚运”。
正是通过北京奥运会人们才了解了志愿者的很多常识,更多的人知道了志愿者这个名词。大型赛事最能吸引公众注意力,与大型赛事相关的事物容易引起民众的兴趣。而且大型赛事与其他领域的关联度较高,能更广泛地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通过严格的筛选、专业化的培训加上经历了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在办赛城市能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化程度较高,数量颇丰的志愿者队伍,这是其他社会活动在志愿者培养方面所不能比拟的。
通过大型比赛,志愿者组织要有效开展活动必须遵守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接受社会高度的关注和监督,这些都有利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使城市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趋向成熟。
大型赛会的关联性决定了赛会志愿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一些平时志愿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的服务组织,如交通协助、热线电话等在赛时可能参与到其他相关领域的服务中,大大丰富了城市社会志愿服务的内容。赛会本身的志愿服务也是一项有趣、充满挑战的社会志愿服务。
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个领域的有效协配合。志愿活动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可以加强不同领域服务之间的了解、交流,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各项内容与城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要素吻合、一致,是城市志愿服务体系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大型赛事,城市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得到扩充和锻炼,各个支持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更促使城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协调运行。
[1]牛奔.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二北京体育大学,2011.
[2]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Z/OL].http://www.gdvolunteer.org/2006.
[3]王焕清,谭建光.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