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娟
(吉林省体育局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 吉林长春 130022)
“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完成专项训练和比赛的机能能力。近些年,不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训练实践中,体能训练都受到教练员的青睐。由于自行车项目是一项以体能为基础的周期性速度耐力项目,因此,对于自行车项目专项体能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自行车项目的竞技水平意义重大。
自行车比赛分为场地自行车与公路自行车。在多次的国外大型比赛中,我国运动员都明显存在体能方面的不足:在长距离项目上,运动员长时间蹬踏能力不足;在短距离项目上,速度耐力缺乏。这些都是制约我国自行车项目运动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自行车专项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从事自行车项目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动员与协调机体各器官与系统,完成运动负荷的能力,是在符合专项身体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自行车项目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机能水平的综合体现。
作为奥运会项目,自行车项目的比赛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于运动员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体能类项目,专项体能必须体现出自行车项目的运动特征。自行车项目是一项人车结合的运动项目,在不同的比赛中,排除运动员个体与器械的因素,运动成绩体现出的是运动员驾驭自行车的能力。该项目的专项体能包括:在高水平骑行技术基础上的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与专项耐力。
力量指人体克服外界阻力做功的能力。自行车项目比赛都是从静止开始,并克服外界阻力,逐步达到并维持较高速度完成比赛。因此,力量素质是完成训练与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与保证。在骑行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蹬踏动作来克服地面摩擦力与空气阻力。因距离不同,专项力量表现为短距离下肢的快速力量耐力与长距离的长时间肌肉耐力,上肢表现为长时间静力性力量耐力。在骑行过程中,快速敏捷的蹬踏动作的能力来自下肢前后群肌肉的协调交替收缩与舒张,维持下肢肌肉功率的持续性高水平输出。因此,在自行车项目训练与比赛中,绝对力量的提高不代表专项力量水平的提高,只有在高速度骑行频率下表现出来的蹬踏力量才能有效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在运动员从出发到达到最大速度,大约需骑行300m的距离,因此提高下肢力量的力量训练一直作为力量训练的重点。但是,对于国内高水平自行车运动员的等速力量研究表明,运动员下肢膝关节的屈伸肌力量明显偏低,提高运动员股四头肌与小腿三头肌的快速力量,有助于短距离的运动成绩。在不同坡道,结合不同齿轮比率的变化方式进行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带动传动比的能力。在专项训练方法方面,要以各种快速及爆发式为主的动作形式为主。在训练实践中,增加基础力量训练,减少大力量训练的比例。长期的大力量训练会导致运动员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易产生错误的技术动作。提高小力量的动力性力量练习比例,提高神经系统对于肌肉收缩与舒张转换能力的调控,提高骑行过程中的动作频率。在组间歇之间,保证休息充分,以持续时间短的小传动比高频率的速度力量练习为主。专项力量训练后一定要配合适当的拉伸练习,防止跨过关节的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的降低。
自行车项目从本质上说,是一项竞速项目。快速与激烈是其突出的竞技特征。因此,速度一直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短距离还是长距离,不管是场地还是公路,快速提高速度与维持高速度骑行状态都是训练的重点。自行车项目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表现为短距离项目中的速度耐力,特别是行进间的加速能力和突然起动能力;长距离项目中的建立在技战术基础上的变速能力。
提高速度的训练一般采用是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方法,针对不同的项目,速度训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近些年,我国选手在短距离项目上有所突破,也受益于爆发力训练手段的比例增加。从短距离的场地比赛来看,在场地争先赛、凯林赛中,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以间歇训练为主;计时赛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原地起动能力,多以爆发力训练为主。
耐力分为一般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公路自行车项目属于中长距离周期性耐力项目,专项耐力表现为建立于一般有氧耐力基础上的高速耐力。在运动实践中,具有良好一般有氧耐力的运动员,专项耐力不一定好,但一般有氧耐力差的运动员,专项耐力一定不好。有研究表明,赛前高强度的速度耐力训练是专项成绩突破的关键。
有氧耐力指的是运动员在依靠能源物质的有氧化所提供的能量维持体力,完成运动负荷的能力,是运动训练与比赛的主要能量支持系统。有氧代谢能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以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是自行车项目公路及长距离场地运动员改善有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中长距离自行车项目,专项耐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
在训练实践中,必须以一般有氧耐力的训练为基础,重点突出专项耐力的训练。对于短距离计时赛来说,对于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要求更高,它的专项性体现在维持高速度的耐力方面。因此,在训练负荷的监控方面,必须注意强度问题,有学者提出:大量的平均心率为170次/分的负荷强度训练,是提高自行车项目有氧耐力的保证。
无氧代谢能力指的运动员在快速、激烈的运动中,由于机体内摄入的氧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量,体内的能源物质(糖),在短时间内,通过无氧酵解提供大量能量并产生大量乳酸的能力。对于争先赛与凯林赛来说,无氧耐力所提供的短时间,大强度的能量供应系统对于提高专项成绩意义更大。
因此,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特征为长距离项目需的高速有氧耐力与短距离项目所需的无氧耐力,尤其是短距离项目,在弯道与开始启动过程中自行车骑行技术与速度耐力的协调配合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运动员与自行车相结合的项目,除自行车好坏等器械因素外,运动员的骑行技术与专项体能的配合对于提高运动成绩也十分重要。对于不同运动员来说,骑行技术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骑行姿势为:身体前倾,腰部稍屈曲,头部要不过分伸出,两臂屈曲,肘关节略向左右两侧分开,两侧膝关节略屈;正确的蹬踏技术能够使运动员更加放便、轻松自如的操纵车子。对于弯道骑行技术,国内许多运动员都存在在高速度骑行状态下,因其上肢力量不够,造成运动员对自行车的操纵能力不足(上身晃动幅度大),主动处理人与车之间的关系的意识不强,动作被动,为维持身体平衡,不得不降低速度。由于领骑与跟骑时的风阻不同,所以战术安排对于团体项目的运动成绩的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当跟骑距离为3.6m时,后面的运动员的阻力为个人骑行时的75%,这对于安排不同强度的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蹬踏动作是自行车运动员前进的唯一动力来源。因此,在自行车运动技术中,蹬踏动作是最复杂,最困难的动作。在圆周蹬踏过程中,自行车牙盘各点的瞬时角速度越趋于恒定,越有利于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发挥。
自行车项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包括在高水平骑行技术基础上的专项力量,专项速度及专项耐力,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上肢表现为长时间静力性力量耐力、下肢的快速速度力量耐力与长时间肌肉耐力。短距离项目专项速度表现为行进间的加速能力和突然起动能力;长距离项目中的建立在技战术基础上的变速能力。中长距离周期性耐力项目,专项耐力表现为建立于一般有氧耐力基础上的高速耐力。在弯道与开始启动过程中自行车骑行技术与速度耐力的协调配合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吴向军.提高无氧糖酵解训练与自行车短距离运动成绩的关系[J].山西体育科技,1997(3):22-26.
[3]夏春晓.发展短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03-107.
[4]吴向军,李家旺,周广科.提高无氧糖酵解训练与自行车短距离运动成绩的关系[J].山西体育科技,1997,19(3):22-26.
[5]史宏.场地自行车——公里计时赛专项耐力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7,16(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