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浓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21世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是人才辈出、激烈竞争的时期,要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各专业、各领域的人才,关键在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体育界专家学者对体育教学理论、方法、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的方兴日盛,其取得的伟大成果,一方面促进了体育教学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另一方面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进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如“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新体育”的提出和实施。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在改革成功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弊病。集中表现在许多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目标不明、理论不足、方法陈旧等缺点。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理念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学校体育功能的发挥与完善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一些学校体育研究者和体育教师认识不足、理念缺失,导致教学指导思想上产生混乱。一方面将学校体育要坚信健康第一的精神,理解为体育教学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将学校体育狭义的理解为体育教学,因为学校体育的外延要比体育教学的外延更广、更宽泛,它更换了健康第一理念的主语,势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实践执行中的误区。另一方面认为健康第一的精神与体育课的“三基”教学相矛盾。其错误在于,课改后体育课程的“三基”(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的三基简称新三基)是: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而健康第一表现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通过我们理解不难发现“三基”并不与健康第一的理念相违背,且“新三基”就是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对“旧三基”革新的基础上提出的。
创新作为体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一种理念,不仅能使教师掌握更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更多兴趣,开拓其思维空间,体会阳光体育的味道。然而,体育课该怎样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系列问题仍然是目前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一些体育教师为了践行创新理念,从创新的本义出发,过分强调“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创新,顾名思义就是课的形式新、教学方法新、手段新等,忽视了“新”的实际意义,即要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弘扬体育精神。不能过分依赖于先进的教学设备,他们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具有时效性,只能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学生对体育的乐趣,真正的创新是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收到的实际效果。
《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国家和政府要逐渐普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弘扬终身体育的精神,成为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应对不同问题的“体育健儿”。那么,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学生的终身,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加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使之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体问题能够具体分析与解决。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认真发掘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有利因素。而且,虽然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体育教学中的大多数模式仍然是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轻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形成“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消极局面,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烦。
针对这些误区,找出解决的措施才是关键。
(1)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实处,扎根到每一节体育课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良好养成;学生也要从自身出发,增强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健康。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学生坚持锻炼并持之以恒的前提。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挖掘体育精神,体验体育所带来的的无限乐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激发学生运动潜能,活跃运动细胞,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发挥。
在体育课程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每一个单独个体的存在,具有不同的个性,存在不同的需求,要在课堂上使每一个学生受益,不落下每一个同学,就需要在分析不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找出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内容的的设计到学生反馈性评价的每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更多机会参与课堂,更多概率掌握课堂走向,向老师提出更多提问,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欢乐中学到知识,能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提高体育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
优化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使教学内容推陈出新,选择最优的教学模式。对每一节课要试想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组织的诸如游戏、知识竞赛等项目要设置编排的不同,在充分借鉴学生意见和愿望的基础上,克服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摒除以往的体育教学就是运动技术教学的错误思想,从而改变“问学生为什么扔铁饼,教师教也”的窘境,形成学生每每向往体育课、憧憬体育课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治学、治国、处世态度。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教学之路。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差距,贫富分化仍然存在,使得体育教学的改革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教育水平就要有不同改革措施相适应,改革要有针对性。而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欧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性质上就存在着本质差异,因此就不能全盘照抄体育事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有所借鉴、有所选择,剔除不符合我国现代化体育精神的部分,吸收其优秀部分,适合本地土壤,这样的体育教学改革才能获得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活力源泉。在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今天,在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行的今天,创新的意义仍然很深远。创新并不是放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凭空想象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的有利因素基础上,打破传统,继承传统,进行创新。即是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局面,继承其优良的教学方法,并大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在探索中优化教学模式。
[1]邢树强.新时期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1(6):63-64.
[2]吕新颖,段子才,王丽,等.对我院体育课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3]张兰英.论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
[4]杨建运.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
[5]严精华.对全国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3):57-58.
[6]黄松峰.高校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