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平
(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大学的教育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未来,大学孕育着国家的希望,孕育着国家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所以大学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的体育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观察的问题。我国当代大学体育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当代大学体育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文化本位”的思想来探究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的探讨。
根据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较之过去数10年间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都有了足够的进步。也就是当代大学生的身高和体形都较之过去的大学生优秀。按照正常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身体形态的提升应该伴随着身体的力量、速度、持久力等方面素质的提升。但是当代大学生在该方面的数据却是令人担忧的,相较于身体形态的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反常的下降。这种现象也就是比较通俗化的体虚,大学生空具外形良好的身体,但是身体本身的本质却是虚弱无力的。2010年以来,经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普查数据进行比较,相较于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比较,能够明显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了下降,但是身高和胸围等身体形态数据却是保持着稳定的上升趋势。这种反常的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从小的营养条件较之过去的大学生良好,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体育锻炼缺乏,导致了身体形态上因为营养的补给足够产生了增长,但是身体素质却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反而出现了下降。在当代大学生里面不乏“宅”一族,就是那类厌烦体育锻炼,沉迷于电脑,不喜欢户外活动的大学生的总称。这种“宅”一族的出现是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度不健康。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没有对外界有足够的了解和接触,一方面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另一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会产生极度不利的影响。
当代大学体育的教育情况也是令人忧虑的,因为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大部分都有身体虚弱的情况留下,大学体育的教育是否得当是决定大学生的身体能否摆脱高考的虚弱症状的关键,也是日后工作生活的身体基础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学体育的教育的项目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是足球、篮球、排球之类,着重于技巧性和竞技性的体育技能的教育。大学生对于这种体育教育本身就没有带有很大的兴趣,这种时候再用技巧性的教育,无法有效的激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就没有办法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时间。
大学本身作为一个弘扬体育文化的一个极度优良的环境,应该拓展更多带有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比如民间曾经盛行的“舞龙”、“舞狮”之类运动。这种体育运动都带有浓郁的文化色彩,是我国人民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运动,通过学习这种体育活动能够更好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学习和体会过往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的文化。但是就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来说,这种运动几乎是杜绝的,体育似乎变成了一项死板的单纯的锻炼身体的一项活动,缺失了过去的运动的文化的特色,也缺失了人文的风情。大学体育项目的单调,一方面不利于体育文化多样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的提起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死板的运动模式,带来的只会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低迷。
体育运动从一开始是人类从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中,根据生活中的活动,创造出来的提升自身和完善自身的身体活动。从很多体育活动中都能够看到自然的痕迹,比如舞龙就是人类秋收之后的庆祝活动,可以表达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感谢和对收获的喜悦,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对自我产生一个有益的提升。而许多竞技类的体育运动就是比如足球,就是过去的蹴鞠,在古代是一种娱乐活动和锻炼身体的方式,其中蹴鞠的作用是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也能够娱乐大众,给人们一种积极快乐的心理暗示。在种种的体育运动中都能够看到体育活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体育运动里面体现的人对于自然的思考和奋斗和人对于自身的不断追求和提升。但是,随着近年来竞技性体育运动的盛行,体育运动的教育也越来越趋向于技巧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形成,有其优点,但是缺点却更加明显。首先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技巧性的学习明显是枯燥而需要良好的耐性和毅力的,这一点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而言都是很难达到体育运动的学习要求。体育运动的技巧性的学习固然对于体育运动过程中获胜是有着很显著的作用,但是体育运动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它的意义不是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快感,而是能够在体育锻炼中锻炼提高了身体也愉快了心情。就这两点来说,当代大学体育的教育都是脱离实际需求的。另外,体育运动的精彩远不止竞技体育,如果大学体育的教育只是局限于竞技体育的教学,那么那些值得流传的体育文化的精髓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流传下去。比如“舞龙”和“舞狮”,“人龙舞”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就在大学的教育中绝迹,大学体育教育中所不重视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体育运动中最具文化气息的文化种类。
大学体育的教育应该是以人文为本的,从“文化本位”来说,缺少了文化的内涵的体育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身体的活动,失去了体育运动本身对于自然的领悟和搏斗的精神,失去了体育运动本身对于自身的提高和愉快心情的作用,体育运动将会变得苍白而乏味。如果当代大学的体育教育,能够加入诸如“攀岩”之类的富有人文色彩的运动项目,对于体育教育的文化性而言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所学习到的不单只有技巧性或者技能性的能力,还有对于体育运动创造的时候对于自然的搏斗和思考的人文精神,也能够更好的获得体育活动给人所带来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良好影响。
大学体育所缺乏的以文化为核心的体育活动的精神,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拓展来改善。通过提高体育锻炼的项目的可选择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给当代大学生。而具有人文色彩的体育活动,较之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更加能够激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以文化为根本来进行大学体育的教育和学习,提高了体育精神的学习,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锻炼的将不止是身体,还能够从体育活动的进行中学习到人类文明中不断完善自我,与自然拼搏,通过运动感悟自然的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将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同时体育运动还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在体育运动上很容易就能够看到人类社会的影子。其中有很多球类运动都有作为社交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我们能够了解人类社会之内的文化特点。比如,过去就有毛主席的乒乓球外交这个先例,体育活动的社会文化的气息也是极为浓郁的。大学体育教育应该贯穿“文化本位”思想,让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达到学习社会文化的目的,能锻炼了身体,也提高了学生们沟通的能力,社交能力。就以上的要求,大学的体育课程应该加入多种集体运动项目,同时应该加强体育教育课内的人与人之间的运动之间的交流,通过体育的锻炼,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大学生的社交锻炼机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交文化的学习。
体育运动的根本并不是单纯的身体的锻炼,现代节奏紧密的生活扭曲了体育活动本身的意义。体育活动本来是一项透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活动,是人类通过与自然的搏斗,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对人的身心都有着巨大益处的活动。体育活动的本意不是为了能够获得强大的竞技能力,而是通过体育活动,了解自然,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提高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修为,以更加健康、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迎接生活之中的挑战。
当代大学体育的教育受到现代体育竞技的氛围影响,教学趋向于竞技体育的技巧性的学习,忽略了“文化本位”的体育的精髓所在。通过体育的内在的文化的学习和感受,能够学习到过去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对于自身的改善和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群体的内部交流的能力,对心情的积极调节能力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掌握的能力。大学体育教育更应该从“文化本位”的思想入手,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冀生.大学之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