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华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50)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被引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来,由于新引进项目的趣味性、时尚性跟相对枯燥的田径项目比较,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田径项目就此被冷落,“田径是运动之母”,这是体育界公认的真理,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掌握都是以田径训练为基础,柔韧、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等各方面素质达不到要求,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田径运动在高校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却受到冲击,学生体质差和田径运动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息息相关,为此,针对目前大中专院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以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大学园区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学院等几所大中专院校的1500名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1.2.1 问卷调查法
主要针对大中专院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90份,回收率为92.7%。
1.2.2 访谈法
主要是对部分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以及大中专学生进行访谈。
1.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近几年来有关我国高校田径运动普及、教学、赛制领域,研究的相关书籍、论著、文献资料。
1.2.4 逻辑分析法
从逻辑学角度对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
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中,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通过对广东省一些大中专院校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所调查的1500名大学生中,只有100人选择田径课,只占被调查人数6.7%,因为选田径课程的学生人数太少,所以只能取缔田径运动课程。同时,通过其它文献资料也了解到,除了广东省之外的其他省市也有这样的问题。例如:湖北省部分大中专院校被调查的400人中,喜欢田径运动项目的只有12人,占被调查学生的3%;辽宁省43所院校25个省市自治区被调查的2505名大学生,选择田径运动项目的也只有41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64%,在所有体育项目中倒数第一。综上所述分析得出:由于该项运动本身枯燥单调,并且趣味性不足,导致选修田径课程的学生人数太少,部分大学本科院校也取消田径课程,大学本科如此,大中专院校在校时间只有3年,学习时间更短,除了田径训练队外,田径课程很难开展,因此,对田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的田径课程教学模式过分偏重于竞技性,强调对运动技术的教学,而忽视健身方面的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田径教学枯燥、乏味,课程本身缺乏创新,教学手段单一,运动技术难度大,缺少趣味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完成的,长此以往,学生对田径产生了一种厌烦的情绪。因此,田径课程在大中专院校有逐渐被取缔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学者重新改进教学模式来增加田径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但是效果不明显。
此外,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足,学生从进入中小学开始就认为田径运动是竞技运动员的事情,忽视了它的健身功效,教学模式单一,过分重视运动技能的训练,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连贯性,严抓跑、跳、投的技术要领,对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没有起到很好的发展作用,正是由于此种教育观念,使学生望而生畏,甚至厌恶田径,本来田径是促进人体质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田径种种的考核制度,限制了选修田径课程的人数,甚至一部学生认为自身的身体素质太差,根本过不了田径课程的考核,因此放弃选择田径。
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跑、跳、投的能力,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现有的田径教学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田径技术的教学,目前这方面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是户外田径训练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融入到常规的教学中来,我们可以拓展大学田径课程教学的内容,除基本的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术原理,田径类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类健身理论与方法外,还要拓宽户外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如户外运动的概述、识别地图、设计和编制路线图、越野比赛的规则和方法,组织小型比赛的组织方法和注意事项,野外生活概述,野外生存生活的概述,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自救等等,还可以积极开发和引进像攀爬类技能的攀岩、爬梯、爬杆、野外生存等实用的运动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固定课室上课,多开发一些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保证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正常实施。此外,加强组织与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中专院校体育田径中的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竞技性强,教学内容注重运动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厌烦田径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田径的内容的改革,除了要教会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要加设田径系统健身功能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田径健身的基本理论知识,淡化运动技术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倡导快乐体育的开展,分不同层次进行考核,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田径教学中来,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目前高校的田径赛事遵循以往的模式,每年学校举行一次校运会,赛事举全校之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说是学校很重视的一场赛事,它为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毕竟这种大型赛事竞技性强,而且参加赛事的人数有限,都是各班选举出来的精英,因此一部分人只有看的份。另外,田径赛事纯属体能竞赛,很大一部分人自身体质有限,所以只能望尘莫及,因此,要推动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必须改革田径比赛模式,多举行一些田径赛事,举行一些大众比较能接受的比赛形式,例如举行越野赛、公路赛、校园接力比赛等等赛事,相信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会积极参与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可以将田径课程设置为2周一次或者是每月一次的主体运动,课余时间用于练习指导。也可以把田径的某几项融入到其他体育项目中去,进行渗透性学习,逐步增加学生对田径的热爱程度,从练习田径提高身体素质来促进其他专项技能的掌握,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项体育项目,例如有人偏爱篮球,就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穿插田径的专项考核,为了把篮球学好,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进行专项田径训练来提高自身体质,从而提高篮球水平,以自主学习为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田径的学习中来。
田径课程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田径队训练是以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两种的教学模式、宗旨都截然不同。为了体现田径的竞技性,可以在学院中选择比较优秀的苗子,以兴趣为前提,加入田径队训练,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人才。
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不断深入,大中专院校要抓住这一机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拓宽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田径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田径比赛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田径运动项目的复兴作出贡献,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5.
[2]史辙,宗爱华.对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3).
[3]孙德友.普通高校选课制对田径教学的冲击与应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
[4]施文忠,陈诺娜.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与教改对策[J].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2,12.
[6]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国家体育总局文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