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孝国
(南京审计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1815)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①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
兰孝国
(南京审计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1815)
就目前学校的授课情况而言,武术在学校中的教学方式多表现为西方体操的模式,这种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掌握中国武术的精髓所在。为了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武术艺术,武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武术教学改革“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简单阐述了目前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分析了指导思想的内涵,并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学校 武术教学改革 指导思想
武术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是我国的国粹,更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代表。武术教学在多年前就被列入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作为富有名族特色的一门学科,武术理应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学生在校课业压力大,并不能很好的掌握武术的精髓所在。目前武术教学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在授课中并没有突出武术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不能很好反应武术的整体技术体系、教学方式多为套路教学、教学手段单一等。因此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是必然的,只有根据“谈话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优化武术教学改革,才能将武术在学校教学中发扬光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武术教学也有了相应的调整,面对新形势的发展,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于新课改要求。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许多学校在武术教学中只注重套路技能,不注重武术本身的实用性,致使学生认为武术学习没有很大的用处,因而忽略了武术学习。
在教学观念上,仍有许多学校看重统一要求,将武术教学变为体操模式,每位学生都是一板一眼的进行整齐划一的动作,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用到教学器材来辅助教学是可行的,但一些学校过分注重机械的身体上的练习,忽略了教学改革的运用与实践。这种教学观念严重落后于新课改标准,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现如今,学校教材的改革随着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教育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武术教材的改革成绩喜人。但在欣慰之余,我们应冷静的面对改革带来的一些弊端。教材的建设虽然更为详细,但仍旧不适应于新世纪我国对人才方面的培养规格,具体表现教材的使用性方面。教材的编制过于理论化,忽略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教材内容较为陈旧。
如今的武术运动教学在教材中只选取了套路的教学,教材的便携性是是按照套路运动形式来进行编写的。许多学校的武术教学都是简化模式,只教会其中一两招,其余的统一用套路替代,像是简化太极剑、简化太极拳等。将这种套路化的教学作为我国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一来无法有效提起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二来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掌握中华名族武术传承的精髓,也达不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套路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学习体操一样,会感觉到乏味、枯燥。因此,套路教学缺乏实用性,并不能起到传播武术知识、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
所谓的淡化套路,并不是指不能按照套路才教学,一定的套路模式是教学的需要,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淡化套路不等于不要套路,而是要突出武术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既体现武术的实用性,有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定的套路掌握,同时还可以继承我国的民族传统,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愿意去学习武术,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武术教学课堂,真正掌握教学内容。
现如今的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套路,且动作复杂,学生学得困难。教师在授课时一味的为了赶进度,学生只有机械的将套路背下来去应对考试,这样一来教学的初衷被违背,就像是买株还珠一样,取舍不当。
武术在早期是没有套路的,规范一点的套路出现在明代,套路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记忆以及教授的需要,是辅助武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现如今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套路放在了主要地位,反而忽略了学习方式与锻炼方法,从而让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武术教学事倍功半。
这里的突出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突出武术本身攻防性能的方法;二是突出武术前身健体功效的方法。(1)突出武术的自卫性,是武术技术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行之有效的对武术教学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招、解招、拆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组合动作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攻防含义,增强学生自我防卫的意识。(2)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武术是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方式。武术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练、自学的兴趣,从而让身体的各项技能达到标准。
武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武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所谓的强调应用,就是要强调武术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进行武术课堂学习之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有效的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武术教学需要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模仿能力,让学生自主理解武术教学的精华。学生通过上武术课程,能够培养对武术的兴趣,认识到武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武术学习是可以学以致用的,这样才能提高对武术的兴趣,保障武术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通过武术课程,在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与兴趣,在课堂上的学习中感受我国的体育文化,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与爱国主义情结,传承并弘扬我国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1)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可接受性与科学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应武术运动的发展,要主动去使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以及身心发展,要让学生能够接受、适应。(2)教学内容要具有代表性与基础性,不能太难,否则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武术的教学。在武术内容的选取上,要选用有针对性的、基本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3)要注重武术的实用性,在突出武术文化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武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武术攻防结合的特点。(4)要注重武术教学的系统性。在教材的编排与课时的设置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武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安排。同时,在教学上要注重学习与传递的递进关系,由简到难的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知识与动作的掌握情况。(5)强调地域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们可以根据当地特色来选取教材。例如广东省学习南拳、河南省学习少林武术、湖北省学习武当拳等,根据当地特色来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加学习武术的兴趣。这样具有地域性的教学更能够充分弘扬我国民族的武术特色。同时,随着全球化经济与信息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武术教学也应该融入一些世界上其他技击项目元素,像是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因此,要有效结合地域性与世界性,不断更新与充实我国武术教学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色。
武术的教学并不一定要老师做示范,学生一起模仿练习,教师可以设置多种教学手段,以符合当代教育需求。加强对武术教师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武术教师对武术教学方法的认识和重视。要选择比较简短易学,但具有代表性的武术动作进行教学,将武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根据本校、本地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采取一些实用、短期、速成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从而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的教学要从基本功练起,学习基本动作,再组合成武术套路。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强调武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武术教学中的内容。武术并不仅仅教授肢体上的知识,还应让学生了解武术中蕴含的武德,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武术中的节奏美、劲力美,让学生得到武术的享受与熏陶。同时通过学校武术文化教学,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自身修养和塑造全面的人格。武术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态。充分利用武术的育人功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 张永岐.论学校武术教学的困境及其出路[J].世纪桥,2010(21).
[3] 张金杰.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科技信息,2011(6).
G852
A
2095-2813(2013)09(c)-0136-02
兰孝国(1982,9—),南京审计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