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君 李峰
(1.嘉应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2.梅江区梅州中学 广东梅州 514011)
梅州城区是广东省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客家之都”。近年来,梅州市财政部门积极筹集资金、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绿道建设,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新梅州”的目标要求,把促进绿道建设与宜居城乡建设和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口号,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把梅州的山水风光、客家特色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串联在一起,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运动、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绿色长廊。目前,以梅州城区为核心,以梅江为纽带,以建设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为目标,优化一城两区,美化一江两岸,实施森林围城,凸显“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组团发展、文化名城”特色,建设森林中的花园城市。梅州城区18公里公园绿道已经建成,百岁山——黄坑18公里自行车绿道也已建成,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健身观光的好去处。绿道建设是实现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是市民休闲健身热潮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对城区居民的休闲健身行为的转变起了极大作用。
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它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1]
这类绿道是指沿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山脊线而建构的绿道。目前梅州城区主要有百岁山、泮坑风景区、梅花山、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的登山绿道。
利用城市河流、小溪、泄洪道、水渠、海岸线、生态湿地等,在河流两侧留出足够绿地空间的基础上,对滨水空间作进一步的规划。梅江是客都梅州的母亲河,一江二岸的建设,凝聚了梅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建设者的心血,是梅州城区绿道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建好沿梅江河的嘉应桥头公园、滨江公园、归读公园等7公里的自行车绿道。给市民提供游憩休闲健身的场所,自行车在绿道上环绕一圈,不仅感受到客家文化内涵,而且沿线两边绿意盎然,时不时还能闻到桂花香、白玉兰香的花香,感受“慢生活”带来的幸福。
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以梅州城区原有公园如剑英公园、文化公园为基础,绿道建设以湖为中心,将环湖路改造成自行车道,使建成的绿道与公园、绿地、道路、水系等景观相结合,使绿道网融入城市建设中去,彰显客都梅州城市特色,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提供场所。
梅州城区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建筑独特的黄遵宪故居和客家围龙屋,有泮坑公园和千佛塔景区,自然景观、地方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在一起。将这些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串联成线,并与农家食肆、宾馆、休闲中心连成一体,展示客都梅州的江湖山水、田园风光、果园草梅、竹林幽径、农家风情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2]
绿道连接城市与乡村,将绿地、林地、农田、果园、民宅、水景等巧妙融合,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通道。绿道建设既是改善民生的措施,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适宜居住的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理想场所。绿道绿树香花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绿道能够引领低碳、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慢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梅州居民享受慢生活的观念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没有汽车、摩托车争道,路的两旁还有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自行车绿道建成使自行车运动成为梅州居民新的休闲健身方式。据了解,目前梅城已建成约18公里长的绿道,分布在剑英公园、文化公园、嘉应桥头公园、滨江公园、归读公园等5个公园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总长18公里的黄坑——百岁山自行车绿道是梅州城区结合客家特色乡村投入新建的城郊型绿道,途中有黄坑水库、高涧观音、百岁山、天伯公等知名景点,又有结合山型水势,专门在绿道沿线建设完善的休闲驿站、农家乐、古色小桥和健身公园等设施,沿途绿树成荫、果树遍野、溪水叮咚、鸟语花香,是近年来新开辟的休闲健身场所。据当地村民介绍,近期以来,每天到黄坑——百岁山绿道骑车游玩的市民不少于1000人。[3]黄坑——百岁山自行车绿道弥补了在公园里绿道太短,没有坡度,运动强度明显不够的不足,让不同的人群有更多选择。梅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拆围建绿”的工作部署,在新县城行政区建了一条3公里长的绿道与梅花山公园连成一条总长15公里的自行车绿道,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梅州城区绿道建设同时也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广场,绿道广场的建设极大推动了广场舞的发展。绿道广场处处绿草茵茵、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千姿百态,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群众健身的最好场所。据市体育局不完全统计,目前梅州城区大大小小广场舞活动点至少有80个,大部分有群众自发组织,大的有800多人,小的有10多个人,其中大部分的广场舞活动是在绿道里面,如文化公园、归读公园、剑英公园、滨江公园、院士广场等。广场舞场地不受限制,内容形式多样,有健身操、太极拳(剑)、秧歌、腰鼓、舞蹈等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特别喜欢在绿道广场健身。在归读公园的逢甲书屋旁,有一个主要由中老年组成的,人数在70~100人之间的群众健身团体,她们以民族舞和塑形舞为主,每天坚持不懈,乐在其中,她们选择在绿道广场健身,就是绿道广场空气好、场地好、气氛好。据体育局领导介绍,目前梅州城区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大,他们对广场舞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引导和支持,比如培养广场舞健身骨干,为广场舞健身运动服务;每年给群众健身团体发放补助,不定期开展健身展示会等。[4]在2012年国庆节举行了梅州城区晨晚练点健身展示会,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最后有12支队伍进入决赛并在院士广场进行展示,极大推动了梅州城区广场舞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掀起了热跳广场舞的高潮。
近几年来梅州城区新建或修建登山绿道主要有百岁山、泮坑风景区、梅花山、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绿道。登山绿道依山而建,全程树阴掩映,蜿蜒跌宕,有起有伏,空气清新。市民在欣赏沿途风光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倡导大家踊跃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列,遵守公共道德,爱护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位于梅州市城东的百岁山,是梅州登山运动爱好者热衷的地方,自山脚到山顶,一条宽2m,台阶有1459级的水泥路延绵向上直通山顶。
每天来此爬山的市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络绎不绝,享受山野天然氧吧的“慢生活”的情趣。泮坑风景区位于梅州城区南郊三角镇,距市中心仅4公里。这里山高水幽、林密泉清,素有“梅南胜境”之美誉,被誉为城区绿色大氧吧。
徒步运动(散步或跑步)一直以来是市民最常规的运动方式,绿道建成使这一传统的健身方式成为经典。广东省副省长、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林木声坦言:“绿道网就是要让节奏慢下来,获得自身的平衡与和谐,保障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确绿道已经楔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并主动选择绿道游、绿道休闲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绿道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称赞。在天蓝水绿、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绿道里进行徒步运动,不仅可以远离机动车的尾气的影响,使人心旷神怡,又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充满幸福感。绿道某种意义上破解了人们解决生活温饱后面临的生态温饱问题,可谓关乎群众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近几年,市政府把绿道建设作为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得到长足发展。
绿道能够引领低碳、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慢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轮滑、瑜伽、毽球、风筝、定向运动等新兴项目或深受市民喜欢运动项目正在绿道里生根发芽,绿道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绿道建设应将绿色低碳置于首位,更加宜人、便利、舒适和安全,使市民得到更多实惠。“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把梅州建成安居乐业的宜居城市,绿道建设必将催生市民休闲健身热潮。
[1]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设计指引(试行)[R].粤建规函[2010]5号,2010-01-08.
[2] 赖建勋梅州绿道建设的几个想法[EB/OL].http://www.zys168.net/greenway/detail.aspx?id=414,2011-01-30.
[3] 曾仕谦,钟兴明.闻香寻春游绿道[N].梅州日报,2102-04-08.
[4] 吴优,罗莉玲.热跳广场舞享受慢生活[N].梅州日报,21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