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建 李玉林/文
牟兆兰/图
中元节的节食风俗,各地各不相同。
在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流行吃面羊的习俗。外祖父母一般在此日蒸面羊送女儿、外孙,这是取羊羔吃奶时下跪的意思,教育晚辈要孝敬老人,不忘养育之恩。有的地方是亲戚之间互相赠送面羊,也有的地方是送面羊、谷穗等花样给孩子和牧童。面羊源于古时候在此日宰羊祭神,分赠祭肉给亲戚,条件差的就蒸面羊代替。所以,在河北成安,外祖父母中元节送外孙、外孙女的“羊”,家中富裕仍送活羊,一般人家则送面羊。在山西定襄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元代百姓不堪压迫,设计将匕首藏在面羊中,亲友互相赠送,以通消息,定于七月十五日发动反元大起义,于是民间流行在此日吃面羊的风俗。
在山西、河北地区有吃蒸面娃娃的习俗。据说古代有一种叫做“随麻祜”的怪物,每到中元节就出来吃小孩,为了保护孩子们,人们就用面制作娃娃来代替,后相沿成习。如今,在山西马邑、左云等地,要赠送面娃娃给亲戚家的孩童,甚至小孩之间还以面娃娃互相比赛。在河北怀安,则相传天狗下凡吃婴儿,所以民间各家蒸面娃娃,叫孩子们自抱,以之作为替身。宣化、张北、万全的习俗则是家家户户都蒸面娃娃给孩子们怀抱嬉戏,并用来馈赠亲戚家的孩子。在怀来流传的说法则是,蒸面娃娃吃,可使遭逢凶年不至于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带有一种祈福禳灾的性质。
除了吃面羊、面娃娃,山西妇女还在中元节做其他各种面塑,当地叫做“花馍”。晋北地区尤盛,一家蒸花馍,四邻都要来帮忙。各家捏出羊、虎、牛、鱼、兔、人造型的花馍,家中的每个人都有份,还有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蜓、松鼠,这种花馍个头较小,作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物。
其他地方中元节的食物,也颇有特色。北京吃素馅饺子,认为其象征着一只只小船,漂泊于“孽海”,以救度十方三世古往今来的孤魂饿鬼,之所以不吃荤馅饺子,是因为其象征着被淹死的尸体——漂泊于“孽海”中受苦的饿鬼。这其中也含有佛教劝人戒杀吃斋的意思。山东陵县把中元节称为掐嘴节,要吃粗茶淡饭。在福建沙县,中元节这天要吃素。在江苏无锡吃馒头和茄饼,所谓茄饼,就是把茄子细切和肉做馅,调以面粉,油煎而成。浙江平湖吃豇豆饭,汤溪吃新米糕,湖州磨绿豆杂以米粉做饼,如银币般大小,叫做“豆灼饼”。山西翼城吃发饼、煎茄。在广东花县、高要等地,人们吃龙眼、槟榔等时果;德庆,七月十四日用水竹叶包裹糯米做糍,叫做“架桥糍”;始兴,吃糍饼、鸭子。在广西同正,从十三到十五,一连三日均杀鸭子、烹猪肉,十五这天蒸蕉叶糍,节后互相赠送。客家地区则在此节用斑杈灰滤汁浸米磨浆做七月饭,并用木雕模印制成菊花、梅花、小鸟等花纹吃,估计此俗来源于北方的“花馍”。
中元节各地宴饮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福建古田,中元节祭祖后,各家以剩下的食物互相招饮,或相馈赠;闽侯,在此日流行吃“半诞”,家家户户请来厨师架锅大办酒席,召集亲友举行宴会。在河北望都,扫墓祭祖后要举行“吃会”,即合族聚餐,由族长主持,目的在敦宗睦族,加深族人之间的情感。在江苏无锡、常州,有的人家中午邀请亲友吃饭,俗称“过七月半饭”。山西城固的农家在晚间相邀会饮,叫做“挂锄”。在蒲城,书院读书人祭祀神仙,终日开怀畅饮。山东曲阜的乡农在此日具酒食犒劳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