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2000年至2009年戛纳的“现实主义”追求——以金棕榈奖获奖影片为例

2013-08-15 00:42何永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名作欣赏 2013年15期
关键词:戛纳现实主义战争

⊙何永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作 者:何永明,历史学博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语言文学。

2000年至2009年的戛纳电影节云集了各种类型的影片,最受关注和赏识的则为关注现实题材的影片,在此十年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包括各种题材,获得该电影节最高奖项的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全部为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反映的现实虽不同,却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一、战争的现实

战争题材金棕榈奖影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2002年金棕榈奖影片《钢琴师》通过波兰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等在二战中从纳粹铁蹄下逃亡求存的历程,反映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生存地沦陷、贫穷与饥饿、妻离子散、死亡威胁等,作为战争的牺牲品,人们连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影片中的斯皮尔曼是幸运的,不仅在战争中存活,战争结束后又回到他喜爱的钢琴旁边,可是其家人和他所相识的许多人的生命却已被这场战争所吞噬,战争中的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

金棕榈影片揭示的另一战争现实是战争的根源。2004年迈克尔·摩尔导演的纪录片《华氏9·11》以一种纪实方式展现了乔治·布什竞选总统上台执政及其执政的态度,接下来则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和阿富汗战争,爆发了伊拉克战争。影片记录了恐怖袭击中人们的哭喊与尖叫和惊恐的表情及满是泪痕的面孔;也展示了战争的惨状,包括血淋淋的场面、失去亲人的哀号及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等。影片将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归咎于乔治·布什总统及其政府,揭示战争无非就是为追求利益而不顾一切的结果,与政治图谋、经济及军事利益等交缠一起。

金棕榈奖影片也反映了对战斗生活的写实。2006年金棕榈奖影片《风吹稻浪》描述了大学生达米安与他的战友在爱尔兰独立运动中的战斗历程。影片中弥漫着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揭示了有压迫就有反抗的现实。镇压革命英国政府的民兵部队市场将枪杆对准当地的普通农民,本已激烈的矛盾终于转为反抗和战斗,反映了包括达米安在内的一群普通人在战争环境中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最终英国不得不签订了和平条约,但不合理的条约却使爱尔兰爆发内战,达米安死在曾经的战友及朋友的枪下,揭示了在利益面前没有永恒的朋友。

二、现实中的万象人生

2000年金棕榈奖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女主人公塞尔玛是移居美国的捷克难民,她和她的儿子都患有先天性的眼疾,最终都可能失明。出于母亲的本能,她要改变儿子的命运,给儿子做手术治好眼疾,拼命打工攒钱。儿子的康复成为她最大的希望和寄托,面对现实的重重压力她都能从容面对。不幸终于降临,邻居那个叫比尔的警察偷了塞尔玛辛苦积攒的钱,争执中她走火枪杀了比尔,被判处绞刑。塞尔玛本可以反案,但她要把钱用来治疗自己的儿子而放弃了机会,当听说儿子已经手术后,她平静地面对生命的终结。影片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为了孩子牺牲自我,甚至付出生命,正是现实生活中成千上万母亲的写照。影片同样揭示了作为一个底层人的艰难,面对罪恶,在无可奈何之下,用生命来维护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让人在感受母爱伟大的同时,也为现实的残酷而悲哀。

2001年的金棕榈奖影片《儿子的房间》则讲述了父与子的感情。乔万尼从校长那里得知儿子安德烈偷了东西,父亲因尊重孩子并没有翻弄儿子的房间,后来儿子向父亲主动告诉父亲真相,出于恶作剧,安德烈确实偷了东西,但已经还了回去。影片以父子之间的信任铺垫了家庭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但作为心理医生的乔万尼因接到病人急诊电话让他取消本已约定和儿子晨跑的计划,让儿子和同学去潜水,结果儿子溺水身亡,这让他从此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虽为心理医生也无法从现实中自拔。一个女孩的出现让这个陷于悲伤的家庭重新回到幸福。女孩以前喜欢安德烈,安德烈答应过让她参观自己的房间。乔万尼夫妇将对儿子的爱与思念、自责与回忆全部化为爱转移到这个女孩身上。爱让乔万尼一家走出了痛失爱子的阴影。影片思考了一个永恒的现实问题,即痛苦之后,生活仍要继续下去。

2003年的金棕榈奖影片《大象》是一部反映校园暴力的现实主义影片,影片用很长的时间展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描写了金发少年约翰、喜欢摄影的艾利亚斯、喜欢打球的帅哥乔丹、喜欢穿着长裤运动的迈克尔的平静生活,充满着校园青春气息,没有人会知道这平静背后却隐藏着冲动、暴力和凶险,一场校园暴力枪击事件早已在酝酿和计划之中。艾瑞克和阿力克斯在学校里经常遭到欺负,他们计划好了屠杀的计划,手持机枪,一场惨痛的校园案件就此发生,改变了这群青春少年的命运。影片聚焦在美国经常发生的校园暴力,揭示这一校园社会现实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社会思考。

2005年金棕榈奖影片《孩子》则将镜头对准了街头的无业青年,他们生活混乱,生活在一个不起眼的世界。影片的主人公布鲁诺是一个二十来岁的街头小混混,靠偷窃和进行地下交易维持生活。他的女友塞莉娅生下了他的孩子,当她找到布鲁诺时,布鲁诺显得手足无措。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的他还没有做好做父亲的准备,也根本不具备做父亲的能力。他卖掉自己的孩子,虽又赎回,却仍无法得到塞莉娅的原谅。因被追债,他伙同一个学生去抢劫,学生被抓,他拿着抢来的钱去自首。影片是街头社会的一个缩影,揭示无业青年放荡不羁的现实生活和他们无奈的青春岁月。影片最后以塞莉娅抱着孩子到警察局看望布鲁诺结束,留给人们的是对这苦涩与艰难的现实的审视。

2007年金棕榈奖影片《四月三周两天》述说了一个严禁堕胎的社会给年轻人带来的苦恼和残酷。影片中欧蒂莉和嘉比塔都是女大学生,她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年轻女孩嘉比塔追求爱情,却遇到让她终身难忘的痛楚。严禁堕胎的国度让怀了孕的嘉比塔身处险恶之中,在无助时好友欧蒂莉向她身处援手,为她筹备手术费,找到医生,布置手术室,一切似乎进展顺利,不想医生却向女孩提出了无理要求,为了挽救嘉比塔,欧蒂莉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帮助朋友成功堕胎。影片揭露在一个森严的制度下,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现实,不仅揭示了社会的无情,也揭示了人性善良与丑恶并存。

三、教育的现实思考

2009年的金棕榈奖影片《白丝带》讲述的是一个德国小镇上发生的事情。影片开始,医生在骑马回家的路上被拴在树上的绳子绊倒骨折,这个医生与一个接生婆通奸,传说还一起害死了原配妻子,他还性侵自己的女儿。另一件事是农夫的妻子死去,他的儿子破坏男爵家的菜地导致农夫失业,一天男爵家的谷仓突然着火。接下来男爵管家的两个男孩出于嫉妒和不满,大冬天将刚出生不久的弟弟的房间窗户打开,差点害死了婴儿。他们为抢夺男爵儿子的笛子,竟将男爵儿子推入池塘。最后的暴力事件是接生婆的孩子遭到毒打,还留下了“为父母偿还罪恶”的字条。白丝带是牧师绑在他孩子手臂上的带子,提醒孩子应纯洁向善,在影片中是一种极端教育的象征。影片中带着白丝带的牧师的孩子关注着所发生的每一件事,白丝带成为每个事件发生的线索,揭示了“理想化教育导致人性沉沦”的现实,也说明“任何形式和意义上的极端化,无论是宗教上的分歧,还是政治上的左派、右派,更恐怖的是将这种极端的做法施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为这种人性恶意找到传播和延续的途径”①。

2008年的金棕榈奖影片《墙壁之间》反映了法国的一种教育现实问题。小小的教室里,各种国籍的孩子性格迥异,学生中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马兰希望将高质量的教育带给孩子们,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孩子们与老师总在言语上发生冲突,学生时常顶撞老师。一次马兰与学生发生口角后,班级里一片混乱,成为马兰最大难题的一名黑人学生因生气而动手,他冲出教室并打伤了一名同学,冲突发展到了高潮。这位男孩最后被校方开除。影片以师生的和谐相处结束,但留下人们对法国教育现状的思索。在法国有着许多具有移民特征的学校,涉及到教育不平等、矛盾冲突不断、社会影响恶劣甚至校园犯罪等种种问题,影片反映的虽非法国教育全貌,但聚焦移民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角落,足以引起人们对这些特殊教育现实的认识和关注。

四、戛纳的现实品质

戛纳电影节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艺术水准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之一,受到世界上诸多著名导演的青睐,其诱惑力不可忽视。作为世界著名的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有自己的特色,与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相比,金棕榈奖并不注重炫目的特技和华丽的演员阵容,而是注重影片内外兼修的艺术品质,也正因如此,戛纳电影节才对世界上各国电影导演包括发展中国家以影片品质见长的导演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这些导演的作品在避开高科技、高投资的短板时,以现实主义为题材无疑更具可行性。

2000年至2009年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的影片皆为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体现了戛纳电影节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这也是戛纳电影节自己对电影的审美方式。对现实主义的追求使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往往向那些对现实进行深刻思考、艺术性与现实性高、制作精细的电影精品抛出橄榄枝,这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电影人的电影创作,一个导演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入选金棕榈奖影片就不得不考虑其电影的现实表现,无论在电影拍摄的技术手段上、内容上,还是在讲故事的方式上都讲究真实性,人们很难看到好莱坞式的高科技特效、大制作、大投资的影片能够进入戛纳电影节获奖候选名单,可见戛纳电影节所坚持的原则不变。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0年的电影《黑暗的舞者》获得了金棕榈奖后,欧洲关注移民问题的电影就层出不穷,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戛纳电影节及其选取金棕榈奖影片的现实追求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之大。

戛纳电影节对现实的追求有意无意地承载了一种社会责任。电影不全部是为了娱乐,戛纳电影节的现实主义追求常常使许多优秀的电影人在制作电影时会瞄准社会上的种种现实,电影的震撼也使观众对社会的现实问题铭记深刻,引导观众主动去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甚至付诸实际行动呼吁和倡导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汇聚和选取优秀影像作品的戛纳电影节对我们的现实社会功不可没。

[1]刘敏.金棕榈大奖《白丝带》——理想化教育导致人性沦丧[J].电影世界,2009(6).

猜你喜欢
戛纳现实主义战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本届戛纳电影节向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致敬
范冰冰、李宇春、娜扎 斗艳2018戛纳,谁赢了?
他们的战争
戛纳红毯迎来中国小仙女,原来你是这样的关晓彤
鼎足三分,再聚戛纳 第69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前瞻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