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宁市文化强市建设的思路

2013-08-15 00:48林绮萍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宁市南宁文化产业

林绮萍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中华文明是以文化立基的。自古以来,尤其是汉唐盛世,中国的世界形象就是文化之国。文化决定软实力,软实力既是对硬实力的补充,更是硬实力的支撑力。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文化,而南宁有着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文化建设,彰显文化的力量,实现文化强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软实力”,是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南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荣获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取得新成就,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举办的“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艺晚会,使“大地飞歌”品牌越打越响;实施精品创作、演出工程,成功推出《苍天有泪》、《海棠亭》、《旅店夜话》、《绣球飞》等一批艺术精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修缮、建成了一批文化景点和文化景观,“邕剧”等四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广西体育中心一期工程等标志性大型文体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孔庙迁建主体工程,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南宁博物馆开工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中国节庆产业十大魅力节庆奖”等荣誉;“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虔守千年文脉,用文化铸造城市魂魄,打造着“广西文化新高地”。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文化南宁”建设,建设“美丽南宁”,实施“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强市”战略,成为了南宁文化人当前必须肩负的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加快南宁市文化强市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真正的国际竞争,往往都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在加快南宁市文化强市建设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的去加强南宁市的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立体化网络,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加大对广播电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空白区、盲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2.进一步发挥南宁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加快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等演艺娱乐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组织开展“绿城欢歌”、“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形成市级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县(区)、乡大中型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演,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服务天天有的发展格局。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元”的文化企业成为领军力量。那么如何加快发展南宁市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呢?笔者认为要把南宁市的文化产业与时代的精神相融合,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融合,与南宁的转型跨越相融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来发展的论述,为南宁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智引力”把脉文化产业,加快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品质,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进一步凸显文化品格与文化特质,完善和加强整体宣传策划,不断打造特色园区品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上一个新水平、新台阶。

1.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制定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放宽行业准入条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扶持的力度,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如通过利用每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来加快成立演艺集团,并将演艺集团打造成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效应,将南宁市打造成为区域性会展业中心。

2.加快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提高附加值。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同时还要加快中国—东盟文化市场的开发,探索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要在南宁建设系列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来吸引各国文化生产主体、文化项目的集聚。大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开展境外舞台艺术精品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中国—东盟”文化品牌。

3.把文化产业融入城市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彰显文化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如当前大力推进的南宁五象新区文化产业城的建设,就是以“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的决策,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突出文化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精神。马飚同志曾这样说:“南宁五象新区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之地,是面向东盟文化交流展示合作的重要枢纽。”明确指出了五象新区文化建设对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产业城的建设对全区各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推进起着一种示范引领的作用,以文化树立五象新区的新形象,成为推动广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的一个典范。经济致用,文化致远,我们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南宁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不断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为文化添活力、增动力、挖潜力,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围绕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微观运行机制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1.加快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切实推进南宁市广播电影电视、文化新闻出版等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2.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要继续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国有艺术院团转企改制,把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此外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保障制度改革,激发内在活力。

3.深化文化企业的改革

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型市场竞争主体来适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体现,就是文化产品一定要蕴含代表民族文化的价值观,能够走向世界、产生影响。彰显文化的力量,发挥自己传统文化的优势,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提升综合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珍惜自己的传统文明,保持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要大力发展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保护和发扬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上,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等重要论述。这些年来,南宁市立足文化资源丰富、魅力独特的实际,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力度。

1.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要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的原则,构建完备的富有南宁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推出一批代表南宁、影响广泛的历史文化品牌。要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特别是要抓好历史文化街区、老字号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规划建设好南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物;构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传统街区和旧城整体风貌相结合的保护框架,合理规划和推进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

2.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的同时,加大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建设一批民间艺术之乡和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要抓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如武鸣壮族歌圩生态保护区、良庆香火龙生态保护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生态保护区、宾阳炮龙节生态保护区、邕宁抢花炮生态保护区等国家或自治区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将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民间艺术旅游城市。要以南宁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依托来造就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发展格局,把南宁珍贵的文化遗产整合起来,让南宁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今天,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人才资源开发迈上了新台阶。

1.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切实增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文化人才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扎实有效地做好文化人才工作。要重点培养一批文化艺术人才,缓解人才短缺矛盾,如定期选拔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人才赴国内外大型媒体和文化集团研修、考察或赴著名艺术院校学习深造,培养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文化及传媒市场运作和投融资体系的高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掌握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构筑南宁市文化人才小高地。

2.加大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力度。鼓励和支持文化单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合作方式招揽人才,以签约、兼职、聘请等方式不拘一格引进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根据《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南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内容,制定加快南宁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和倾斜措施,让优秀文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奖励分配制度,培养造就更多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名评论员、名主持人,重奖在文化领域有特殊贡献的优秀人才。加快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在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经营和专业人才中深入推进竞争上岗,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公平、公正的竞争中得到充分开发。另外还要加大对文化创新领军人才、文化艺术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08.

[2]南宁:文化铸造城市魂魄[ED/d].www.wenming.cn光明日报中国文明网.2012-09-17.

[3]刘复.贯彻精神表彰优秀人才.南宁日报,2010-12-29.

[4]南宁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www.nanning.gov.cn.2012-03-30.

猜你喜欢
南宁市南宁文化产业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眷恋南宁
秋姑娘来了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南宁市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
浅析南宁市农民增收的模式选择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