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云全
作者:蓝云全,广西马山县委党校高级讲师,邮编:5306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马山县加强和推进生态县建设,是保持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马山行动。马山县加强和推进生态县建设,必须着力于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建设进程,合力推进生态工业建设,努力推进生态旅游产品健康发展,全力加强整治城乡环境,不断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
马山县地处大石山区,境内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山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6.3%,滑坡、水土流失、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石漠化现象突出,目前全县尚有72万亩的石漠化面积,92万亩的潜在石漠化面积,生态建设任务重、难度大。应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生态发展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1.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一要用好用足自治区将马山列为国家级层面重点生态区的各项政策,深入推广“弄拉模式”,全面实施全县范围内的封山育林和“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以及通道绿化、乡镇建设区绿化、村屯绿化、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等造林绿化工程,加强石山地区植树绿化、石漠化治理,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将生态建设的优势转化为促进群众增收的优势。二要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突出抓好山区经济林果种植,实现林果产业化。在西部乡镇丘陵地区大力发展速丰桉、松树、果树等经济林木及果树种植,在东部乡镇石山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任豆树、竹子、椿树、野生葡萄等经济林果树种植。
2.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治地质灾害。东部乡镇要加大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力度,大力改造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西部乡镇要在山丘顶部采取封育措施或人工种植,发展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加快推进小流域治理,坡耕地实现梯田化,配置坡面截水沟、蓄水沟等小型排蓄工程。
3.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着力改善山区生态环境。要坚持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在规划范围内种植适宜山区生长的各种经济树种和藤蔓植物,加强幼林抚育,促进快速成林,并设专职护林员加强管护,通过限伐、封山育林、幼林培育、次林改造、人工补植、综合管护等多项措施,突出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
4.着力发展山区生态能源,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针对石山地区特点,认真实施能源替代工程,坚持推行改燃节柴、改灶节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推广,大力开发利用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以电、以沼气、以煤气代柴,减少山区薪柴消耗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让山更绿,水更清,保护森林植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
1.着力实施田间污染治理工程,减少农业污染。目前,山区农民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致使土壤板结,养分失衡,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使农产品受到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而且进入地表水体后流入河道,成为污染源之一。在种植业生产中,要推广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诊断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利用生物农药,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用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
2.着力实施畜禽清洁养殖工程,减少农业点源污染。引导、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小区化、村外化,改变人畜混居的不良习惯,改善农户居住环境质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家庭小规模养殖要收集处理;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使其成为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
3.着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工程,规范绿色农产品标准。要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扩大特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规模,推广生态农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模式,规模发展马山蔬菜、金银花、旱藕、水稻、玉米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建立健全粮食、蔬菜、水果、生猪、黑山羊、里当鸡、金银花、旱藕粉等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推进有机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快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认证,把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黑山羊、金银花、旱藕粉等特色生态农业品牌在开拓市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4.着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着眼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扩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打造黑山羊、金银花、旱藕粉等生态农业品牌;加强生态农业精品基地建设,着重抓好水稻绿色植保技术推广示范、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示范、农田标准化建设基地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秸秆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行农产品生态种植、水产生态养殖、生猪生态养殖、种饲草—养畜禽—沼气—还田、林—鸡共生、立体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生态农业产品。
1.加强对工业污染源头的控制,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马山县工业企业发展比较粗放,整体科技水平较低,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硫、烟尘、COD(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能耗物耗高,对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治理力度不足,泄漏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周边生态环境受污染相当严重。要强化对中小企业污染监控,持续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违法排污行为高压打击态势。严控“两高”(高污染、高耗能)新上项目和过剩行业扩张,严格项目环评、能评审批,确保新上项目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2.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着力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各类企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加大环境监测管理,环保部门要定期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时启动污染减排项目或污染减排工作进度缓慢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督促其加快整改;对恶意排污、不按要求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企业,依法予以严厉处罚,责令限期整改、限产限排或停产治理。健全节能减排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重点抓好制糖、造纸、酒精、水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环境部门要科学计算出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依照有关法规,定期公布其排污信息。
3.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着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马山县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工业和循环经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要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和工艺创新推广为手段,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重点通过生产流程再造或技术改造,降低制糖、淀粉、水泥等工业行业资源能源损耗,推进发展循环型产品,使制糖行业形成“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产业链;使水泥行业形成“石灰石—煅烧—水泥熟料—工业废渣—水泥—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产业链;使淀粉行业形成“木薯—淀粉—淀粉糖—发酵制品—燃料乙醇”产业链,成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益。
马山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且极富生态性,但是由于县境内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必须注意旅游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并重。
1.加强对山水洞穴风光景观资源的保护,着力开发独具生态特色的观光旅游产品。马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极富生态性,8大类齐全,在全县旅游资源单体中。五级资源1个,四级资源4个,三级资源11个,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影响力。一是加强对红水河等主要河流景观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严禁在水域周围丢弃各种垃圾、堆放固体废弃物。严禁乱砍乱伐水域周围的森林植被,并结合防护林建设,营造河滨绿化景观带,防止水土流失。沿河工厂及企业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入河。加强对河岸山体植被景观的保护,严禁炸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挖掘石山树根和景观石,在建设步道、观景亭时尽可能避免对山体的破坏,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恢复裸露石山植被。二是加强对溶洞资源的保护。在对定乐江暗河开发及对金伦洞进一步开发时应尽可能在不破坏溶洞内外景观要素的基础上进行。要对溶洞外围环境再造景观及绿化设计,突出资源主题。溶洞内要做好游览选线、建设材料选择和灯光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对洞内原始风貌的破坏。三是加强对石林城堡的保护。地质公园金钗石林城堡景区,目前正在筹划开发。要划定石林城堡的保护范围,采取措施保护石林城堡的山体,不得开山采石。保护石林城堡中的植被,不得砍伐毁林。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石林城堡视线范围内的山体、水体,并进行绿化美化。
2.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手段,着力开发独具生态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要充分挖掘马山县的历史文化富矿,全面开发马山独特的壮族原生态文化艺术资源,发挥马山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优势,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中注入民族文化元素,给每个景区景点打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要通过文化项目策划,以文化融入、氛围营造和文化项目建设,把丰富的马山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轻松的、大众化的、可体验的旅游文化产品;要将马山的文化“三宝”(壮族三声部民歌、扁担舞、壮族会鼓)以及歌圩、对歌等文化资源捆绑到旅游产品上,让游客在观光、娱乐、购物的同时又能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达到经济效益与传承保护的双赢目的。
3.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着力开发独具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马山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6.3%,石山的生态环境脆弱,如不加强治理和保护,一旦林木植被遭受破坏,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将会非常严重。要以现有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为对象,加大优势资源挖掘整合力度,进行有效和有序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加强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突出田园特色,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要提升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休闲娱乐功能,防止乡村旅游开发以牺牲农田、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为代价。
1.着力实施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完善清洁乡村设施建设。多年来,马山县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得不到处理,其原因之一就是治污设施建设落后,导致垃圾乱倒丢、污水乱排放现象。政府部门要将清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清洁乡村活动的全面实施。要将部分乡镇作为全县乡镇垃圾转运站、村屯垃圾池(垃圾收集点)建设试点乡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逐步实现乡镇建有垃圾转运站,行政村建有垃圾屋或配备垃圾收集装置,各自然村屯合理建有垃圾池或垃圾房、设置有垃圾收集点,并通过多种方式,配备乡镇、村、屯垃圾装运工具,确保垃圾及时收运。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自然村屯污水排放管网。大力推广生态塘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建设一批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并逐步实现乡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
2.着力抓好组织发动和示范带动工作,全面推动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党员干部要进村入户,深入发动,示范带动,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美丽家园。二是全面抓好乡镇、村屯,并延伸覆盖到所有社区,突出抓好大镇大村、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改革乡镇、村屯以及城乡结合部、沿江沿路等重点区域,实现清洁乡村的全面覆盖。三是因地制宜,形成个性特色。依托各村屯不同的发展基础和情况,一村一策,分类指导,鼓励创新,形成各具特色又符合实际的活动方式方法,使清洁乡村活动村村屯屯有特色,乡乡镇镇有典型。
3.全面开展清洁乡村综合整治,努力实现村容县貌整洁亮丽。一是开展清洁家园综合整治。要结合马山实际,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圩镇市场、沿江沿路、景区景点、池塘沟渠、房前屋后、畜禽栏圈、公共场地等区域的乱扔倒垃圾、乱搭盖建筑、乱堆放杂物、乱放养畜禽、乱摆设摊点、乱涂画张贴、乱停放车辆、乱堆放建筑材料等脏乱差现象开展有效整治,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二是开展清洁水源综合整治。要对乡村水库、河流、溪流、池塘、沟渠等漂浮物垃圾和沉积污泥进行清理,对县域内河道和对利用水库养殖造成水库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对农村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进行排查、清理,对水井、水柜、泉眼等农村水源地设置围栏及遮盖防护等设施。开辟清洁水源,着重抓好县城供水取水点、备用水源点和乡镇政府驻地供水水源等水源地建设。三是开展清洁田园综合整治。建立田间垃圾收集池,组织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专题活动,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做到日捡日清,对农药包装物、化肥包装物、农用薄膜、秧盘等生产废弃物分类存放、定期清运和集中处理,切实有效控制农业残留物的污染。
生态文化是生态县建设的灵魂。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服务生态建设,加强和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良好的生态文明推动转化为马山特色宜居山城建设的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比较优势。
1.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营造环境友好型文化氛围。绿色创建活动是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载体。要大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等系列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崇尚的文化氛围。对传统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进行变革,在全社会倡导符合生态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节约资源、绿色消费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消费时尚。
2.加强生态环保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深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保意识为目的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把生态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加强对各级干部、企业法人、环保部门干部进行生态环保知识培训并列入县乡党校培训内容。着力培育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忧患观念、生态科学观念、生态消费观念和生态责任观念等,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推动生态文化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3.立足马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开发特色生态文化产品。马山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要激活民族民间文化中的魅力元素、生态元素,把民族民间文化灵活巧妙地融入城乡绿化建设和房屋、道路以及各类设施设计中,融入商贸、美食、旅游、娱乐等项目的开发中,努力打造独具一格的民族民间生态文化产业。
[1]周宏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N].经济日报,2013-05-03.
[2]马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求是,2013(9).
[3]中共马山县委办公室马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美丽马山·清洁乡村”活动方案.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