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2013-08-15 00:48席贯强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现实个体

席贯强

作者:席贯强,四川省大竹中学教师,邮编:635100

自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梦”成为华夏大地的最强音,“梦”字成了2012年度中国的最热汉字。随着2013年中国新“当家人”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梦的多次强调与深情阐述,“中国梦”持续升温,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热潮。然而,从当前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来看,要使“中国梦”在中华大地真正落地生根,提高“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就需要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关注与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梦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梦想的实现脱离不了现实,必须依据现实,从现实出发才能追梦、筑梦、圆梦。因此,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不能只讲“中国梦”的美好设想与憧憬,更应该阐明“中国梦”面临的现实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要特别讲清中国梦的现实背景,如从1921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梦,新中国成立后又实现了两弹一星梦、重返联合国梦、东方魔稻梦、港澳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世博梦、航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等一系列梦想,增强人民群众对当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认同与信心。另一方面要正视实现“中国梦”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比如在国内依然存在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以及食品安全、分配不公、腐败形势严峻等众多社会问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发展问题。在国际上,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地区也并不安宁,国际反华势力仍然存在;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主题教育活动既要讲梦想也要讲困难,使人民群众形成“中国梦”筑梦过程任重而道远的心理准备和艰苦奋斗的圆梦决心。简言之,就是通过对现实的分析使全国人民明白:重提“中国梦”并不是在痴人说梦,而是对历史、对现实的总结和升华,更不是说看不到筑梦中面临的困难而进行的空想,而是反复权衡之后才慎重提出的宏愿,从而消除当前教育活动中某些人错认为的中国梦过于虚幻或者缥缈的假象与误解。

二、梦想的取向与实现的手段的关系

梦想作为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反映的是一些美好的、具有目的性的、带有取向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实现的具体手段或方法,将会沦为幻想或者泡影。换言之,缺少对筑梦操作、方法、实践部分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所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处理好梦想取向描绘与实现手段设计的关系。主题教育活动不能一味的只强调和描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丽国家梦这一共同渴望与憧憬,也不能一味只强调“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这一梦想路径和“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21世纪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路线图,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才能更好的走中国道路、如何才能发扬中国精神、如何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如何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筑梦策略与方式上,并进而具体阐明党和政府在筑梦中要做些什么,正在做些什么,是否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去追梦、筑梦、圆梦。而避免仅仅是教育或者要求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做些什么。否则,就可能引起部分对当前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抱不乐观看法的群众对“中国梦”产生怀疑,认为“中国梦”假、大、空。

三、梦想的内生与外铄的关系

梦想作为个体对自身生活环境与质量的一种理想和追求,是对未来的一种渴望和憧憬,它是由个体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志向、个人特点等出发而在大脑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希望。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状况不同、个人志向和追求不同等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如果一个个体由于对外界环境的不乐观等原因而在大脑中产生不了或者不敢有梦想,而简单的把他人的或外来的梦想照搬或强加给该个体,则必然得不到该个体对梦想的真正认同,那么梦想也必然失去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带来的是要么是抵制,要么是曲意奉承、阴奉阳违。因此,“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必须弄清梦想内生与外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区分个人梦与国家梦的界限。当然,个人梦离不开国家梦,国家梦也需要个人梦,国家梦要引领个人梦,个人梦可以成就国家梦,决不能简单的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梦照搬或者强加给每个个体,也不能企图让国家梦成为每个个体直接追求的梦想。国家梦首先应该是国家各级党委与政府及其领导人的梦想,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民做出的庄严的宣誓和承诺,是责任的担当,而不能直接将其作为对每个普通个体首要的要求。否则,个体必然不能认同甚至还可能会消极抵制。目前,社会中一些人拿“中国梦”来相互调侃,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存在有类似的问题。所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搞清楚梦想是内生的还是外铄的问题,然后区分个人梦与国家梦,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国家梦首先作为自己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的基础和前提下,进一步把主题教育的重心放在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唤起每一个个体自己内心的梦想上,使得每个个体的梦想都是内发的、自己的、具体的,而不是外铄的、宏大的、遥远的,从而才能实现个体对梦想的认同和激发起追梦圆梦筑梦的内在驱动力,也才能最终凝聚力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四、中国梦中的物质梦与精神梦等梦想之间的关系

所谓处理好中国梦中的物质梦与精神梦等梦想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在中国梦的描绘、设计与主题教育活动的外延与内涵能仅仅是停留在“开起车,住起房”等物质富裕方面的梦想描绘和追求,而其更应该关注和涵盖个人与社会在信仰、文化内涵、自身道德修养等精神方面梦想的描绘与设计。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靠物质富裕方面的“硬实力”,更要靠精神富足方面的“软实力”。另一方面,从当前社会现实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在物质方面可以说大多已经不再缺乏梦想与追求,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弱点与缺陷等诸原因,在我国经济发展浪潮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逐步受到了物质对“人的异化”的影响。在国家和社会中一些官员的腐败现象频现和一些人不择手段的追求金钱利益,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一些人受到了物质对“人的异化”的影响,而造成其在个人道德修养、人生信仰、文化内涵等精神方面缺乏甚至丧失了梦想与追求。因此,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和引导人们在精神层面进行梦想的描绘与设计,使人们具有人生信仰、道德修养、自身文化内涵等精神方面的梦想与追求。最后,需要进一步提及的是,从当前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征文、演讲比赛等成果中过多的展示出的是人们在物质方面的梦想描绘与设计,而缺乏人生信仰,道德追求等精神层面的描绘与设计这一现实来看,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处理好物质梦与精神梦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综上所述,“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应在关注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分国家梦和个人梦的差异之处,避免简单的将国家梦当做个人梦,也杜绝将国家梦直接当做对每一个普通个体的要求,而是首先将国家梦作为党和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在此基础上进而营造环境引导个体从内心产生个人梦。也就是说,要把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心放在现实中激发个体梦想、分析圆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寻筑梦的策略与方法、引导物质梦与精神梦的和谐共振等环节上,防止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的是空洞、虚幻、缥缈的误解与表象以及片面、单维的梦想追求误区,从而提高“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

[1]刘长欣.2012年度汉字——梦[N].南方日报,2012-12-21.

[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习近平.在中国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30.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

[5]李庆英,长记合.“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03.

[6]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

猜你喜欢
中国梦现实个体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现实的困惑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