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为什么断销

2013-08-13 13:44梁晓娟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8月16日第11版作者张稚丹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集体领导领导集体极具

(梁晓娟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8月16日第11版,作者:张稚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王海龙发现自己这次对市场的判断有很大偏差,第一版1.5万册的印数看起来不少,但被证明过于保守了。胡鞍钢新作《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上市一周,已销售1万多册。

无疑,书封上“国内外首部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机制的专著”字样充满了解密味道,挠到了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们的痒处,还引起了国外驻华使馆和媒体的关注。

担任省级党委书记几乎是“入常”必要条件治理大省如同治理“大国”

胡鞍钢所讲的“集体领导制”指由多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其集体领导机制——由“领导集体”掌握国家权力,对党和国家的事务进行“集体领导”。这一制度发源于毛泽东,重建于邓小平,成形于江泽民,完善于胡锦涛。

那么,常委会成员是怎么产生的?他们必须经历怎样的政治台阶?常委会又是如何进行集体决策的?

在中国,领导人至少要跨越两个重要的政治台阶,才能正式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为领导集体核心成员。

第一个台阶是担任党的省级书记。若以人口数达到6000万作为大国标准,那么中国至少有8个省的人口达到或接近6000万。除军事和外交外,治理一个省就如同治理一个世界大国,担任省级书记可以积累地方执政经验,是他们成为中央领导人所需信息、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加速积累期”。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8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

第二个台阶是担任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主要助手,也是“集体交接班”的过渡期。这个台阶的主要锻炼岗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作为政治局常委的主要助手,了解和分享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作出重大决策的。如同“实习期”和“预备期”,全面接受治党治国理政之道之术的“强化训练”,为他们将来集体接班做各种政治准备。

都是公开资料,眼光是点金之手将政治自信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拥有这么详尽、系统的我们常人不了解的信息,但书里并没有需要保密的内容。所有的一切,均来自于作者胡鞍钢多年的观察、搜集,是他的独到的眼光点石成金。

那么,他是怎么想到这一课题的呢?

现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中共十八大代表的胡鞍钢,他主持编写的《国情报告》对国家高层决策产生持续性重要影响,被国外学者誉为“当代中国最全面也是最具务实主义精神的经济学家”。

2007年秋,在评价政治局常委领导集体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首次确立和谐哲学的执政理念后,他对政治局常委会如何政治运作,如何作出决策,用哪些机制来保证重大决策的正确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8年春,他将政治因素界定为中国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2012年7月,胡鞍钢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辉煌十年,中国成功之道在哪里》,文中“集体总统制”的形象表述,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的政治是如何运作的?这在过去是个空白。“这是个十分敏感的政治话题,也是一个极具政治价值的研究课题。外国人不懂‘中央集体领导制’,主观地认为我国是一党制、非民主制,即专制。全球近200个国家中,鲜有‘集体领导制’,这就是中国的创新。我把它称为超级规模国家的超级国家机构。这是一部历史记录。中国已经创造了极具中国特色、极具政治优越性、极富治理效率的民主决策制度。”胡鞍钢通过本书得出结论——集体领导制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和决策优势,大大超越了西方国家的“两党分治”“三权分立”“总统(个人负责)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民族文化智慧。

猜你喜欢
集体领导领导集体极具
极具科技感的汽车设计
珠藏韫柜
方寸之间
关于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思考
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关系研究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主要内容及启示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极具创意的微型人像摄影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