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产能过剩变动趋势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2013-08-11 10:01赵英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利润率利用率

赵英杰

(南京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 南京 210003)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能过剩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学术界从市场组织结构和企业行为、信息不对称和产业特性、体制机制和政策等不同角度对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其中产能过剩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美国这样一个普遍认为政府对企业行为较少干预的市场经济中,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明确市场组织结构和企业行为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区分中国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从而更好地解释和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过剩的分析作为经验研究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以更一般化的概念即“资本过剩”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过程的前提如下:(1)部门内存在较少的寡头或显著在位者;(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

关于“资本过剩”的内涵,马克思指出,资本过剩是资本积累过程中中小资本的过剩。随着资本积累过程中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单个资本家生产地使用劳动所必需的资本最低限额在增加。“这个最低限额所以是必需的,既是为了剥削劳动,也是为了使所用劳动时间成为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使它不超过生产商品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P279)对于单个资本而言,当它不能达到这样一个最低限额,其资本积累陷于停顿,或者“自己不能独立行动而以信用形式交给大经ssssss营部门的指挥者去支配”,[1](P279)成为过剩资本。

关于资本过剩的表现,马克思认为,在生产领域中表现为 “一部分资本全部或部分地闲置下来,另一部分资本由于受到失业或半失业的资本的压迫以较低的利润率来增殖”。[2](P280)在流通领域中则表现为商品过剩:“资本是由商品构成的,因而资本的生产过剩包含商品的生产过剩。”[3](P285)

关于资本过剩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利润率的下降和资本的生产过剩产生于同一些情况。对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他的解释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具有较剩余价值率更大幅度上升的可能。关于策略性行为在产能过剩中的作用,他认为利润率的下降和产能过剩是导致竞争斗争和策略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对于在位企业他而言,为了把追加资本的闲置转嫁给新的侵入者,转嫁给他们的竞争者, 他们会继续自己的资本积累。[4](P281)Benoit&Krishna(1987)、Barham&Ware(1993)的研究也证明大企业的策略行为和产能过剩之间存在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马克思认为利润率的下降和产能过剩是导致竞争斗争和策略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本文采用马克思关于资本过剩的分析框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美国采掘业、制造业和公共事业部门的产能过剩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及利润率变化与产能过剩间关系的显著性,构建产能过剩变动的一般模型。研究的时间序列范围为1990~2011年。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提出要证明的二个基本假定;第三部分对本文相关变量指标及数据的采集作出说明;第四部分进行经验数据和回归估计分析;第五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命题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及资本利润率与产能过剩关系的分析是基于生产资本一般而言的,也就是说他分析的是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与产能过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没有涵盖全部的生产部门,[2]因而在产能过剩的解释上与马克思的一般性分析有所区别。具体来看,有以下命题需要进行经验验证:

命题1: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解释三部门产能过剩的核心变量。

马克思在其一般性分析中指出,资本积累过程中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核心机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总资本所使用的活劳动量同它所推动的对象化劳动量相比、同生产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量相比不断减少,所以这种活劳动中对象化为剩余价值的无酬部分同所使用的总资本的价值量相比也必然不断减少。而剩余价值量和所使用的总资本价值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因而利润率必然不断下降。利润率下降导致单个资本家为了生产地使用劳动所必需的资本最低限额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增加,中小资本出现过剩。本文的分析由于只涉及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只是生产部门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产能过剩的变化趋势在什么方向和多大程度上受到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需要加以验证。

命题2:三部门自身资本积累、利润率变化对产能过剩有影响。

在马克思看来,对于生产部门总体而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是解释产能过剩变化的一般原因,由于利润率的变化本身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结果,因而在解释总体的产能过剩时,无需再引入利润率作为解释变量。但对于三部门而言,当部门内存在较少寡头或显著在位者,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更多地是作为趋势发挥作用,其利润率变化趋势除受到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外,还受到处于寡头或垄断地位企业策略行为的影响。需要额外考察三部门自身资本积累和利润率变化对于产能过剩的影响。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变化都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还需要考察三部门资本积累的影响。

三、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为分析需要,本文选取如下数据:

(1)产能利用率指数(Capacity Utilization Index,CUI)。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每月会公布三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指数,本文以此作为衡量产能过剩的指标。美联储关于该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实际产出水平与可持续的最大产出水平之比,最大值为100。产能利用率指数水平越高意味着产能过剩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由于只查阅到1986年以来该指标的月度数据,所以年度数据由各月数据的算术平均得到。

美联储的产能利用率指数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的需要,如美联储在估计可持续的最大产出水平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在永续盘存法下计算固定资本存量时,对于因技术进步而导致的设备废弃被忽视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反映企业投资由低技术设备向技术水平更高的资本设备的转化。但美联储会在每年对调查对象进行更新时排除掉已经关闭的企业,这使得同样是反映产能过剩重要内容之一的企业关闭带来的设备闲置废弃问题未能得到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对于产能过剩的低估。[3]

(2)人均固定资本量。其等于固定资本量与劳动力人数之比,以此可衡量资本有机构成(Capital Organic Structure,COS)的变化。固定资本量为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净固定资本存量与固定资本耗费之和。这里分别计算了全部生产部门和三部门的人均固定资本量。表1列出了全部生产部门人均固定资本量计算的结果。①

表1 全部生产部门人均固定资本量指数

(3)净固定资本存量(Net Capital Stock,NCS)。以此来衡量三部门资本积累的水平。

(4)利润率(Rate of Profit,PR)。 其等于净可支配剩余与净税收之和除以劳动力补偿与固定资本量之和。净可支配剩余通过计算总可支配剩余与固定资本耗费的差额得到,具体包括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和净企业转移支付。净税收为企业缴纳的生产和进口税与企业获得补贴的差值。净可支配剩余与净税收之和可以较好地反映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总额。表2列出了计算的结果。本存量数据都进行了指数化。具体方法是分别设定三项指标在1990~2011年期间的最大值为100,其他各年数据与之进行比较后得到各年的指数。

表2 三部门资本利润率指数

四、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EVIEWS7.2的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个变量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为防止伪回归问题,先对各变量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图1给出了各变量的时间趋势过程。

对各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变量的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为了明确回归方程的构成,做如下检验:

(1)分别检验三部门人均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和全部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于三部门产能利用率变化的解释力。对最小二乘法下拟合程度的考察发现,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解释力较强,但差异不明显。

(2)计算三部门资本利润率与生产部门平均人均固定资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为-0.47,说明以人均固定资本量衡量的所有生产部门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与三部门利润率负相关,相关程度中等。

(3)由于净固定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而可能对当期及各滞后时期的产能利用率构成影响,分别检验无滞后、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净固定资本存量变化与产能利用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只在滞后一期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及其他各项检验。

(4)从CUI一阶差分的图形可以推断,回归模型应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根据以上分析,模型设定为:

其中,PR代表三部门利润率的变化,COS代表的是全部生产部门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NFC代表三部门滞后一期的净固定资本存量的变化。对于模型中所包含的趋势项的滞后期选择上依据AIC信息准则,选择滞后一期。

回归的结果如下:

从经验数据和回归估计的结果看,1990~2011年间三部门资本积累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上升下降,经济上升时期的资本积累量越高,下降时期的资本积累下降幅度也更大。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2011年产能利用指数为77.58,较1990年下降5.97%,产能利用指数最低出现在2009年,为68.65。生产部门总体的资本有机构成明显上升,2011年较1990年上升67.29%。与资本有机构成明显上升形成对比的是,三部门的利润率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反而略有上升,2011年较1990年上升3.67%。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看,产能过剩可能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1)对三部门产能利用率影响最显著的是全部生产部门人均固定资本量。二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即随着全部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三部门产能利用率会下降。其原因是: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在总体上决定生产部门总体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其他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将从外部迫使三部门提升自身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推动利润率向下发展,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产能过剩的水平趋向上升。

(2)回归方程中,三部门利润率系数只能被近似认为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t值偏小的原因可能在于三部门利润率与全部生产部门人均固定资本量之间的相关性削弱了其对于产能利用率变化影响的显著性。从利润率自身变化的情况看,在生产部门总体资本有机构成上升的情况下,三部门利润率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而是略有上升,说明三部门的利润率除在整体上受到生产部门整体资本有机构成的制约外,还受到其他一些要素的影响,最大可能的因素就是阻碍利润率平均化发生的因素,即垄断。垄断从两个方面对利润率的变化产生影响:一是垄断者有利用市场地位抬高价格和利润率的冲动;二是为阻止新的进入者又不得不在较低的利润率下使用部分产能的策略行为形成的过剩产能又会抑制利润率的上升。三部门利润率与三部门产能利用率同向变化的原因是:在位企业利用自身的市场地位维持了利润率基本不变,这有可能使得部门内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原有产能的利用率上升,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在一段时间内得以维持,中小企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得到缓解,总体产能利用率上升。

(3)在各解释变量中,三部门滞后一期的资本积累量对于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最弱,二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三部门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产能利用水平下降。对于大资本而言,可以通过资本量的增大弥补资本积累过程中利润率水平下降带来的利润量的绝对下降,因此有不断通过资本积累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水平的动力(但这种行为本身在总体上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和利润率的下降);但对于中小资本而言,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上升,当资本积累额难以达到最低的要求时,中小资本出现过剩。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了美国的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事业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在一个政府对企业行为干预较少的市场经济体中,在存在垄断或明显在位者以及产品同质化的假设下,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三部门的利润率和资本积累能够较好地解释三部门产能利用率水平的变化情况: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对三部门产能过剩的影响最为显著,二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三部门利润率对三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弱于生产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二者之间同向变动;三部门滞后一期的资本积累对三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最弱,二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

以上结论对于区分中国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市场或政府的作用具有如下启示:(1)分析中国生产部门的产能过剩时,应以对生产部门总体的资本有机构成的观察为基础;(2)分析中国生产部门的产能过剩时,应观察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是否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趋势相符,不一致则需要关注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对产能过剩的影响;(3)在以上诸方面皆不能有效解释产能过剩变化的趋势时,需要考虑政府政策对产能过剩的作用;(4)对待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应实施的政策应有所区分,对那些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在现有利润率水平下无法实现有效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的落后产能应避免出台针对这些行业或产业的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或补贴政策,否则会对这部分行业的产品价格和利润率起维持作用,导致落后产能的资本积累过程得以延续,进而使产能进一步过剩。

注释:

① 以下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BEA公布的各年度数据或根据其计算得到,所有数据已折算为美元.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赵英杰.论非生产劳动、剩余价值与金融利润的关系[J].学理论,2013,(2):78-79.

[3]Norman Morin,John Stevens.Diverging Measures of Capacity Utilization:An Explanation[J].Business Economics,2005,40(4):46-54.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利润率利用率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