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百川(教授)张薇薇
2012年,我国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FDI)三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13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寻求走出低谷之路,复苏和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速回升预期确立,这对吸收FDI会产生深刻影响。
2012年,我国吸收FDI呈现两大特点:一是FDI流入规模下降,二是FDI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加速调整。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2年,全球FDI复苏势头受阻,下降18.3%,仅为1.3万亿美元。发达经济体FDI流入额为5489亿美元,下降32.1%,其中欧盟和美国减少34.8%和35.3%;发展中经济体为6804亿美元,下降3.2%,占全球使用FDI比重超过发达经济体。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用FDI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印度吸收FDI下降13.5%,东盟下降7%,但部分国家如柬埔寨、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获得一定程度增长。
在全球FDI总体下降中,中国FDI的下降幅度高于发展中经济体,中国虽然依然是全球第二大FDI吸收国,但实际使用FDI降为1117.16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42.95亿美元,同比下降3.7%,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从中国吸收FDI的主要来源地来看,亚洲地区仍是最大的来源地,亚洲十国/地区 (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实际投入FDI金额957.37亿美元,同比下降4.76%,占中国利用FDI的85.7%,其中日本实际对华投资金额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26%。美国对华投资金额31.3亿美元,同比增长4.5%;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金额61.07亿美元,同比下降3.8%。
从吸收FDI的地区结构看,东部、西部地区下降,中部地区势头强劲。2012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25.1亿美元,同比下降4.2%,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2.8%;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9.2亿美元,同比下降14.3%,占全国总额的8.9%;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2.9亿美元,同比上升18.5%,占全国总额的8.3%。
从吸收FDI的产业分布来看,FDI结构持续变迁,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12年,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FDI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全国总量的1.9%。服务业实际使用FDI金额538.4亿美元,继续超过制造业,占同期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48.2%,同比下降2.6%,下降幅度低于总体水平。服务业内部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变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利用外资金额均有上升。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同比下降10.25%,但依然占据21.59%的份额。制造业实际使用FDI金额488.7亿美元,同比下降6.2%,占全国总量的43.7%。
表1 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FDI主要来源地
表2 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FDI地区结构
2012年中国吸收FDI总量下降、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在于:
(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对外投资能力萎缩。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在主权债务危机、脆弱的银行业、高失业率下消费需求疲软、政治僵化和协调机制缺陷造成政策瘫痪四个相互促动的不利因素困扰下,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处在一个螺旋式下降的边缘。与之相伴,英国已经陷入了滞胀。美国在高财政赤字、高债务、高贸易逆差、高失业和高工资“五高并存”格局下,被迫选择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尽管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依然保持增长,但潜在风险仍然巨大。因此,虽然美国在增长中对华投资继续增长,但在世界经济下行中,全球FDI明显下降,导致中国吸收FDI下滑。
(2)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对华投资能力不足。受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和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的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与通货膨胀压力同步下行,在外需依旧低迷、内需动力不足的形势下,经济明显放缓。在欧债危机演化中,欧洲银行“去杠杆化”加速,从而加大新兴市场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因此,新兴经济体对华投资下降幅度较大。
表3 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FDI产业分布
(3)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资本外逃风险加大。由于对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美国祭出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再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对未来欧债危机的升级、欧债危机救助不力的担忧都将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避险需求将导致资金大规模撤出新兴市场的股市和债市,资本外逃成为影响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面临的重大风险。
(4)国内投资成本攀升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房地产在调控中投资速度下降,但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环境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居于高位,综合投资成本上升,外需低迷,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暴露无遗,导致投资收益率下滑,使国民经济长周期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和短周期经济下行相交叉,稳增长的压力陡升。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一直处在下降过程中,GDP持续9个季度增速下降。这是自1992年开始发布该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超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6个季度的回调期。显然,增长速度偏离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由此,也影响了FDI流入。
(5)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外需低迷、成本高企,正加速进行结构调整,FDI在农林牧渔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上升;中部地区大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FDI向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中部中心经济区聚集,中部地区FDI增长明显。
201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继续影响FDI格局变动。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企稳回升
2012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为51.8%,资本形成的贡献为50.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为-2.2%。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规模较2011年增长20.6%,增速回落3.4%。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9%,高于全年经济增长率,已经出现复苏迹象。2013年,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看,内需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主要的新经济增长点,外部市场疲软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将趋于弱化。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机构对中国新一年经济增长预期都在8%以上。经济增速上升和国内市场规模扩张,有利于吸引FDI流入。
2.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2012年,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经过调整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与第二产业持平,超过第一产业 (4.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5.3%和44.6%。从三大产业的投资情况看,第三产业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比重54%,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实现32.2%和20.6%,已经超过第二产业。2013年,面对制造业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大型锻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重复建设突出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压缩、重组力度;同时,制造业在延伸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中,企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会加速变迁,这为FDI提供了新的机会。服务业中金融、物流、旅游、医疗、文化等部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会为FDI提供难得机遇。
3.外商投资成本继续居高不下
2013年,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推出和国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上升,劳工成本将继续上升,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持续弱化,加之能源、原材料价格依然保持高位,随着房地产销售回暖,商业地产价格将继续走高,人民币汇率走高,外商投资成本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势必加速FDI结构变迁和区位转移。
1.尽管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上行压力依然较大,底位徘徊状态难以改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3.2%,较2011年下降0.7%,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1.3%。受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带动,全球经济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有提速迹象,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5%,较2012年微幅上扬,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2013年经济增速为5.5%,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4%,欧元区经济今年将萎缩0.2%,美国经济增长2.0%。全球经济增长依旧面临明显压力,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过财政扩张拉动经济空间有限,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债务和就业压力较大,实体经济活力难以恢复,在海外投资和扩张中行为仍然谨慎。预期全球FDI会有所增长,但增幅有限。
2.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把全球经济带入新一轮货币战
金融危机后,美、日等国长期保持超低利率政策,各央行相继扩张资产负债表试图缓解危机。2012年9月,美联储推出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12月中旬,继续宣布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的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使美联储每月的资产购买金额达到850亿美元。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日本共推出货币宽松措施,用于扩大流动性的资产基金规模已达1.2万亿美元。预计2013年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持续进行。随着大量流动性释放,资产价格将被推高,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发达经济体长期量化宽松政策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陷入输入型通货膨胀,势必引起企业经营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影响我国吸收FDI。
3.美国深陷“财政悬崖”并受赤字上限问题困扰,影响全球FDI信心
2012年12月31日,美国两党就“财政悬崖”问题达成妥协,将“自动减赤机制”延后2个月执行,但2013年1月,美国再次触及16.3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美国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11.7%。尽管金融市场和住房市场转好,使住户资产负债表有所改善,将支撑美国消费需求增长,但公共开支缩减和税收优惠终止意味着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紧缩,制约美国经济恢复。美国将成为2013年拖累世界经济前行的绊脚石,并影响中国和全球FDI的增长。
4.救助欧债危机意味着欧元区经济将处于低迷状态,制约其对外投资能力
2012年,在欧元区内部,一系列有力的救助机制相继出台,1月,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新方案启动,9月,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OMT)机制,承诺无限量、无优先偿还权购买国债,10月,永久性救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生效。此外,2012年12月,欧元区财政会议就建立银行单一监管机制达成协议,这标志着欧盟向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业联盟迈出了一大步。这些救助机制使人们对欧元区不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信心增强,同时也意味着欧元前景逐步明朗化和欧元走强压力增大,加之在救助主权债务危机中实行紧缩财政的措施,欧元区经济将继续低迷,制约企业对华投资。
5.中日关系恶化,打击日本企业对华投资
日本经济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陷入收缩,尽管日本不断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并维持弱势日元格局,但日本采取的刺激方案带来的经济复苏是暂时的,日本面临债务恶化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日本总债务占GDP比重为236.6%,2013年将达到245%,2013年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回落至1.2%。在日本经济困局下,中日双边关系又陷入冰点,严重影响日本对华投资,预计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离的现象会时有发生。
6.新兴经济体增长与通胀压力并存,对外投资结构继续调整
新兴经济体在保增长的支持性政策作用下,投资相对活跃,内需扩大,经济增长率会有所上升,但发达经济体的疲软对外部需求的不利影响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受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冲击,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陡增,币值波动风险上升。新兴经济体在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纠结中,经济转型难度较大,对外投资能力在恢复中谋求结构性调整。
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经济难题,制约其对外投资能力,世界经济在底位徘徊的状态难以改变,但全球经济糟糕的表现在2012年已经见底,经济增长速度小幅提升,这也为全球FDI缓慢回升奠定基础。综合来看,2013年中国吸收FDI的规模可能呈现小幅回升的态势。
综合考量国内外因素,2013年中国利用FDI规模可望缓慢回升,外商投资结构继续加速变迁。
由于中国经济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投资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中,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可望企稳回升,会为吸收FDI提供更多机会。国内经济增速提升将成为FDI流入规模扩大的根本条件和坚实基础。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经济难题,制约其对外投资能力,世界经济在底位徘徊的状态难以改变,但全球经济糟糕的表现在2012年已经见底,经济增长速度小幅提升,这也为全球FDI缓慢回升奠定基础。综合来看,2013年中国吸收FDI的规模可能呈现小幅回升的态势。
在FDI来源结构上,美国受“财政悬崖”问题最终解决机制的影响和赤字上限问题的困扰,经济增速放缓,影响FDI信心,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速将下降;欧元区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制约其对外投资能力,但主权债务危机初步明朗,欧元区对华投资经历明显下降后,可望在底部企稳,出现小幅增长;中日关系恶化,打击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日本在2012年对华投资大幅增长后将出现较大下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提速,具备对华增加投资的能力,但同时与中国争夺FDI的趋势亦越发明显。
由于劳工成本攀升,综合投资成本高企,对成本寻求型FDI的吸引力继续下降,成本寻求型FDI比重将继续下降,投资撤离与区位转移态势会更加明显;内需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扩张,市场寻求型FDI将进一步看好中国市场前景,庞大的市场潜力将逐步替代劳工等要素成本优势成为对FDI最主要的吸引力,市场寻求型FDI也将显著增加;压缩过剩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速,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难得,政策寻求型FDI有望觅得增长良机;由于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物质资源寻求型FDI会徘徊阻滞,但大量成熟技术工人和创新人才成长,又会对寻求创新资源的FDI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2012年1月30日开始实施的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作用会进一步显现。2013年,服务业利用FDI规模将继续超过制造业,服务业内部的金融、物流、旅游、医疗、文化等领域FDI将保持稳定增长;在消化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大型锻件等行业严重过剩产能,解决重复建设突出问题过程中,制造业部分FDI会被挤出,但外资并购机会增加;在延伸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中,技术密集型FDI比重会显著上升;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中,FDI机会增加,农、林、牧、渔业使用FDI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所占比重依然较低。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FDI比重较高,劳工成本上升促使外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确立,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转移趋势将更加明显,东部地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FDI将更多进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与中西部相比,东部总体FDI增速会较低;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地区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外商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前景广阔,尤其是中部经济中心区产业配套能力强,便于集群投资,在吸引外资方面将承接2012年的走势继续获得较快增长。
顺应FDI变动趋势,把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创造吸收外资新优势。继续优化引资环境,利用吸收FDI环境变迁的机遇,在内需扩大和国内市场规模扩张、市场吸引力上升的战略机遇期,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市场优势替代成本优势,保持对FDI的吸引力,鼓励外资参与扩大内需的经营活动,对外资企业参与经营改善民生的业务给予国民待遇,稳定外商投资规模。
第二,继续推动FDI内移。利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存在区域上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梯度发展格局的特殊条件,继续做好推动沿海劳动密集型FDI内移的大文章,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既为沿海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又为内地工业化助力,还能使内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新的就业机会,降低社会失业率。鼓励沿海企业与内地对接,为转移到内地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物流、贸易渠道、金融、咨询、设计、法律、会计等服务;促进内地产业集群,推动内地特殊经济区建设,形成吸收FDI的集群效应,降低FDI区位转移成本。
第三,培育并拓展多元投资。新兴市场国家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将逐步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力的态势,应抓住新兴市场国家总体经济力量处于上升期的战略机遇,在实行新兴市场战略中,加强与金砖国家、新钻十一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合作,进一步推动外商投资来源多元化。
第四,维护服务业吸收FDI较快增长的势头。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中,扩大服务业开放的领域和范围,降低服务业FDI市场准入门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FDI,为增强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把握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全球服务分工体系迅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吸收FDI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全球服务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第五,促进农村、农业吸收外资。理清农业领域利用外资的思路,鼓励外资参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包括城镇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服务业的发展等;吸收外商投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外资企业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和治理制度溢出效应,带动农业产业化。
第六,寻找制造业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在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能,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中,鼓励外资并购,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效率;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延伸价值链,发展高端制造业,改善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