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石

2013-03-20 05:04夏先良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3年3期
关键词:政府经济发展

夏先良 研究员

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开放的市场经济是新的时代特征。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距离发达市场经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任务非常艰巨。改革开放进程快慢是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西方主要经济体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长期化困扰的严峻形势下,世界各大国经济都在深度调整和转型,准备好新一轮战略博弈。中国也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中国仍是一个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和不够开放的国家

实践证明,市场体制是当今世界最广泛采用的有效经济体制。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可是目前我国仍处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不发达、不够开放的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不透明、不稳定、不可持续性、不确定性问题和矛盾突出。

(一)商品及服务市场发育和开放水平仍不高

我国商品及服务市场发育相对完善,但仍不够发达,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粮食、能源、交通、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政府定价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关系型定向采购仍存在,招投标常常走过场。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后退,政府提供比重日益增大。

商品差异化、品牌化不明显,误导消费者选购的欺诈时有发生,消费者知情权和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各省市区、各行业存在严重的贸易限制和障碍,各种不透明的补贴、罚没、减免税和优惠等政策扭曲了市场机制,竞争政策没有发挥应有效果。尤其是奢侈品的国内外价格差别较大。地区不平衡或差别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明显,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贫富差距没有缩小,城乡市场体系严重隔离。

(二)资本地位不平等、自由度不高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国内金融市场主要由国有银行等金融企业主导,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份额很小,利率形成仍由中央银行控制,国内企业利用外国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仍相当困难。

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中,政府办市场的色彩浓厚。银行、证券监管机制不健全,市场自由度低,虚拟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完全空白。不同性质资本投资的差别待遇和歧视、不公正做法仍然存在。

国有、外资、集体、股份以及个体私人等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行业准入政策以及接触信贷资源、政府服务等方面存在歧视性差异,市场主体不平等。国企领导人由党和政府任命,具有政府背景和关系。

(三)劳动力市场差异大、流动性低

劳动力自由迁徙和工作生活相当困难,户籍制度是最大绊脚石,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和劳动力地域间移动。

各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差别很大,国内劳动力市场被分割成区域劳动力市场,各地劳动力市场差异巨大,东部劳动力相对缺乏,中西部劳动力就业困难,在不同企业、不同机构或单位劳动就业的交易条件、协议周期、工资及福利待遇等存在巨大差别。

农民工工资、社保、医疗和养老基本没有按照平等的市场原则得到法律保障,法律维权成本相对很高。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权益和福利待遇差别悬殊,劳动市场机制基本不起作用。

在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资源上,我国绿卡控制较严,引进外智不够开放;外资企业基本按照劳动法、税法以及有关法律支付工资、保险、养老等福利,可是一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常常不遵守法律,用工成本和条件不平等,导致市场主体的竞争不公平。

(四)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

土地市场缺乏明晰产权,城市土地产权属于国家,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招投标方式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承包权流转和产权出让受到严格限制。用征地补偿制度不能代替土地公平交易制度。土地产权不够分散和明晰,土地交易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政府常以土地优惠吸引外资,一边以无偿土地资源招商引资,一边又以高价土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鲜明地表现在推高房地产价格上。土地产权的政府代导致市场交易失序,价格信息不透明。

(五)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仍不够

虽然货物和服务对外贸易日益以市场为导向,但在引进外资、引进外智以及先进技术和对外投资上仍然主要由政府力量推动,由于企业行为受政府审批制度的严格控制,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政府涉外政策透明度不高。外汇是政府长期严格控制的资产,目前已经相当放松管制,但仍没有达到自由买卖的水平。人民币仍不是世界基础货币。资本账户没有自由开放,国内外资本跨境投资仍要受到政府审批、外汇管制、资本开放政策等限制,外资来华投资证券、金融以及许多其他服务业仍受到一定的限制。政府采购招投标不够规范。

(六)政府力量过强压制市场调节功能

政府占有和配置资源比重很高,财税及其他收入占到GDP总额的1/3以上。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不到2/3。政府审批领域越广,市场调节的范围越小,腐败和权力垄断的经济问题越严重,收入分配的市场机制越扭曲。行政权力产生的贪污腐败和滥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公害。私人财产权,包括知识产权不能完全得到保护。侵权和物业强拆损害了百姓利益。法制不健全、不完善,法制不张和司法不公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不完善和不发达的最大障碍。

(七)全国仍是一个分割的、差别明显的市场

市场制度或政策各地区差别很大,没有统一;地方和部门贸易保护主义仍很严重。各省市区在税费政策、土地分配及交易政策、劳动工资及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以及贸易投资政策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地区、城乡和行业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不完善。另外,我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在市场制度和政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直接影响开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与开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联系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国内市场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发育,与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紧密联系。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缺陷对开放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开放经济的各层面上,对于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起着阻碍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影响、制约和决定着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以及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愈完善,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愈快,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愈高。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发达,阻碍着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严重制约和限制了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商品及服务市场分割、市场扭曲和市场机制失灵,导致进出口贸易的商品流动失去价格约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商品流动脱节,同样商品的价格差距拉大,不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严重制约了商品及服务市场的开放水平。尽管我国在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方面对政府审批、投资领域和额度都做了很大放宽,但资本跨境流动仍没有做到自由开放,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不完全由市场机制引导,限制了我国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分割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土地市场上,外商在华投资的用地成本差别较大。在技术市场上,模仿和抄袭情况仍很严重,知识产权执法不力,限制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的积极性,制约了外资来华投资积极性,技术引进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幅受限,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没有发挥充分作用,不利于商品进出口贸易和资本跨国流动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开放经济发展。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直接影响开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市场体制机制生成、发育和发达,推动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体系同世界主流经济接轨,直接影响到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效率和效益。

要转变方式,就必须深化改革。政府要减少经济的行政管控,增加市场的自发调控程度和范围,增强市场的调节功能,促进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育,这有助于促进开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有助于推动开放经济发展。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证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色彩越少,政府直接指挥经济工作越少,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作用越大,开放的领域、范围、幅度越大,外贸发展逐渐从粗放的追求数量扩张向提升质量、效益的集约方式转变;利用外资日益从注重引资规模向重视提高外资质量水平的方式上转变;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从一味的重视投资规模增长逐步向关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的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必将促进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变。

同时,对外开放需要市场体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暴露市场经济发展的弱点和问题,反过来也促进市场体制机制的发育和完善,最终促进开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开放经济水平提升。开放可以促进竞争和交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闭关锁国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将导致经济技术日益落后。虽然我国已经跃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进出口贸易国家行列,但是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仍不是世界领先国家,在商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商业品牌、营销技术等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无一发达国家不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尽管有薄弱之处受保护。开放引进外国跨国贸易公司,有助于促进国内商业企业和贸易公司在学习和竞争中成长,重视组织建设、品牌培育和创新,有助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三、中国仍需继续加快新一轮改革开放步伐

改革开放是当前我国发展的最大动力,我国应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经济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

调整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我国改革的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市场体制机制改革,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努力推动从不完全市场经济到较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发达市场经济的转变,扩大市场调节比例,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发展水平。

同时我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更好发挥政府推动作用、领导作用、监督作用,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科学划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职能。改革顶层设计和制度谋划要让部门和国企等相关利益方回避。重点是约束政府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审批、规制、干预,减轻税费和官员贪腐对市场机制的破坏。改革设计中既不要走入唯市场论,也不要走入无政府论。

国家统一的、开放自由的市场体制机制,是全国减轻地区差距、城乡矛盾、贫富差别和社会不公的关键性基础工程。建成这样一个基础工程,如同一条高速铁路一样,将会使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速度,巩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总结国内外经验,大胆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范围和边界要清晰划定,大大缩小职能范围,优化组织结构设置,创新管理方式,减少政府规模和管理事务,减轻政府干预。借鉴英美国家政府紧缩财政、压缩政府开支的好经验,裁减我国各级政府公务员规模,合并重组业务交叉及类似的政府机构,实行大部制改革,各级行政官衔以一正一副一助理为宜,减少官员数量,公示每位公务员责、权、利,接受社会监督,破除官本位和干部权力不受监督思想,改变干部违法不受法律制裁等问题。确实做到依法治官,依法管市,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三)调整宏观经济调控战略

我国不宜采取赤字财政和高通胀刺激过热经济的发展战略。缩减政府规模和财政负担,节制社会救助和福利开支。财政收支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扩大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比例。严格控制各级政府债务规模,应当允许私人企业依法以多种方式融资。税制改革要让市场主体、财产持有人、消费者税负大体公平,广覆盖,轻负担,广扶贫,不仇富。推进城镇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要求以市场机制运作,调动私人投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财政不可以大包大揽,不能背上国家开发运作的包袱。

私人投资可以替代的领域,公共投资要坚决退出,缩小财政公共投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淡化行政性配置资源的色彩,开放市场准入,允许私人投资,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让筹资、投资决策与经济责任形成相符相关的运作机制。决不再搞导致产能过剩的经济刺激性财政投资项目。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促进金融自由化,加强金融风险监控。更大程度上让利率和汇率由金融企业自主决定,利率和汇率由市场形成。更大规模开放外国资本进入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加强资质审查和资金出入境监管。

(四)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主体建设

国有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其依靠来自政府支持的垄断优势占有相当规模的市场空间,但其效率较低,而且阻碍竞争和有效资源配置,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国家必须在航空、铁路、金融、邮电通讯、能源、卫生、教育等领域以市场化、公司化模式代替行政官僚管理模式,打破一切市场垄断,深入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相信现有国有企业的四大效率问题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而得到解决。

国有企业领导人要具有企业家素质、精神和现代大型企业管理能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要改变行政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办企业。组织人事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选用要运用市场手段公开公平竞聘上岗,按照聘任协议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国务院切实落实非公有制经济36条和新36条,加快对内资开放,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格局,将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场发育,大大提高市场效率和国有经济效率。

(五)加快涉外经贸领域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开放与改革同等重要。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投资、外汇和国际收支政策体系,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创建开放型经济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外交、商务、出入境管理、海关、质检、商检、卫检、外汇等涉外管理机构要适应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战略,与有关贸易、投资、金融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制定高效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人才进出境监管政策,进一步放松管制,这有助于促进要素国际流动,有助于吸引外国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入,包括过去我国流出的资本和人才回流。

1.货物进出口贸易体制改革与开放

进出口贸易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进一步放松进口管控为主,减少进口审批和配额管理范围,允许更多私人贸易公司参与能源、矿产、技术设备、药品、消费品以及奢侈品进口,允许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中间品、办公用品、消费品和技术软件文件,包括技术书籍、数据进口,控制对环境、生态可能造成破坏的进口品。

以国内需求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实施尚需时日,外需拉动对经济增长仍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绝不可否定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性。虽然出口不能像过去那样不惜代价、不顾成本、不考虑效益地追求规模扩张,但是国家在政策、服务、平台、指导上推动出口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贸易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对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出口激励政策需要做科学检讨,可能导致市场扭曲的政策应该撤销,恢复市场常态。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协调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挥加工贸易的多种积极效果。

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对内资企业进出口贸易经营权,政府尽可能减少准入资质限制,放宽民营企业进口权限,要多做服务、支持和引导及监管,鼓励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商业、国际贸易产业。

不断扩大开放,促进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和外贸出口转型升级,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提升质量、重视品牌效益的外贸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扩大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建设全球贸易渠道及网络,推动出口持续增长。全国和各地区不必刻意追求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和平衡状态,而要把贸易效益、效果和竞争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2.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改革与开放

服务贸易体制改革以服务产业扩大开放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主,进一步放宽外资来华投资经营金融、商业、技术服务、法律咨询、旅游、交通、通讯、科研、文教、卫生、体育等服务产业,放宽外国人来华旅行、居住、经商以及其他正常活动的签证、长期居留的条件,保护他们在华合法收入、财产安全。

增强技术引进企业自主权,减少政府干预和审查审批,免去技术引进的用汇购汇申请等审查,积极鼓励内资企业引进关键和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完善技术引进政策,健全技术引进促进体系,根据需要采取进口、许可、并购等多种技术引进方式,创新技术贸易模式,促进技术引进来源、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打破西方对华技术贸易封锁,优化技术引进结构,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益。

理顺技术引进再创新和自主创新形成出口能力的扶持体制,加大财税激励企业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形成和增强技术出口竞争力,发挥技术贸易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服务,构建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技术出口战略、政策体系与政府服务支撑体系。提高技术出口的带动效果,发挥对技术设备出口和海外投资的带动作用,完善技术出口后续服务支撑体系,同时加强战略技术出口控制,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技术优势。

3.资本、人才国际流动管理体制改革与开放

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政府服务水平,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各部门要继续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政策引导和管理支持等,提高引资质量和利用外资水平,公务员不应直接参与对外招商引资活动。扩大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和吸引外资进入境内股票、证券和债务市场的规模,增加利用外资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效益。

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要减少政府审批,加大政府支持、服务、国际投资关系开拓,提供“走出去”融资、保险、安全激励的政策支持,鼓励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共同合作走出去,实体企业要以自主技术、品牌和人才利用金融企业的资金在海外开办实业,占领世界市场。政府首先要改革国内不利于企业“走出去”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其次要加强对东道国伙伴的外交商务工作,解决投资面临的准入难、限制多、营商环境差、综合配套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引导企业做好“走出去”发展的资源人才准备、法律理论准备、管理能力准备、国际投资经营经验准备,协调好母子公司之间人事、商务、财务、技术知识流动以及监管与控制关系,管控和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市场经营风险、政治法律风险以及公司财产安全风险。

加快外汇和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改革,允许企业持有创汇、买卖外汇、海外投资用汇,创造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条件,发展和完善外汇金融体系,培育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基础的外汇金融市场,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金融制度。加强洗钱、资金外逃、虚假投资融资、虚假贸易投资等违法行为监督。

完善引资、引智与引技相结合的体制,完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和利用外资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政策,放宽入籍、入职和签证政策,增强对外国专家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是国家复兴和崛起的不竭动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依然是伴随我国转变开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基础工程。一旦改革开放步伐停滞,就会阻碍国家发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关系到我国能否尽快转到开放经济发展方式中去,关系到我国在新一轮世界大国博弈中的实力和胜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目前行政体制改革成为所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核心,必须突破。搞改革开放,没有坚定意志,畏首畏尾,将会一事无成。但没有周密方案,盲目蛮干,也会一败涂地,得不到群众支持和理解。我们要重新鼓起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研究、宣传、探索、实践的干劲,不怕出错,不怕得罪人,不怕冒风险。

猜你喜欢
政府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