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的集群企业横向合作定价对价值链绩效的影响分析

2013-08-10 02:51:38易秋平
对外经贸 2013年7期
关键词:分工情形价值链

易秋平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一、引言

随着以产品内分工为主导的新国际分工网络的形成和集群内部垂直分工水平的提高,集群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日益加深,集群面临的风险也在日趋增大,如果分工网络体系中某一集群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即集群企业的契约关系被破坏,则可能导致整个集群网络及其全球生产网络的瓦解。因此,在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下,集群企业为了进一步寻求持续健康发展,集群企业间不仅越来越需要采用纵向合作策略,同时也越来越需要采用横向合作策略。集群企业间横向合作形式多样,从合作内容上可分为:合作定价、合作研发、合作采购、合作生产、合作销售等;从合作对象上可分为:集群价值链上游企业之间的合作、集群价值链中间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集群价值链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本文试图根据合作内容的分类,对集群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定价的价值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集群企业开展横向合作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横向合作定价模型及假设

1.假设

(1)假设一个集群内只有3个企业(企业F1、企业F2和企业H),且集群内只生产一个产品X,产品X包含2个工序,工序Ⅰ和工序Ⅱ。工序Ⅰ由集群内企业F1和F2企业完成,企业F1和企业F2在完成工序Ⅰ后出售给企业H,然后由企业H完成工序Ⅱ后直接销售给市场,即组成汇集式价值链,如图1所示。

(2)产品X面对的是一个确定型的市场,市场需求函数为:P=K0-Kq,其中,P为企业H的销售价格,q为市场需求量(即企业F1和企业F2的订货量)。

(3)企业H每制造一个产品X需订购F1、F2各一个单位半成品,F1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i(Ci=C1+C2),供货价为ri(ri=r1+r2),企业H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H。

图1 汇集式价值链

为了分析横向合作定价对价值链的影响需要选择参照物,为此将分析四种合作定价方式对供应商(企业A和企业B)、制造商和整个价值链运作绩效的影响:

(1)完全一体化情形,记为“U”,这时企业 F1、F2和企业H三家合作定价,变成了一个决策主体,此时的决策变量只有q。

(2)横向一体化情形,记为“V”,这时企业F1和F2企业两个合作起来进行定价,变成一个决策主体,其决策的变量只有价格r。企业H根据r再决定产量q。

(3)独立定价情形,记为“W”,这时企业F1、F2分别定价r1、r2后,企业H再决定向企业F1和企业F2的订货量q。

(4)企业F1为核心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企业F2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形,记为“T”,这时企业则具有先行动的优势,且会影响企业F2的定价,企业F1首先决定r1,然后企业F2再根据企业F1的定价r1再决定r2,最后企业H再决定订货量q。

三、横向合作定价模型对价值链绩效的影响分析

为了分析集群企业合作定价对价值链绩效的影响,下面将探讨四种不同定价模式下价值链的绩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1.情形“U”

在U情形下,决策的主体为一个,决策者将依据市场情况确定产量q,以使整个价值链的收益最大化。此时,集群价值链的总收益为:

2.情形“V”

在情形V下,企业F1和企业F2进行合作定价,这样就变成一个决策主体,即对r=r1+r2做出决定。在企业F1和企业F2做出决定后,企业H再决定订货量q。此时,企业H的收益为:

求解得产量、企业H的收益、供应企业F的收益、集群价值链总收益的博弈均衡结果分别为:

3.情形“W”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F1和企业F2的势力相当,且分别独立作出定价决策,企业H再根据他们的定价决定产量q。这时,企业F1、F2和H的收益分别为:

求解得相应的均衡结果分别为:

4.情形“T”

在情形“T”下,因为F1具有强势地位,所以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并且有影响F2定价决策的能力。此时,F1先定价r1,然后企业F2再根据 r1决定r2,最后企业H再决定产量q。

此时,企业F1、F2和H的收益分别同情形“W”。

求解得均衡结果分别如下:

把上述四种分析结果汇总得到表1:

表1 四种情形的博弈均衡结果

四、实例推算

表2 四种情形的博弈均衡数值解

在上面的模式中,进一步假设需求函数为P=20-2q(即K0=20,K=2),企业F1和企业F2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C1=2、C2=4,从而CF=C1+C2=6,企业H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H=2。则分别解“U”“V”“W”“T”四种情形对应的博弈问题:

相应的数值均衡解如下表2所示,表2的数值解与表1的结果一致。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集群价值链最大总收益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T、W、V、U。即以集群总收益(三家企业F1、F2和 H)而言(即资源在集群的最优配置),企业F1占优势地位的情形“T”最差,其次是企业 F1和 F2实力相当的情形“W”,再其次是横向一体化的情形“V”,完全一体化情形“U”是最优的。本文仅考虑了总收益最大的情况,没有考虑其他约束条件,如管理成本等。虽然完全一体化的总收益最大,但同时其管理成本也可能是最高的,特别是在新国际分工网络背景下,以产品内分工为主导的产品生产将是一个庞大的跨国体系,其涉及的集群企业数量将非常多,这种完全一体化的管理成本将趋于无限大,因此在实际运作时,集群企业完全一体化往往不是最优的。

2.在不考虑完全一体化情形时,集群总收益∏FC,产品工序Ⅰ提供企业F1和F2的总收益∏F,以及产品工序Ⅱ的生产企业H的收益∏H都是横向一体化“V”情形最优,其次是企业F2和F2实力均衡的情形“W”,再次是企业F1占优势地位的情形“T”。因此得出:集群内上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定价不仅有利于集群价值链运作绩效的提升,还有助于相关企业绩效的提升。而且,均衡情形“W”最容易向横向一体化情形“V”进行转化。因为这种转化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三家企业绩效都增加,特别是企业H的绩效提升最大,其收益由提升到,翻了一番。

3.企业F1的收益在F1占优势地位的情形“T”和横向一体化情形“V”时都是,大于企业F1和F2实力相当的情形“W”的收益。而企业F2的绩效大小排列与企业H是一致的,都是横向一体化情形“V”最优,其次是F1和F2实力相当的情形“W”,最差的是企业F2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形“T”。因此,企业F2和H一样都有跟企业F1合作的动机。当情形“T”向“V”转化后,企业F2的绩效∏F2增加了一倍,而企业H的收益则提高3倍。但在企业F1占优势地位的情形“T”时,企业F1缺乏与企业F2合作的动力,但企业F1和企业H给予企业适当的合作激励,即让企业F1一起分享合作所带来的收益,则情形“T”就会转化为情形“V”,即转为横向一体化。

[1]刘友金,胡黎明,赵瑞霞.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1(3):101-105.

[2]赵福涛.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易秋平.新国际分工网络背景下集群企业纵向合作契约的设计及价值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7):36-38.

猜你喜欢
分工情形价值链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避免房地产继承纠纷的十二种情形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四种情形拖欠劳动报酬构成“拒不支付”犯罪
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34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上海包装(2019年4期)2019-08-30 03:52:56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0
出借车辆,五种情形下须担责
公民与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04:12:18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