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436)
近几年,我国的膀胱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吸烟、基因异常和环境因素都可引发膀胱癌。膀胱癌好发于51~70岁,65岁为发病高峰[1]。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免疫调节功能,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将艾迪注射液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4.23±1.56)岁;单发肿瘤43例,多发肿瘤24例;原发肿瘤50例,复发肿瘤17例;肿瘤分期Ta 26例,T1 41例;肿瘤分级G1 36例,G2 18例,G3 1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8例,膀胱部分切除19例;术后均经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艾迪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膀胱灌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均于术后24h内开始膀胱灌注,膀胱灌注嘱患者少饮水。对照组予丝裂霉素30mg溶于50mL 0.9%氯化钠液中,经导尿管注入膀胱;观察组直接将50mL艾迪注射液经导尿管注入膀胱。膀胱灌注后患者在病床上每15min更换1次体位,2h后自行小便将灌注液排除。每周灌注1次,连续6周后每个月灌注1次,持续时间1年。膀胱灌注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尿频、尿急、血尿、皮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术后1年内每3个月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膀胱镜,观察患者是否有泌尿系感染、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肿瘤复发等,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肿瘤复发者再次切除肿瘤后仍按原方案行膀胱灌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数据行χ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年,无患者病死,67例中,21例肿瘤复发,其中Ta 4例,T1 6例,G1 4例,G2 3例,G3 4例,肿瘤总复发率为31.34%。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17.65%,其中1例患者肿瘤复发2次,无肿瘤进展。对照组肿瘤复发率为45.45%,其中1例患者肿瘤复发3次,肿瘤分级由G2升为G3,1例患者复发后发展为浸润性肿瘤,行膀胱全切除术。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所有患者膀胱灌注期间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血尿,2例出现尿频、尿急症状,1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全身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60%~80%的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已成为治疗过程中面对的重要课题[2]。膀胱癌术后内灌注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已成为临床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比柔吡星、卡介苗、沙培林等,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较严重,治疗总有效率约为50%。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中药治疗膀胱癌。中医学中,膀胱癌属于尿血、血淋、癃闭等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湿热久郁下焦,热毒瘀结膀胱,脾肾两虚,膀胱气化不利。
艾迪注射液作为一种经现代科学方法精制提炼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为人参、黄芪皂甙、刺五加多糖及去甲斑蝥素等,主要作用清热解毒、消瘀散结、补益精气、扶正祛邪。其中去甲斑蝥素可破症散结、抑制肿瘤。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观察组应用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较好,肿瘤复发率为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45%,且观察组患者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手术后进行膀胱灌注将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1] 吕强,殷长军.膀胱癌腔内诊断技术进展[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1(1):5-7.
[2] 兰卫华,靳风烁,王洛夫,等.卡介苗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国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性比较[J].循证医学,2006,6(4):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