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恒 崔玉婕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重要发展时期,特别要注重宏观经济运行,而宏观经济运行中两个重要变量是消费和储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预示我国经济增长不能再过度依赖出口,而应当依靠扩大内需维持经济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内需不足,中国经济调整的最优选择就是扩大居民消费,并将直接拉动内需,降低总储蓄率。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为此,分析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善中国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现状不仅是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更是改变国民经济结构和现有经济增长模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降低居民储蓄率提高居民消费率,拉动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高居民储蓄率和低居民消费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过低的居民消费率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以致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要求把提高居民消费率扩大国内需求,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流动资金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国内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本源。居民消费率长期低下,国内需求长期不振,经济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居民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高居民储蓄率使得融资渠道不畅通,消费能力不足,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更多居民成为银行的债权人,增加了专业银行的业务风险,高居民储蓄率使得我国出现投资过高、消费偏低、较多地依赖出口等影响经济发展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居民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国内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
为了更好地研究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关系,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对居民消费率和居民储蓄率都有影响的5个因素: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老龄化指数、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以准确得出这些因素与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关系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第一步,样本选择。本文对中国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研究样本为2000—2012年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老龄化指数、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这五个影响因素的数据。
第二步,用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行进行分析:
其中,Y分别代表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Xi代表第i个影响因素,bi代表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对这个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
第三步,根据SPSS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确定分别影响消费率和储蓄率因素的系数。
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受很多因素共同影响,本文选取了2000—2012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老龄化指数、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这五个因素分别对中国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进行研究。本文的数据主要是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有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1.研究居民消费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老龄化指数、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用SPSS软件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选取的影响因素引入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
24年前,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所有人开始慢慢习惯通过一台电脑认识世界,在互联网的时空里试水、畅游。自此,网络逐渐成为国际讯息抵达中国寻常百姓家的第一站。14年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敞开国门,以进博会的创举开启新时代,向世界宣告中国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共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信心。这场盛会让人们看到,网络不仅成为讯息传递的第一站,同时也成为国外品牌进驻中国的第一站。
表1显示了模型的拟合优度R方=0.999,调整后的R方=0.998,因此该回归模型可以接受;
表1 模型摘要
表2 方差分析
表2显示模型的相关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F=5904(P<0.05);
根据表3的回归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居民消费率和5个主要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为:
2.研究居民储蓄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老龄化指数、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用SPSS软件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选取的影响因素引入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
表4显示了模型的拟合优度R方=0.999,调整后的R方=0.997,因此此回归模型可以接受;
表3 回归系数
表4 模型摘要
表5上述模型的相关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F=652.571(P<0.05);
根据表6的回归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居民储蓄率和5个主要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为:
表5 方差分析
表6 回归系数
其中Y代表居民消费率,X代表居民储蓄率,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7可以得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R方=0.952,调整后的R方=0.896,因此该回归模型可以接受;
表8显示:上述模型的相关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F=78.258(P<0.05);
表7 模型摘要
表8 方差分析
表9 回归系数
根据表9的回归系数我们可以得到消费率和储蓄率关系的模型为:Y=62.008-0.595X。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老龄化指数、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这五个因素分别和居民消费率与储蓄率呈不同的正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呈负相关。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因素与消费率的关系,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与居民消费率成负相关,当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率下降0.193个百分点。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与居民消费率呈负相关关系,当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率下降0.27个百分点。老龄化指数与居民消费率呈负相关关系,当老龄化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率下降0.06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消费率呈正相关关系,当社会保障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率上升1.2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居民消费率呈负相关关系,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率下降0.073个百分点。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因素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与居民储蓄率成正相关关系,当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储蓄率上降0.097个百分点。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当商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储蓄率上升0.422个百分点。老龄化指数与居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当老龄化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储蓄率上升0.3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当社会保障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储蓄率下降0.6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储蓄率上升0.336个百分点。
通过模型分析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居民储蓄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率下降0.595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储蓄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以上五个因素提出改善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现状的建议。
推进消费体制改革,整顿消费环境。消费能力不高不仅与可支配收入和社保体制有关,还与体制和消费环境有关。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对工业品和服务类商品的消费,拓展居民的消费领域,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率。首先,提倡消费信贷。中国的消费信贷还处于起步阶段,消费信贷市场仍不完善,为了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在消费信贷业务中加快创新,改善当前个人消费信贷种类太过单一的现状;消费信贷的良好发展需要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现有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是当务之急。其次,增加政府对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创新消费升级,拓宽信贷品种也非常有必要。政府应放宽对消费信贷的限制,扩大消费信贷资金来源与规模,拓展消费范围。简化消费信贷审批程序,增加可供信贷消费商品的品种,从而提高居民消费率,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制假、售假以及价格欺诈等违法勾当,减少消费投诉纠纷处理时间,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提高消费率。
建立合理机制调控商品房价格。首先,执行评估时,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不同层级和分工分别设立整体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商品房政策调控执行评估系统,具体落实评价程序及准则,针对某个阶段政策执行效果以及商品房价格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系统剖析各地区商品房调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商品房价格调控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其次,各级政府组织检查以及评估,对于各地区商品房价格调控实施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估。然后,对于房价调控目标没有具体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及时落实、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的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律和法规以及问责制度加以处理。最后,强化商品房价格调控的执行力度,把商品房价格调控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每年考核政府绩效时,同时考核商品房价格调控完成情况。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但是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保障力度不够,覆盖面积不广。改革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让老年人感到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把存在银行的储蓄拿出来进行消费,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率,降低居民储蓄率。首先,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并不是对现行制度的全部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制度修正。现行制度向未来制度的平滑过渡,有利于确保现行制度对受保人先期承诺的实施。其次,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安排包含再分配、储蓄以及保险的功能,将包括多层次和多支柱的制度结构分解,不同的制度结构只负责其中一项功能。这种功能分解做法正是国际范围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趋势。最后,鉴于中国基本国情,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相对较长时期内还会是多层次和多支柱体制,新制度在包括一个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结构外,也应将自愿选择部分设计得更灵活,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殊需要。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一国居民的“安全保护网络”,但中国这一网络尚不健全,使得人们无法把钱花在当期消费上,以免因突发性支出处于困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居民对未来消费不确定性的预期,增加当前消费,从而加快居民储蓄率向居民消费率的转化。建立一套覆盖面相对较广的保障体系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参加医保;改革公费报销和医保的制度规范,明确医保指定医院和指定药店;加大开放医保市场的力度,鼓励在基本医疗的服务领域中引进会员性质医保机构防止医保垄断局面的产生。其次,完善教育制度。一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个性发展。二是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要实现发达区域支持落后区域,东部地区支援中部和西部,并且要加速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社会资金到达乡镇以及农村,为实现教育公平打好基础。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上看,在城乡收入分配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绝对数和增长率两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在中国人口中占比很大,这部分人具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但受限于较低的收入水平,当期消费很少,应当从本质上解决农村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首先,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是改革农村税收制度降低农民生活负担;二是加快城镇化,消除城镇化中的制度障碍;三是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及高附加值农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更多机会。其次,通过增加富裕阶层赋税转移资金到低收入人群。富裕阶层手中有大量的剩余资金,但基于安全、保值、增值等目的,其收入的大部分将存入银行。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增加高收入群体收入的所得税,将增加税收的一部分转移给低收入人群,用以满足社会贫困阶层的必要消费支出,促进社会资源公平分配,促进居民储蓄率向居民消费率合理转化。
[1] 汪伟.中国“高储蓄现象”的部门分析:1952~2008[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 陈小霞.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经济学解读[J].商业时代,2010(36).
[3] 郑宝祥.现阶段影响我国消费率和储蓄率变化因素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4] 胡少维.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