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3-08-08 08:10李宗利蔡建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集群

李宗利,蔡建刚

(1.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 张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吉首 427000)

旅游商品是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在旅游业 “吃、住、行、游、购、娱” 六大要素中,购物是最具弹性的,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最具推动力,而购物的行为载体却是旅游商品。目前,全球旅游商品消费已占整个旅游消费总量的60%,而中国旅游商品消费量仅占28%[1],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旅游商品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 “短板”。武陵山片区内旅游商品种类繁多,且整个区域具有相似的文化与民风,集群发展的条件较好。这里试图就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的集群发展之路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武陵山片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及其内涵

集群是经济景观 (economiclandscape)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它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2]。集群的地理范围从一个地区、一个州,甚至是一个城市延伸至附近或者邻近的国家[3]。绝大多数集群包括一群提供专业输入设备、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的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厂商;集群还经常包括提供配套产品、专业化基础设施等下游产业的企业,以及其他提供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以及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大学、智囊团(thinktanks)、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化制定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4]。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资产专用性适中、信用程度中等偏高;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主要依靠关系、信任和承诺来进行协调的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5]。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加突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得到有效体现,交易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可以说,产业集群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企业合作制度。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旅游业的具体反映。根据产业集群的定义以及旅游业的特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可以界定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部门与机构(包括旅游商品研发机构、为旅游商品生产与流通提供辅助支持的企业与部门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不仅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性,而且还具有特殊性。首先,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作为旅游产业集群的一个分支,具有地域的同一性、产业的专业性、文化的根植性、网络的共享性与环境的创新性等特征;其次,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化专业细分,促使每个旅游商品企业把产品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第三,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旅游商品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

与一般产业集群不同的是,旅游商品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品牌商品的集合。因此,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不可能像汽车等产业集群那样将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商品销售企业等一并聚集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而是倾向于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集聚 (简称集群1)和旅游商品销售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集聚 (简称集群2)。当然,两个集群之间要加强联系,而不是单纯的生产与销售的关系。此外,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呈现旅游地的旅游商品,还可以呈现全国、全球其他地方的旅游商品。也就是说,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应该尽可能的商品多元化、丰富化,其他地方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可以在集群2展示他们的旅游商品,从而让旅游者在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区买到任何一个地方的旅游商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当地的旅游商品。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优势。武陵山片区区域范围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4省市11个地 (市、州)的71个县(市、区),位于成渝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五大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衔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2004年,国家民族宗教委员会设立 “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国家发改委编制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制定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武陵山区要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等;2012年,国家旅游局启动《武陵山旅游发展战略纲要》 研究,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大战略,把旅游业做成脱贫致富的大产业,促进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发展(武陵山片区的历史政策沿革详见表1)。武陵山片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国家战略” 高度,国家及相关部门在多种场合以及文件中表示,要将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国内首个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和国际旅游胜地。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牵头和协调下,武陵山片区区域合作正在深入落实当中,这种有序合作将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

表1 武陵山片区历史政策沿革

2.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自然景观神奇秀丽,民族风情绚烂多姿,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走廊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陵山片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打造了数百个知名景区和景点。目前,武陵山片区拥有3处世界自然遗产、2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5A级景区、20多个森林公园、20多个4A级景区、50多个自然保护区、60多个风景名胜区、150多处各类保护地;具有张家界、凤凰古城、武隆等一批国际知名的旅游地品牌;已经形成“自然景观游”、“历史文化古迹游” 和 “民俗风情游” 等旅游产业集群。此外,武陵山片区源于武陵山脉,是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也是我国内陆跨界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境内主要分布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优质的旅游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必将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武陵山片区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造就了张家界、凤凰等多个知名旅游城市和旅游地,整个片区的旅游市场日益火爆,旅游业在片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越加突显,各县、市、州的旅游总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重庆市武陵县等县市的旅游总收入更是占到GDP总量的56%以上(如表2所示)。以旅游立市的张家界为例,全市接待旅游人数由1989年的56万人次增至2011年的3041万人次,年均增长约21%;旅游总收入由1989年的2491万元增至2011年的167亿元,年均增长约36.5%;旅游开发对张家界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由1990年的0.369增加到2007年的0.537[6],而且这种递增趋势还在逐年增加。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张家界的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15.1%,即使保持现有旅游接待规模,如果旅游商品收入占比提高到发达地区的水平 (约40%—60%),则仅旅游商品收入就能过百亿元,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表2 武陵山片区三市(州、县)旅游接待与旅游收入情况(2007—2011年)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

1.资金投入不足。武陵山区是一个地质环境差、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且历史悠久的连片特困地区。从经济总量看,武陵山片区各地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2011年,武陵山片区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11元,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25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0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42元等 (如表3所示)。

表3 2011年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续前表

从历史数据看,武陵山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武陵山片区仍是国家 “十二五”6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重点区域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能投入到旅游产业中的资金非常有限;而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有限的资金供给和大量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旅游商品的多元化与有序开发,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科研资金投入和营销投入,还需要人们转变思维,在重视景点景区开发的同时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发挥旅游商品的“弹性” 作用。目前,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收入更多是门票收入,旅游商品开发明显滞后于景点景区的开发。而且,越是旅游自然资源突出,门票收入的比重就越大,且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张家界市为例,1989年全市景区景点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5.4%,2004年上升到10.3%,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28.3%,2008年为26.5%[7]。大量资金投向景区景点的开发,以致旅游商品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受限。

2.区域交通不便。武陵山片区地理位置偏僻,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结构复杂,交通十分不便。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旅游交通体系骨架已经初具雏形。然而,基础设施水平仍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交通瓶颈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连接四省市的省级公路较差,省际和景区之间道路连接不便,路网布局结构不合理,内部网络尚不完善,存在 “断头路” 现象 (如图1所示);第二是铁路多为单线,且火车站吞吐量较小;第三是水运、航空运输能力极弱,亟待开发;第四是信息化水平低,运营效果不佳,规范化专业市场数量少,市场功能单一;第五是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图1 武陵山片区区域交通图

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8]。在一般的旅游过程中,交通是游客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消耗,交通的不便利更是增加了游客的在途时间,这不仅会增加游客的机会成本,更会降低游客的旅行质量,最终由于口碑效应而导致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损,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在现代大物流背景下,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更是离不开交通业的支持,它不仅影响旅游商品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是影响旅游商品销售成功的可能性。

3.合作创新力弱。武陵山片区 “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文化同质、经济同型”,但因隶属多个行政区域管制,地方之间缺乏深层次的衔接、沟通与合作。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多是盲目开发、条块分割,这导致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严重,肢解了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降低了武陵山旅游资源的档次和文化品位,致使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潜能未得到有效发挥。以张家界为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商品数量日益增多,但精品品牌不多;旅游商品创新不够、质量水平低下;旅游商品价格混乱、市场经营无序;旅游商品企业 “小、散、弱、差”,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旅游商品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表4所示),虽然娱乐消费增长趋势良好,但旅游收入仍以刚性消费为主。

表4 2001—2010年张家界市旅游收入构成情况

武陵山片区缺乏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效协调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以及推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各地制定的规章不协调,甚至存在相互抵触的情况;缺乏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中长期旅游产业整体规划,以及旅游资源的大整合、大合作、大市场意识和统筹开发、合理布局、配套服务及跨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9]。因此,整个片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正常发挥,旅游企业间也未能建立长期的、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创新,特别是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旅游人才的短缺以及旅游企业间合作创新力弱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一)统筹区域协作发展,打造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

区域协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旅游商品联合发展模式是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和资源禀赋,做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有赖于四省市政府的通力协作,尤其是要创新观念、做好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解决好组织机构、地方立法、协作目标、市场一体化、协作机制、协作路径等具体问题,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扫清法规、体制、市场、空间安排等方面的障碍。

1.建立健全协作统领机构、加速地方法律法规建设。为使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更快步入常规化与制度化,片区内必须建立相关结构并完善相关制度。第一是组建高层联席会议,确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研商地方立法议题,统一争取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支持,指导、监督理事会的工作;第二是成立协作区理事会,制定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规划、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等;第三是设立专门委员会,落实理事会决议,沟通和交流发展情况、工作进展,协商跨行政区域的项目与活动的合作问题。

2.科学编制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规划与布局。在全面调查旅游商品资源的基础上,编制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差异化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走市场一体化发展道路,以克服各自为政、资源闲置、盲目无序开发等现象,有效配置资源,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协作效率,共同打造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山地注重发展林果业、坡地注重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动土特产业、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创新,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及民族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规划好旅游食品、旅游保健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民族服装服饰等旅游商品的布局。

3.建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协作机制。由于缺乏协作机制,长期以来,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协作仅停留在 “转转会” 层面上,研究的多,落实的少;讨论的多,达成共识的少;在一些重大的、关键的、实质性的合作上没有实质性进展。要破除这种障碍,必须打破武陵山片区行政区划界线,强化大整合、大合作、大市场意识,在不同层面上形成合作协调机制,即建立旅游商品资源有序开发机制、旅游商品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旅游商品品牌联合缔创共享机制、旅游商品产业链利益互馈补偿机制等等,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传统行政区经济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其弊端日益显现。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必须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设施条件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武陵山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是承东启西、西进东出的重要缓冲地带。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要积极改造升级原来公路,兴建高速公路,推进铁路建设,提质升级机场功能以建成区域内立体交通体系,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较好的硬环境。

2.加强旅游中心城市间的联系。武陵山片区基本上以 “一纵三横” 的 “丰” 字型经济带为骨架,以怀化、吉首、张家界、黔江、恩施、铜仁等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县(市)城为基本单元的空间发展格局,各重点中心城市之间时空距离均在2小时以内。要逐步地整合发展武陵山片区内的各旅游龙头企业、商贸物流、金融机构以及相应的通讯设施,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软环境。

3.打造旅游商品特色街区与交易中心。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快城镇旅游商品市场网络建设,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主干道,以铁路、国道、水路、机场为辅的完善的绿色旅游商品物流网络体系;严格市场准入机制,维护统一市场秩序;逐步打造中国西部民族工艺园、中国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中国知名旅游商品集散地、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发基地,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最优市场环境。

(三)加强民族文化挖掘,突显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地方特色

武陵山片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这里瑰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蕴等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挖掘源泉。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及旅游商品的发展,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共铸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特色越突出,则它的知名度以及游客对它的忠诚度就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品牌价值、品牌效益就会越大。自然生态景观的独特性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武陵山片区的优势。因此,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应立足生态与文化,要在全面深入调查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统一策划、共同培育建立独特、鲜明、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知名品牌。

2.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特色与个性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其内涵则在于旅游商品所体现和蕴含的地域特征与民俗风格。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着丰富且极其珍贵、异质的民族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大发展,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迫在眉睫。为更好地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武陵山片区应对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工艺进行全面摸底,深挖各地特色,统筹开发、差异化发展,形成独具个性的旅游商品产品体系。

3.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运用。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运用是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并保持竞争活力的重要保障。走 “产、学、研” 一体化发展之路,进行生产型研发、营销型研发和策略型研发,积极举办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大奖赛,运用最新科技开发新的旅游商品,不断满足游客新需求。同时,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要改造传统工艺,提高旅游商品科技含量,保证旅游商品的高品质。

(四)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展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6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是实现旅游业脱贫致富的新举措。要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各种政策优势,把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全国重点旅游扶贫示范工程来做。

1.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国家要加大财政、金融和税收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同时,还要做到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片区倾斜。要充分利用 “生态牌、扶贫牌、民族牌”,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扶植旅游商品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把武陵山片区作为结对地区的产业承接地,落实配套项目,吸纳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经济开发,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示范园区建设。

2.落实人才帮助工程。武陵山片区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旅游商品企业在引才、聚才、留才上的主体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现有人才,大力引进外来各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共享,着力培养一批管理型、营销型、服务型人才。如加大本地干部到结对地区学习培训,增加发达地区领导到武陵山片区挂职的数量和年限,积极鼓励企业能人到武陵山片区开展技术、管理扶贫,为武陵山片区科学发展献计出力,建功立业。另外,武陵山片区应建立考核、评价、管理、激励机制,建立武陵山旅游人才高地。

3.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国家及相关部门要把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的任务作为结对帮扶单位的义务,实行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定期验收、限期脱贫,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旅游商品企业也要抓住产业扶持政策,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地方政府则要扶植旅游商品民族企业健康成长,形成跨区域的企业联盟,发挥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的优势。

四、结语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延伸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而旅游商品的集群化发展更是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助推器。武陵山片区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多个区域增长极的交汇地带,同时接受多个极核的辐射效应,具有多城市集群形成的区位优势;片区内旅游资源品质较高、组合性强、知名度广,具有多精品资源带来的品牌优势;同时,武陵山片区是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与多民族集居区,具有优良生态与多民族文化蓄积的后发优势。可以说,旅游产业是武陵山片区的优势产业,也是武陵山片区的先导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可以成为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大产业。

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但却是弹性最大的环节。武陵山片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样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集群化发展的基础较好。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事物,是武陵山片区内贵州省和湖南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的,它是推进旅游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举措。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必须走联片发展、区域协作之路,要在利用自身优势、克服内外部劣势的基础上,全面规划、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集群优势,为武陵山片区社会经济的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1]赵 珊.旅游商品是“短板”,还是“发动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5-29(8).

[2]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77-90.

[3]Porter M E.Location,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15-34.

[4]Porter M E.The Adam Smith Address:Location,clusters and the“New”Microeconomicsof Competition[J].Business Economics,1998(1):7-13.

[5]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中国工业经济,2004(7):14-20.

[6]麻学锋.张家界旅游也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J].旅游学刊,2010(11):20-25.

[7]覃文乐.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于张家界市景区景点门票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7):17-19.

[8]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60):112-116.

[9]杨胜华.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0-09-26(6).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集群
武陵山歌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白塔寺片区地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