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村上学儿童的社会适应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基于四川省盆周山区的调查

2013-08-08 08:10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因变量回归系数人际

陈 梅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起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但同时,由于学校撤并,产生了儿童离村上学距离远且途中存在安全隐患,农民家庭子女教育费用骤增,教师工作负担增大等问题[2]。由此,也出现了一个群体——离村上学儿童。所谓离村上学儿童,就是指那些由于村校布局调整或其他客观原因,被迫离开自己所在的村子,而到其他地方上学的儿童,就称为离村上学儿童或者离村儿童。

为了更好地了解离村上学儿童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情况、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我们选取四川盆周山区的10县 (区)12乡(镇)为调查地点。盆周山区是指四川盆地周边邛崃山、岷山、川黔乌蒙山和大小凉山等地区的总称。主要包括广元、泸州、宜宾等9市29个县的范围。目前,该地区是全省经济最不发达地区,也是国家和省扶贫重点县区集中之地[3]。因此,选择该地区作为离村上学儿童研究的调查地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12所农村乡镇中小学3—8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了600份问卷,有效回收570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离村上学儿童有460名,本地就近上学的儿童有110名。除问卷调查外,还对12个离村上学儿童、5个农村儿童父母以及5个乡镇中小学老师进行半结构访谈。

(二)研究工具

采用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研究课题组编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此问卷和访谈提纲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包括学业成就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其中,社会适应又包括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5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法,正向计分,1—5分别表示非常不适应、基本不适应、一般、基本适应、非常适应。学业成就量表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现阶段各科的学业成绩、总体的学业成绩以及在班上的排名情况选择学业成就等级,1—5分别表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信度分析显示该问卷总的Cronbachα 系数为0.814,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在0.699至0.897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38,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44至0.903之间。可见,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三)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t检验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处理,并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了定性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社会适应的概念性定义是,“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4]本次盆周山区儿童离村上学的社会适应调查,分为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和情感适应5个维度。

(一)离村与非离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差异分析

在探讨离村与非离村儿童两个群体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时,其自变量为二分类别变量,五个因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因而,此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表1 离村与非离村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的差异比较(N=570)

从表1离村与非离村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的差异比较摘要表中可以发现,离村变量在五个因变量检验的t统计量均达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均小于0.001,表示离村与非离村儿童两个群体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方面均有显著不同。非离村儿童的环境适应(M=3.56)显著高于离村儿童 (M=2.82),非离村儿童的学习适应 (M=3.71)显著高于离村儿童 (M=2.94),非离村儿童的生活适应 (M=3.73)显著高于离村儿童 (M=2.94),非离村儿童的人际适应 (M=3.75)显著高于离村儿童 (M=3.03),非离村儿童的情感适应(M=3.93)也显著高于离村儿童。

在该独立样本t检验中,分组变量在检验变量的平均数差异达到显著差异。因此,可进一步求出效果值 (size of effect),效果值代表的是实际显著性。此处的效果值分别为0.40、0.38、0.43、0.32、0.39,均大于或等于0.14,则表示分组变量与检验变量间为一种高度关联强度。

(二)不同性别儿童社会适应的差异分析

在探讨不同性别儿童两个群体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时,其自变量为二分类别变量,五个因变量皆为连续变量。因此,此处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表2 不同性别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的差异比较(N=570)

从表2不同性别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的差异比较摘要表中可以发现,性别变量在环境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三个因变量检验的t统计量显著性概率值p均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性别变量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两个因变量检验的t统计量均达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均小于0.05,表示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学习适应、生活适应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女童的学习适应(M=3.18)显著高于男童的学习适应 (M=3.00),女童的生活适应 (M=3.25)也高于男童的生活适应(M=3.04)。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分组变量在检验变量的平均数差异达到显著差异,可进一步求出效果值分别为0.29、0.14,大于或等于0.14,则表示分组变量与检验变量间为一种高度关联强度。

(三)不同年龄儿童社会适应的差异分析

在探索不同年龄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时,因变量为连续变量,因而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来进行研究。

表3 不同年龄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的描述性统计量(N=570)

表4 不同年龄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摘要表(N=570)

从表3不同年龄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的描述性统计量中,可以发现,五个因变量总体走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在10—13岁这个年龄段是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数值变化比较平稳甚至有下降趋势,在此之后数值迅速上升。

在表4不同年龄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摘要表中可知悉:就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五个因变量而言,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31.45(p=0.000﹤0.05)、30.75(p=0.001﹤0.05)、69.62(p=0.000﹤0.05)、27.94(p=0.012﹤0.05)、49.69(p=0.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须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研究假设获得支持。为了解是哪些配对组别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则须进行事后比较方能得知。采用Scheffe法、LSD法、HSD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可以发现:就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与情感适应三个因变量而言,“14岁以上” 组群体水平显著高于 “9岁以下” 组群体和 “10—13岁” 组群体;就生活适应因变量而言,“14岁以上” 组群体水平显著高于 “9岁以下” 组群体和 “10—13岁”组群体,“10—13岁” 组群体水平显著高于 “9岁以下” 组群体;就人际适应因变量而言,“9岁以下” 组群体水平显著高于 “10—13岁” 组群体,“14岁以上” 组群体水平显著高于 “9岁以下” 组群体和“10—13岁” 组群体。

(四)儿童在社会适应五个变量上的关系

表5 学生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间的相关矩阵表(N=570)

为探索儿童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五个变量上的关系,且五个变量皆属于连续变量。因而,采用积差相关的方法。

表5为五个变量间的积差相关矩阵,由表可得出,环境适应与学习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6(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513,环境适应变量可以解释学习适应变量总变异的51.3%;环境适应与生活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2(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551,环境适应变量可以解释生活适应变量总变异的55.1%;环境适应与人际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4(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569,环境适应变量可以解释人际适应变量总变异的56.9%;环境适应与情感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3(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613,环境适应变量可以解释情感适应变量总变异的61.3%;学习适应与生活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572,学习适应变量可以解释生活适应变量总变异的57.2%;学习适应与人际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1(p=0.000﹤0.05),两者关系为中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464,学习适应变量可以解释人际适应变量总变异的46.4%;学习适应与情感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p=0.000﹤0.05),两者关系为中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480,学习适应变量可以解释情感适应变量总变异的48.0%;生活适应与人际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9(p=0.000﹤0.05),两者关系为中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396,生活适应变量可以解释人际适应变量总变异的39.6%;生活适应与情感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2(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551,生活适应变量可以解释情感适应变量总变异的55.1%;人际适应与情感适应两个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9(p=0.000﹤0.05),两者关系为高度正相关,决定系数R2等于0.576,生活适应变量可以解释情感适应变量总变异的57.6%。

以环境适应与学习适应两个变量而言,其积差相关系数为0.716,两者为显著正相关,表示学生的环境适应度越高,则其学习适应度越高;相反,学生的环境适应度越低,则其学习适应度越低。同理,可解释另外几个变量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五)社会适应五个变量对学业成就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探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五个自变量对学业成就因变量的影响时,此处自变量有五个,且自变量与因变量皆为计量变量,因而此处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又称为预测变量,因变量称为效标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的目的旨在找出一个自变量的线性结合 (回归方程式),以能简洁说明一组预测变量与效标变量间的关系,变量间的线性组合与效标变量间关系的强度。因此,可以构建出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对学业成就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图1)。

图1 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对学业成就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6为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包括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B、标准化的回归系数β、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值及显著性概率分析。从摘要表中可以得出未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

将样本的五个变量原始得分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每位样本观察值在“学业成就” 效标变量的“预测值”。未标准化的回归系数B系数通常用于以回归方程式来估计样本的预测值,较偏重实际取向。但由于非标准的回归系数包含常数项 (截距),无法比较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因而通常会将原始回归方程式再转化为标准化回归方程式。标准化回归模型如下:

表6 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对学业成就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摘要表(N=570)

结合标准化回归方程式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摘要表,可以看出五个预测变量中以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适应变量,重要性相对较低的两个预测变量为环境适应和生活适应。五个自变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值分别为1.643(p=0.101﹥0.05)、6.837(p=0.000﹤0.001)、1.227(p=0.220﹥0.05)、3.527(p=0.001﹤0.001)、2.594(p=0.010﹤0.05),回归系数未达到显著的自变量有环境适应和生活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五个自变量与学业成就效标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713,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508,表示五个自变量共可解释“学业成就” 变量50.8%的变异量。五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均为正数,表示其对学业成就效标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在回归模型中,对学业成就效标变量有显著影响的预测变量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三个变量。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三个显著回归的自变量中,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的β 系数绝对值较大,表示这两个预测变量对学业成就有较高的解释力,环境适应与生活适应两个预测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未达到显著,表示这两个预测变量对学业成就变量的变异解释较小。

四、讨论及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离村与非离村儿童、不同性别儿童、不同年龄儿童间均存在差异;而社会适应的五个变量之间、社会适应五个变量与儿童的学业成就之间又存在着相关关系。具体而言,盆周山区儿童离村上学的社会适应情况及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离村上学对儿童社会适应有负面影响

本研究显示,非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要明显高于离村上学儿童。因而可得知,离村上学会使儿童的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下降,这种影响对低年级的儿童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会逐渐上升。但是,儿童在10—13岁这个年龄段,社会适应出现停滞甚至是下降的情况,这主要可能是由于儿童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往往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需要父母等重要他人的指导。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常常会使孩子感到手足无措,应对压力的效能感降低,抑郁增加,孤独感上升,社会适应下降。对于不同性别的儿童而言,男生和女生在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和情感适应上得差别不大。但是,女生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上要显著高于男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优生人数中女生多于男生这一现象。

(二)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建构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对学业成就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得知,社会适应五个预测变量中以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两个自变量对学业成就因变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适应变量,重要性相对较低的两个预测变量为环境适应和生活适应。由于五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均为正数,表示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的。在回归模型中,对学业成就效标变量有显著影响的预测变量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三个变量。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三个显著回归的自变量中,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的β 系数绝对值较大,表示这两个预测变量对学业成就有较高的解释力,环境适应与生活适应两个预测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未达到显著,表示这两个预测变量对学业成就变量的变异解释较小。但是,在回归分析中,未达到显著水平的预测变量并不一定与效标变量没有关系。对环境适应与生活适应两个自变量而言,其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p=0.000﹤0.05)、0.754(p=0.000﹤0.05)、0.783(p=0.000﹤0.05)、0.756(p=0.000﹤0.05)、0.629(p=0.000﹤0.05)、0.742(p=0.000﹤0.05),均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且其相关程度为高度相关和中度相关。但在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示这两个自变量与其他自变量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因此,在对四川省盆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离村上学儿童的社会适应各方面都要低于非离村上学儿童,离村上学对儿童社会适应有负面影响影响,这种影响对低年级的儿童尤为明显;对于不同性别的儿童而言,女生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上要显著高于男生;而社会适应又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儿童的社会适应越高,对其学业成就越有利,因而山区儿童离村上学会对其学业成就造成负面效应。至于这种负面效应会在多大范围内影响、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1]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目的和成效——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38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3-36

[2]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学报,2006(4):91-93

[3]《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编委会.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四川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02

[4]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68.

猜你喜欢
因变量回归系数人际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搞好人际『弱』关系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