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孟飞,秦小珊
(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广州 510060)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以来,已经施行了三十多年,在社会人才培养、健全教育体制和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广州市的自学考试报名、报考和毕业人数在近几年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成人高考的方便快捷化,自学考试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发展的社会现实,也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自学考试的不断推进,我市的考生生源结构逐步朝着多元化发展,考生的分布更加广泛,也更加符合对于社会成人教育以及在职人员教育培养的要求。在专业结构设置上更趋向于应用性,科目设置也不断进行了优化整合,专本科的衔接更加紧密。
我市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流入地和全省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集中地,报名报考的人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市严抓考风考纪,加强宣传教育,同时要求社会助学机构做好考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努力推进我市自学考试的全面发展。
广东省自学考试一年举办4次,分别在1月、4月、7月和10月,毕业登记每年进行2次。我市作为本省自学考试考生报名报考人数最多的城市,近几年来在报名报考和毕业登记方面达到了我省近一半的数量。以下分别从报名报考、合格率、毕业登记等几个方面对广州市自学考试的现状进行介绍:
1.我市从2010年以来,每次考试报考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全年报考人数为321251人次,2011年329060人次,2012年380290人次,这3年每次考试报考人数统计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市每年4次报考人数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均匀,没有大起大落,并且有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呈现出在小考(1月、7月)的报考人数逐渐超过大考(4月、10月)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高职高专沟通班的设立以及助学辅导机构办班专业增多,导致在小考期间该类考生的报考数量逐渐增加。
图1 2010-2012年广州市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统计表
2.从2010年以来,虽然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生的合格率并没有大幅的波动,合格率统计数据为2010年45.9%,2011 年49.2%,2012 年52.2%,具体统计数据见图2。
图2 2010-2012年广州市自学考试合格率统计表
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考(1月、7月)的合格率超过了大考(4月、10月),这与考生参与助学单位的社会助学辅导有一定的关系。
3.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市的毕业登记人数也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11年全年申请毕业登记达14302人次,2012年为15359人次,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2011-2012年广州市自学考试办理毕业登记人数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市自学考试毕业登记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申请本科毕业方面增长态势比较明显,主要与考生报考人数增加以及高职高专沟通班考生人数较多,且均申请本科专业毕业相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制度,其中社会助学在培养、辅导和教育自考生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我市在社会助学单位的管理上,要求做好报名报考、教考分离、考风考纪和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47目前在我市各类专业设立助学辅导的单位达家,分布在专、本科共115个专业,占到了我市开设专业总数的82%。可以说,通过社会助学组织的积极参与,采用多种形式办学的模式,较好地推动了我市自学考试的继续向前发展。
1.目前我市的自学考试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上升势头,但是需要在管理和组织方面更下功夫,维持我市自学考试良好的氛围环境。以严明的考风考纪为生命线,继续严格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为自学考试的广大考生提供开放式教育体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广阔空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虽然我市社会助学组织发展较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力去解决。
(1)部分社会助学组织管理不够完善。虽然我省相继出台了有关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组织管理的相关条例,但是管理目标方面还是不够标准化,部分单位在管理、师资以及场地等方面达不到相关要求,所以应该尽快建立并加快助学单位管理模式标准化的建设,[2]对社会助学组织加强管理和监督。
(2)部分社会助学组织偏向于抓生源而轻质量。目前我市报考人数的增加多数源自于助学组织招收新生的结果,部分单位只是侧重于抓生源,而在考生的培养和发展上没有下功夫,忽视了考生的基本需求。需要助学单位摆正心态,从考生的基本点出发,从实际工作出发,做好考生的教育和服务工作。
3.应该继续扩大自学考试考生生源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受教育个体的需要。目前其他省市在考生生源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现象,比如江西、广西等地,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更加警醒。同时,我们应该从考生生源结构出发,借鉴其他省市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网络助学、自考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等,[3]对其进行初步探索和试点,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的开放式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考生。
[1]邵晓枫,廖其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的多维解读[J].教育学术月刊,2012,(8):86 -89.
[2]赵富学,王发斌.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管理标准化模式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6):101 -103.
[3]肖春兵.普通高校自学考试办学转型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2,(2):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