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程项目化改革初探——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2013-08-07 09:00李政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成员学习者课程

李政芳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项目化课程改革,意味着教学趋向职业化。 项目化课程改革目的之一, 便是让学生在短短的三年内具备相应的社会职业能力, 以实现学校教学与行业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项目来源于行业实践,是实现对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程项目的操作与完成,不仅要求教师对行业项目了然于胸, 而且要求具备相对真实的模拟场景, 让学生全程参与并完成行业的真实项目。 当然模拟场景可以是教师自己设立,也可以是学校的实训室。 但是,实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困惑不少,困难更不言而喻。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在实施项目课程改革过程中, 公共课程的改革难度可谓巨大,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公共课程的目的大多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素养课程的影响力往往是潜藏的、内化的,难以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 二是公共课程多为理论课程,如何把理论课程变为外化的、可以操作的项目,实在不易。 三是公共课程改革的顺利与否依赖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明确与否。 四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是否敢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善于进行项目化改革,更重要的一点,对项目化的理解与掌握是否正确。 五是学生,这才是最终的落脚点,做了这么多无非是为了学生,有学生才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但是学生从极具传统色彩教育教学过程要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教育教学过程,其跨度很大,如何顺利过度便成为问题。 六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项目的制作和完成,除了课堂外,课后也会占用大量时间,相应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是否与之相适应。

随问题而来的便是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产生的误区,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认为让学生去做,就是任务。 项目与任务相辅相成,一个项目也许会有若干个任务构成,换句话说,任务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惟有完成一个个任务后最终才能完成项目。 但是让学生去做的,并不一定是任务。 比如说让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这不是任务,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必须事先去做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这可以作为完成任务的一个步骤。 二是认为每次课(以两节课为准)都必须要有项目有任务。 实际上,一个项目可以用一个学期来完成,也就是整门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但也可以一个学期一门课程完成多个项目, 因人才培养目标因课程特点而异,也因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 三是课堂热闹学生不睡即为效果良好。 在课堂上学生有事儿做,不会睡觉,但是有一点,学生是不是都在按部就班做任务? 还是只是趁机聊天然后美其名曰沟通与交流? 如是前者,效果好;如是后者,则看其聊天话题再进行判断。

要修正这些问题和误区,除了教学理念必须转变之外,还要实施相应的改革,诸如完成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等。 但这不是本人所要谈的重点,本人想谈的是,公共课程要做和能做的改革以及在教学中实施。

二、项目设计流程

公共课程,包括思政、英语、写作、体育、口才、文学等六大类,这六大类中,思政课具有来自上位并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 故不在本人的分析范围。 后五类课程是素养课程,本人以为就是为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培育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项目的开发便有一定的难度, 不仅要考虑社会实践所必需的项目即公共项目开发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能力素养),考虑专业与行业对接所必备的项目即行业项目开发(实现学生与行业的零对接),而且要考虑如何将两类项目不着痕迹地融合, 让学生有兴趣完成项目。 窃以为,整个项目设计流程如图:

在这个流程中,有四项是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如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实施流程的管理;项目实施时间;项目效果评价等。

(一)项目开发前要处理好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与否, 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发。在项目化化课程改革之初体会最深的一点。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就比较容易, 比如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保卫 (特卫方向)、法律文秘、刑事执行(监所管理方向)等专业,公共课程教师从专业培养目标中就可以准确找到公共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处理好公共项目与行业项目的关系。 公共课程的特点,一方面实现学生未来发展的普遍需要,体现普适课程特点; 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工作质量提升的特殊需求,体现为专业服务特点。 公共项目适用于所有学生, 后一项目则针对不同的专业而有所区别。 但这涉及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公共课程必须有这两种项目? 不尽然,基础英语、大学体育、法制文学仅开发公共项目变亦可,因其适用于所有学生。 而写作和口才课,则可以有两种项目的设计,因为不同的行业,其写作内容和口语交际不同。 此时需要处理好公共项目与行业项目的关系,一般而言,以行业项目为主,而以公共项目为拓展,但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调整。

做好因材施教。 学生基础有强弱之分,兴趣有浓淡之别。 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项目当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这可能会是教学过程的难点。 但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后, 因材施教,也许就可以做到了。 英语入学前摸底考试分快慢班,大学体育授课前都发放《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卡进行调查后进行授课,这都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因材料施教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授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安排教学。 而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某些课程非常突出,如在写作课上,学生很明显地表现为三种风格, 即富兰克林和夏普所言的场依存学习者, 场独立学习者以及本人认为的场外惰学学习者①。 他们的学习特点如表所示:

场依存学习者1.从教师那里寻求指导和示范;2.喜欢和别人一起学习,喜欢合作;3.喜欢由教师提供组织。场独立学习者1.喜欢单干;2.喜欢竞争;3.能自由组织学习信息。场外惰学学习者1.不喜参与;2.喜欢别人替自己做;3.无法自己组织亦不喜寻求教师指导和帮助。

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风格, 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表所示:

场依存学习者1.使用合作学习策略;2.在学习中允许互动;3.提供写作提供思路或结构。场独立学习者1. 运用深入互动学习策略;2.强调独立课程;3.允许自由发展。场外惰学学习者1.激励;2.奖赏式学习策略;3.提供写作范例及指导写作过程。

但是在小组执行项目过程中可能会难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开课之初,学生对课程都表现极高的热情,这种热情会直接影响到分组,难于进行有效的分组。 另外,小组执行项目过程中,小组成员可能为保证小组项目完成质量而对场外惰学学习者听之任之,无法行之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

(二)项目实施流程管理

目前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每次项目的操作与完成都是由小组成员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完成, 而基础较差或者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的成员即惰学学习者则几乎不参与。 这就需要教师对项目实施流程进行有效管理。

首先是小组成员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是学生合作学习与完成项目的过程。 小组成员管理有效,合作学习与合作完成项目才会发挥其作用。 合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 一是为学生提供亲社会行为模式,提高合作技能;二是通过成员间的交流提供其他视角和观点,拓展看问题的视野;三是明确各成员成绩来源于小组合作, 促进同一小组成员建立一致的身份认同;四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行为,提高综合素养。 如此一来,分组情况便直接影响到这些合作的形成。

本人曾考察过五大三四中队各小组长及其小组,发现有意思的现象,合作情况与成绩情况,由优至差,为场独立学习者与场依存学习者小组,前者是组长;场依存学习者小组;场依存学习者与场外惰学学习者小组,前者是组长;场独立学习者与场外惰学学习者小组,前者是组长;场外惰学学习者小组。 两个中队十六个小组到了学期中后期, 七个小组相对稳定,但出现一个小组合作分裂即场独立学习者与场外惰学学习者小组, 原因是惰学学习者每次都不想做项目,总是想让场独立学习者做,刚开始场独立学习者还愿意做,到后来便觉得不公平,于是宣告离开该小组。 同时,由场外惰学学习者构成的小组虽不分裂但也不合作,项目执行过程抄袭严重,成绩未见好转。

也许上述现象属个别, 但是本人开始考虑小组长及其成员构成,无意之中,教师开始站在决策者或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人员的任用与安排。 要顺利实施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除了选择与开发非常恰当的项目之外, 人员的组织与安排也显得尤为重要。 从两个中队十六个小组情况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分组,适当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两者结合,合作的作用才充分显示出来。

其次是项目参与管理。 这涉及到构成项目的任务安排及任务材料管理, 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果及成果鉴定。 任务安排通常由小组长来完成,也可由教师根据小组进展情况指定。 不过,通常建议组长采用“劳动分工”,把任务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部分,分别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以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组长对每位组员所做部分先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 最后将各成员完成部分融合或组合在一起形成任务结项。由此产生小组之间的竞争, 间接推动小组成员的共同出色完成任务的欲望。 以此类推,如为综合项目,以安防专业的写作课程为例, 一个学期就完成一个专业的综合项目即某公司安装某五星级酒店视频监控系统项目, 涉及各类文种写作即由多个写作任务组成,此时,需要全中队全力做好同一项目。 如此可把任务分到各小组, 由小组努力集中于完成整个中队的综合项目的一个较小却不可或缺的任务。 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便于对每位成员的参与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更为了通过竞争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

(三)项目时间管理

从学生方面讲,项目完成时间不够是项目化教学实施后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体现在学生课后时间不足,因为除了训练占据不少时间外,也出现学生要同时执行多门课程项目的情况。 这对学生极为不利,哪怕是善于安排时间的学生此时也无能为力。 其产生的后果是项目完成质量差强人意。 因此,需要学生学会管理时间,虽然几个项目同时进行,但项目要求完成时间长短不一。 可根据项目完成时间来安排项目进度表,以确保在规定时间且保证质量完成项目。

从教师方面讲, 完成项目所需时间与教学进度不一致,多出现在拥有若干个项目组成的课程当中。项目的完成时间较长,教学进度时间又相对较短,于是出现上一个项目还未完成,下一个项目又得展开,如何协调? 有两种方式可以试试,一是把大项目即完成时间较长的项目集中放在学期的某一时间段在课堂或实训室来完成。 二是将大项目的各项任务在教学进度之内完成, 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当空出一些时间进行课堂实训, 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成部分任务,教师也能实时监督。 而后用相对少的教学时间集中完成该项目, 然后才进行下一个进度的教学。 实训时间增多,理论教学时间相对减少,这样的时间管理结果也还是可行的。

(四)项目效果评价

项目效果的评价构成要素,主要有四大要素,一是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 公共课程的教学项目多由教师设计,教师本身是项目负责人。 这一点与专业课程略有不同,专业课的项目可以由行业提供,负责人不一定是教师。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 也可以由教师评学生。 二是评价客体即项目成果,成果展示包括PPT、音乐影视、报告、作业、演示等展示。 三是过程评价,包括参与情况、提供资料和信息、发问与回答、口才展示、课堂表现等。 四是合作技能评价。 合作技能评价在课程改革之前本人从未考虑到,随着公共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推进,这一要素在公共课程项目设置当中突显出来。 具体评价如下表所示:

合作技能小组成员名字为促进小组进步,提供知识和信息对需要帮助的成员提供个人帮助和支持以中立、客观方式评估别人的贡献同小组成员分享资源如图书、发放材料、音像信息、网络信息等准确领会或总结其他成员的话语当其他成员做出优与自己的贡献时给予承认乐于接受其他成员的建议和意见接受和欣赏个体差异

合作技能的具体内容, 都体现社会职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

三、项目化改革的反思

项目化课程改革推进之后, 遭遇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 其一,课堂氛围难以营造,包括小组成员以面对面方式交流与执行; 教室营造与教学目标或培养目标一致热情的环境; 学生完成的项目资料的保存与利用等等都有点力不从心。 其二,公共课程难以让行业参与考核。 公共课程的教学影响渗透为学生的内涵与修养,为学生养精蓄锐做准备,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完全相同。 专业课程修完之后可以通过见习、实习来检验,让行业参与指导和考核。 公共课程则不然,其影响可能会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当中。行业专家一般不会专门针对这些进行逐一评价。 其三,是不是所有的公共课程都适用项目化教学? 比如普体课,虽以一系列的标准诸如《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务员体能测试标准》等,但细看标准的内容,都是一个个运动项目构成,而这些运动项目并非现在所指的项目化教学而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要整合成项目化教学,好像不太适合。其四,项目化教学是不是唯一选择? 职业教育必然以项目为主要形式,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公共课程是不是也如此? 有时会觉得问题教学法实际上也不错,至少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效果可能会更显著。

[1]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树田,毛勇,陈蕾.欧美高校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6).[3]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整合教学法——教学中的能力和学业获得的整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①[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第53 至54 页。

猜你喜欢
成员学习者课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